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五百二十八)

(2019-11-27 06:39: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掌柜的新租的房子是二楼,一楼看起来是一个机构在那里办公,感觉生意不咋地,经常看到靠东边开的大门经常是大铁锁把门,偶尔看到门开着,也听不到动静看不到人,或许他们另有其他的办公地点,或许这里是一个分支,反正给你的感觉就是生意冷淡,门可罗雀。

 

到后来发现,一楼的这家人,虽然公司给人的感觉冷清,但是在他朝南边的院子确开垦了不小的自留地,整理得有模有样,这是开春的季节,乍暖还寒,你看到覆盖的地膜还没有掀开,从地膜外面往里看,种的植物已经返青,估计天气再进一步转暖以后,就会呈现生机勃勃的样子。

 

老岳父推着他的小轮椅车,经常跑到窗下观望,估计眼前的这些景象勾起了他的回忆,站在那里许久一句话不说,掌柜的害怕累着老父亲,跑过去让他回到客厅歇歇,老岳父跟掌柜的说,天热了你去买几根竹竿,就买底下这个人的,那不是有一捆吗,这一说让掌柜的摸不到头脑,问老父亲,卖竹竿干什么?或许老岳父听到这里才如梦初醒,笑着回身往客厅走。

 

掌柜的跟我说,估计想起了曾经在部队大院时的光景,一定是以为还在那里居住,产生了身处那里的幻觉,以为楼下的那片地是自己家种的,估计站在那里想起来曾经种的那些蔬菜,说到这里自己多多少少想起了一些曾经的事情。

 

自己非常的纳闷,无论是老岳父,还是自己的母亲,好像对土地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其实,从他们讲述的经历来看,他们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种过地,也绝非是一个娴熟的农民,老母亲就出生在一个小商贩的家庭,后来大部分的亲戚都举家迁到小城,现在在小城里居住着这个家庭的绝大多数的亲戚,用老母亲的话说,你爸爸一直说我身世可怜,从小被寄养,即便这样我们的家境远比你爸爸家里面要强很多,最起码不愁吃,不愁穿。

 

老母亲说这句话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若干年,在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年代,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代,无论有人说是一个极端专制的年代,还是一个革命的年代,这些解放前没有生活压力的百姓都不敢实话实说,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藏在心中,知道可以直面面对曾经的那一切的时候才敢讲出隐藏在内心多年的真实感觉,后来妈妈的亲戚送来了一张他们的亲戚们解放前的合影,那时候都穿的不说是珠光宝气,也是锦衣绣袄,一看就知道生活相对的富足殷实。

 

而老岳父自己口述,在河北老家里面十四五岁就跟着介绍人投奔革命,在那之前在家里却是备受欺凌,虽然是一个大家口,但觉得自己好像不是他们亲生的孩子,所以他最不被待见,经常被家人施暴,所以才那么早的离开,这样说来一定是没有干过太多的农活,假如是家中里外一把手,对他关系呵护,也不至于那么小就参加革命了。

 

我曾经问过岳父大人,革命成功以后是否回过家乡,感觉他不太愿意回忆这一段的经历,跟我说,解放以后回去过那里,看出他们对我成为了军官的企图,原本自己想给他们办点事情,发现他们并没有改变对我的印象,所以就没有说什么,看了一下就走了,那时候他的父母也都不在了。

 

追溯岳父大人的革命历史,解放以后被送到正规的大学里深造,七年大学毕业以后,便开始了所学非所用的工作经历,从业务干部变为了行政管理干部,一直到退休,感觉就没有种田的经历,可是你突然发现,快到退休了以后,对土地有了不一样的感情,好像又重新当农民的那种热情。

 

记得很清楚,结婚当倒插门女婿以后,岳父大人非常的勤快,从来不睡懒觉,一早起来经常带着农具就去了他在哪个部队大院园后面山上开垦的农田,在那里辛勤的耕耘,特别是到了夏天,地里种的蔬菜全家人都吃不过来,每每餐桌上摆放着他亲手栽种的蔬菜,都会表现出很自豪的样子。

 

不过我是不喜欢那样的劳作方式,不过还是要装出来愿意帮助干活的样子,现在回想一下大多就是帮助提一桶水下去,假惺惺地站在那里,想等着分配点工作干,老岳父在最短的时间里让我回去即可,估计心里面觉得这个女婿根本就没有喜欢种地的样子,所有这些估计都是装出来的,眼不见心不烦。

 

一直到老岳父进了干休所,在没有这样的土地来施展他的种田能力才不得不放手,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他给我讲述曾经的革命历史,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他被派往省内的某一个县帮助那里开展医疗服务,估计是帮助培养赤脚医生,他在那里呆了将近一年半,与当地的农民同吃同住,他们搞的那个农村医疗服务点不仅能给农民看病,而且生出也可以帮助治疗和预防,他就亲自给鸡打过针,防止了一场鸡瘟的的爆发,成为了那时候的先进典型,到现在还保留着当年省内的报纸报道他们的经验。

 

我心里面知道,讲述给我听的最深刻的含义就是说,做什么事情就要用心去做,要讲究科学方法,因为他看到我整天好高骛远,不知道自己的情况,整天的瞎忙,干一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特别是听到我与那些文友的谈话就更觉得不着调,这是用他自己的实力来给我上课,让我脚踏实地的做点事情,看那些虚无缥缈的书,根本就无法实现大人对孩子们的期盼,感觉我是误入歧途。

 

至于买竹竿的事情,这也是当年在部队大院里老岳父家里面仓库里必须储存的物资之一,到了五六月份的某一个周日,老岳父便会和岳母一起把仓库里的竹竿拿出来,在他的二亩四分地里面讲竹竿绑成架子,便于豆角和丝瓜类的农作物攀爬结果,而我们则在家里面做饭,慰问辛勤劳作的岳父岳母大人。

 

至于自己的母亲为何对土地有那样的感情,估计也是埋藏在他们内心里的中国农民情节,从京城搬到小城以后,自己家就住在一楼,凉台外面到院子的墙边就是一片土地,老母亲在凉台下面的地方开出一块不大的菜地,到后来又在菜地的边上让我帮助挖了一个菜窖,菜地的耕种有老母亲和家里面的阿姨一起,听母亲说那个阿姨早前就在农村,对耕种有她的一套,但是那块不大的土地并没有像岳父种的那块土地呈现的硕果累累,觉得那就是母亲周末闲暇之余的乐趣。

 

可是我不喜欢这样的喜好,因为母亲种地浇水翻地都成为了自己的事情,心里面是一万个不情愿,但也不敢表示反对,一桶桶的水提到地边上,老母亲一点不考虑我的辛苦,一下子就倒进菜地里,就这样反反复复多次才算做告一段落。

 

无论我们出多大的力气,发现收获都是非常的一般,这让老母亲觉得很没面子,到是栽倒那块菜地边上的冬青树长的很好,一时间觉得是不是冬青树长得太快把菜地的营养给吸走了,后来还专门找了一个会种地的同事到家里面探望,希望他找到问题症结,后来那个叔叔跟老母亲说,你这里就不适合种蔬菜,因为里面这里离海边太近,土里面的碱的成分太高,蔬菜根本不能长成我们看到的蔬菜一样大小。

 

那个感觉非常专业的叔叔,后来又来过好几次,最后我发现了问题所在,过几个星期过来时候自行车后面带着“肥沃的土”倒在菜地上,说是上营养,与那些盐碱地综合一下估计能改观,每次来老母亲都会好酒好菜的伺候,感觉他特别享用这样的招待,最后就有意识帮着当参谋,估计是老母亲也看出来,帮助种地成为了说辞,来混一顿好饭好酒是真实想法,后来只好实话实说,地不种了,断了那个人的念想。

 

到现在掌柜的虽然没有土地种菜,居然突发奇想让我找一些比较大的泡沫箱子,说她去农贸市场买一些好的土回来,试着在泡沫箱子里种菜,这样的提议被我坚决的否定了,掌柜的没办法试着在花盆里种了几株西红柿,非常认真的浇水松土,跟我说,已经开花了,等着吃味道鲜美的西红柿吧。

 

    到后来就在不说这件事情了,有一天想起来问了一下,西红柿长的咋样,掌柜的没回答,知道肯定有问题,故意的逗她,让她讲一下丰硕成果,掌柜的翻着白眼不理我,过了一会才说,结了一个果,不知为什么长不大,我想去看一下怎么一回事情,轻轻一碰那个小西红柿居然坠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