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775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九十八)

(2019-09-28 07:37: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买书跟买其他喜欢的物品一样,没有什么计划性,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买,看好的书籍或看好的物品,大体上看一下价格,感觉自己腰包里的那点碎银子能够满足你的这种需求,便毫不犹豫的买回来,至于最早买书比买其他的物品要多,那是因为那个时期自己的这种需求旺盛,把关注点放到了书籍上面。

 

到了退休以后,买书的步伐几乎是停了下来,用自己的话说,越买越精,越买越少,知道买的这些书不久的将来还不知道流落到那个人家,书也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现在这些书籍不过是你生活中的某种“支撑”,说精神也罢,说虚荣也可,反正自己逐渐明白了一些事情,买的这些书到最后对个人意味这是什么,跟自己其他的物件差不多,都是满足一定时候的需要。

 

不上班了以后,发现消费的也在逐渐减少,就像我写过的那样,工作期间还要为着装考虑,为了显示身份把自己打扮的人模狗样,跟皇帝新衣的感觉差不多,实际上就是伪装自己,文化水平与服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所有的关联都是自己的臆想,自以为是,到了当下知道那不过是你具备的几套演出服而已。

 

回到家里面,不需要考虑这些,假如不出门的话,在家里面穿的松松垮垮,目的就一个舒服,即不需要穿给别人看,又不需要有什么统一要求,用掌柜的话说,整个一个自由散漫糟老头,自己知道穿衣服的功能就是为了保暖,假如在夏天我真的喜欢赤身裸体的在家里面,用我的话说,回到了原始年代。

 

掌柜的对我在家里面穿得太随便有些看法,认为这样的装束对来人不礼貌,自己不否认有这种可能性,但是,又不露骨头,不露肉,不存在有伤大雅之嫌,她不知道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人到这里探访,所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至于面对自己的家人那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孩子回来自己一定会比较的正式,老两口在家里面管那么多的事情干什么。

 

即便要外出办事,自己也不用跟几年前那样西装革履,人模狗样,也是怎么简单怎么穿,即便还有好几套西服,那已经成为了曾经的过去,跟掌柜的开玩笑说,等孩子结婚的时候还可能再穿一下,再穿就等自己一命呜呼了以后,允许把这些妆模作样的道具用上。

 

去年冬天掌柜的让我换一件面包服,说橱子里好几件过冬的面包服,你换着穿,自己觉得无所谓,穿着一件自己认为挺合身的面包服过了冬天,掌柜的说,你把那么多的新衣服准备留给谁,心里面在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再吃穿上就不再讲究了,这是自然规律。

 

自己知道掌柜的亲戚还送给我一件御寒的貂皮里子的棉衣,自己就没想过去穿,假如是年轻时候绝对的第一时间就穿出去了,那就是显摆,为了满足虚荣心,到了现在你有再漂亮的衣服,也知道那不过就是一个样式,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别人看,主要是解决御寒的问题。

 

记得很清楚,跟掌柜的结婚以后,老岳父送给我一件军用黄呢子的上衣,自己二话不说就穿上了,而且不愿意脱下来,最后老岳父实在没办法,又给我买了一套旧飞行服,这才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件皮衣上面,觉得更有味道,年轻时候就这样虚头八脑。

 

到了现在不需要添置什么大件,所有的花销感觉基本上都在吃上面,而且到了这个年龄也吃不动什么,花销也觉得没多少,所以感觉自己兜里面的碎银子比之前多了不少,也有了一定的支付能力,对自己感觉到的那些好吃的,好看的物品根据意愿自己买下来,觉得这是一件挺让人高兴的事情。

 

我绝不会忘记,最早拮据的时候,感觉面对的花销地方很多,方方面面,感觉钱总是不够花的,越是这样越遇到一些事情,不得不从少得可怜的腰包里挤出来,都说屋漏又遇连阴雨,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这样感觉的,越怕花钱,花钱的事情就找到你。

 

特别是在第一个单位工作期间,那种拮据的感受终生难忘,因为那时候真的每天都在为自己的那点工资盘算,特别是干了采购以后,出差的机会越来越多,花钱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面对的就是量体裁衣,就米下锅那种精心计算实在是不好受,知道不能以举债过日子,身边就有那样的人,他就成为了反面教材。

 

我曾经写过为了去东北林场发运计划外木材,一两个月精打细算每天可以吃多少钱的物品,一度连续二十天每天就吃面包夹果酱,有一次是夏天去的,感觉夏天比冬天好过,每天吃馒头,蔬菜就是买的黄瓜蘸黄酱,觉得每天过得有滋有味。

 

到省内发运煤炭,同样也是那样,而那时候已经有了买书阅读的习惯,在那里买的书,算一下超出预算多少,自己一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减少花销,把亏空的款项补回来,也正因为我从不欠账,所以我出差的机会最多,大家都已我家里面给我经济支持,其实是精打细算帮助了我。

 

后来又结识了文学的老师和文友,发现大家的生活基本上相似,甚至感觉有些老师的日子过得还不如自己,八十年代末期,自己口袋里面多多少少还有三两块钱,而他们几乎是身无分文,特别让人难忘的是他们并不为自己落得这样而难过,谈到高兴的时候依然眉飞色舞,好像就根本没有那些实际的经济困难一样。

 

觉得自己在经济上缓一口气也没几年,特别是这些年在家呆着和退休以后,没有那么多的应酬,也没有了那么多的关系,更多的酒肉朋友看到你的价值已经没有了,悄然无声地渐行渐远,特理解他们,不要以为遇到这种事情自己还会难过,不客气的说,这是自己的幸事,得了一个清闲,少了许多烦恼,这不是好事情是什么,要不然树倒猢狲散的成语从哪来。

 

回到家中的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属于自己可支配的钱比之前多了,可依然找自己的意愿办点自己高兴的事情了,例如不定时的到市场上去买家人高兴吃的美味,根据家里面的实际情况买一些必需物品,不需要等着掌柜的说出来,变被动为主动,知道给家里买回来的物品那才是花出去的钱。

 

当然,在网上看到好的书籍,也会在精挑细选下确定买不买,至于到商场里面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或鞋之类的物品,感觉吸引我眼球的东西不多,总感觉自己在退休之前已经全部买下了,根本就不需要再买什么,不太出门,也就不太消耗,一件衣服穿好几年,这样想下来真的没有什么好买的物品。

 

哈哈,大家不要以为我还有多少私房钱,一贯生活在赤贫境况下的自己,真正做到了小富即安的水平,知道每个月开工资之前,口袋里还有支撑你消费的数额足以,即便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这些都不要紧,只要到了发工资的时候看到显示出的数额,心里面就知道下一个月你可以掌握在那个范畴之内的花销,心满意足,就是这么好对付的一个小老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