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九十七)
(2019-09-27 07:19:31)
标签:
杂谈 |
又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同样也是可以四处走走的季节,不知道想去哪里,好像是去过太多的地方,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也挺多,不知道去那里为好,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特色,而你的心情又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时而你觉得山清水秀符合你的心境,那么到江南就可以满足内心的这种需要,时而你想到了大西北的苍凉,想到了那碗令你垂涎欲滴的兰州拉面,那碗羊肉泡馍,大西北成为了你的想往,人就是这样的矫情。
到现在回想一下,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大自然的壮美,更不是历史的丰厚内涵,而是那里的美食,跟我小时候的习性一样,把所有的心事都放在吃着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之上,到了那个地方只要是感觉又符合自己胃口的地方就一定觉得这里人杰地灵,也知道凡是有历史承传下来的小吃的地方,一定会有很深的文化积淀,饮食是文化的体现。
曾经的那些年去过的地方能记住的大多跟吃有关联,不要以为自己还会在吃上有多大的抱负,我这个人用他们的话说,小庙的神好对付,一种好吃的物品就能让自己回味很长时间,一度认为有这样一道菜这一生就足以,后来知道这种想法很天真,人的感觉是在变化的,一成不变的口味总有吃够了那一天,所以说,到后来自己把这些美味记住,到了那里一定想办法去解馋。
贵州在我的记忆中去过两次,一次是带着业务员一起去的,也算作是红色革命教育之旅,那次留给了我深刻印象的不是息烽集中营,也不是湘西土楼,而是,当地的做的土家菜的味道,第二次又去了一次,那是党校学习期间全体学员一起到贵州重温革命之地——遵义,又在贵州的大地上吃到了他们特有的豆腐的做法,贵州的腊肉和豆腐成为了对贵州好感的一种必然,当然,黄果树大瀑布的壮观也让人终生难忘,不过吃的那些贵州特点的饭菜更让我觉得有现实意义。
以至于到后来在小城看到湘菜饭店就想进去看一下,找一下曾经的那种感觉,前两年经常去京城,在京城朋友家附近就有一个类似贵州的饭店,感觉那里做的饭菜就比较正宗,到现在还记得那个饭店的名字“那家小馆”,湘菜做得非常地道,成为了自己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朋友总觉得那里没有气派,但是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吃的是味道而不是环境,不知道现在那个小饭店是否依然开着。
说到京城,同样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吃的,当初没有现在这样的业务关系单位,更没有上下级的这种直接管理的领导机构,到京城主要是找关系单位,所谓的关系单位就是在京的各大军工企业,他们健全的工会组织,每年都会安排员工到外地疗养,我最初参加工作的单位就是疗养院,混到十几年之后,被提拔为接待科副科长,觉得这是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便不停地跑京城的这些业务单位,争取多一些疗养的名额。
那时候有求于别人,人家也不把你当回事请,不仅不管饭,能给你倒杯水就不错了,即便这样也觉得无所谓,与低三下四地去哀求相比就觉得可以忍受,也正是这样自己经常在京城的大街上解决饥饿的问题,感觉北京最好吃的食品就是清真芝麻火烧,既便宜,又好吃,几乎每天都以这样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
到后来发现这样的芝麻火烧也不是随处可以买到,经常去一些地方办事,那里就没有这样的好吃的物品,怎么办?又发现了一个自己比较喜欢吃的物品,那就是炒烩饼,既实惠,又好吃,一盘子吃下去一天不觉得饿,因为炒饼不是发面的,不易消化,特别的顶饥,一度时间成为了自己的所爱,感觉百吃不厌。
我曾经写过后来我跟掌柜的旅行结婚去京城,我带她吃了这个印象深刻的食品,感觉掌柜的命由自己这样的美好感觉,到后来自己知道那时自己饿出来的没好感觉,绝非是想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美味,到后来多次去过京城,也曾静悄悄地品尝过一度认为最好吃的烩饼,发现喜欢的程度有所减弱,知道内心里有了变化。
在到后来京城有了我们上级机关,有了业务相关的业务单位,又认识了那里的负责人,而且与那里的负责人成为了好朋友,这些年并没有随着他的工作变化而变化,感觉关系越来越近,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份感情,京城品尝小吃的机会就非常之多。
到现在依然还记得在天安门边上有一个仿膳饭店,在那里制作非常标准的皇家仿膳食品,自己也是第一次知道了皇家美食的内涵,留给了自己非常深刻的印象,吃了一些感觉非常有特色的菜,为此自己还专门去吃,就是寻找那种美妙的味道,当然价格不菲,到后来便不再敢去哪里了,倒是京城的朋友知道我的这一口,也时不时地在我在京城期间在另外的地方吃这种宫廷菜。
不过说来说去,在京城留给我深刻印象的美食,除去最具特色的宫廷菜之外,像东来顺和全聚德这些都是公认的京城特色,而且这些特色这些年已经走出皇城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例如在小城就有正宗的京城全聚德烤鸭点,也有东来顺刷羊肉的饭店,觉得跟京城的味道差不多。
但是京城的美食那可是独成一派,自己已经有了了解,要说现在喜欢吃什么,不好意思,每次去都回去吃一样菜,北京炸丸子,而京城的烩饼和芝麻火烧似乎都不再继续考虑的范畴之中,觉得那个炸小丸子给人的感觉特没,用香甜可口形容不过,每次吃到这道菜觉得这次京城一行足以,就这么的好满足。
至于京城特有的卤煮,酸豆汁那都不是我挑选的对象,无福消受,倒是京城的炸酱面是我喜爱中的一个选项,几乎每次去哪里都会想办法品尝一下,倒是京城的朋友敢说,说你就不要选择这些大众都会做的饭菜,你到这你就是品尝你想吃还没吃到的物品,靠,我怎么知道那些东西吃过,那些东西没吃过。
内心里一直在想着真的那一次去了京城,真正品尝一下朋友说的最拿手的北京炸酱面,反正听他讲述的制作过程感觉应该是不错,不过也不能完全相信这些语言大于行动的表述,最终还是要用自己的感觉说话,就像京城的那个朋友有一次带我去吃京城最著名的“混沌侯”,去了那个饭店,点了这个食品,吃了一下才觉得与我们小城的“小倩倩”有一定的差距。
现在留在记忆中的还有京城的京酱肉丝,这是自己到饭店里经常点的菜品之一,那些年京城的朋友经常在他们办事处外面的一个饭店请我,好像那也是一个类似做宫廷菜的地方,好像是叫翠华楼,觉得那里面做的饭菜质量也不错,在到后来这些地方就不去了,听说我的口重,便多次领我去一些川菜馆,湘菜馆,觉得挺受用,用京城朋友的话说,你基本上吃遍京城,老北京人都比不上你,靠,这八成是我嫌去多了,这已经两三年没去那里了。
天一凉爽,心就浮,又在想去那里为好,不行还像以往那样第一站是我向往的京城,去折磨那些能说、会吃还有钱的大侠们,告诉他们我想吃北京炸丸子,想喝冰镇的北冰洋汽水,想吃奶油冰棍,那都是儿时在京城时期最想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