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七十二)
(2019-08-27 07:19: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面对同一个事物自己的感觉与他人的感觉相差太大了,不觉得奇怪,谁对这个事物感觉的分量重,谁就感觉强烈,而其他人并没有你那样的感觉,自然也就不能同日而语,在很多人的眼里自己可怜巴巴,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没有那样的感觉,有的时候在自己的书房,围着书架转着看,有一种很富足的感觉,这些书籍不就是我的财富吗?难道财富的标准一定要按照不动产和银行存款来计算吗?
现在的人还真的按照那样的标准来判断你的经济能力,这个书屋是租借的与你毫无关系,那一天合同到期人家不租了,对不起你又成为了“流浪汉”,又要面对新的选择,假如像有些人那样“狡兔三窟”就不会存在那样的问题,而且急需资金的话卖掉一套一切事情就OK啦,这就是最大的区别,说到这些真的一点办法没有,谁让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人比人气死人这个道理咱知道,所以咱不往那方面去想,感觉这书屋里面的财富就是我最大的财富之一,满足于这种充实挺好,更多的人还没有这样的一个环境,要知道你等于结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那些文化人跟你作伴,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痛苦,只要跟他们在一起你都会忘记那些不愉快,短暂地幸福也是幸福,而且这种与大家在一起的幸福是更多人体会不到的幸福。
别看这种动力的支撑点很小,但是自己感觉很享用,说实话也只能这样去想和去做,不然你能怎样?自己的能力已经体现到了尾声,退下来以后的现状就是如此,年轻时候也不是没有想法,但是想法与自己的能力同样有着巨大的差距,发财是个别人的事情,大多数依然还是平民阶层,在大众化的现实中自己觉得已经不错了。
心里面的这种假象满足对一个人至关重要,千万不要去细究这些假象满足的真实性,那一定会给你带来新的痛苦,这不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过切腹体验,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掌握的这些资源本应该是让自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内心里的假象满足都应该令人羡慕,就像给自己找一点让自己心满意足的实际数字。
先是从自己感觉最值钱的物件开始,看一下这些一度被我认为是奢侈品的物件,看一下它现在的价值,毫无疑问先从自己的照相设备开始,长期保存在烘干箱里的这些“奢侈品”自认为依然价值连城,打听了一下这样的物件到现在价格如何,对方首先问你包装是否完整,听到这里就傻眼了,包装从买回来的时候就扔掉了,那边的人一听就告诉你,没有包装价格就要便宜百分之三十。
靠,当初买这架机器的时候,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而且买机器的商家跟我说,有这样一家机身多少年你都不掉价,还会增值保值,也就是为了这句话,咬牙买回来了那个机身,后来又断断续续买了镜头,在后来就把这样一个自己认为十分珍贵的设备让它住在宫殿里面,除去它笨重之外,听说快门线的使用也有限定,这样用的就更少了,到了胳膊腿不好时的时候,发现机器再好对你来说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掌柜的多次约我出去试一下新机器,总会用没兴趣来回拒这样的要求。
自认为是新机器就不贬值,没想到包装盒不在了,就贬值了百分之三十,再让对方问一下价格,把价格报上来,听了以后唯一的感觉就是晕,几万元的物件,还没怎么用就缩水了百分之五十,好几万的机身到现在就只几千块钱了,五年时间缩水百分之八十五。
机身缩水自己认了,毕竟看到新产品不停地出来,那些新机型像素比咱的机器高,对焦点比咱的机器多,性能也有所提升,自然就显现出咱的那个机器的落后,但是镜头应该不会那样的贬值吧,又去问了镜头的价格,听了以后就一个最真实的想法,这些设备早在之前就砸在手里了,同样价格是你买的时候的百分之五十,自己同样听从了服务员的鼓动,说镜头永远不贬值。
自己的摄影老师,也是电脑维修专家孙老师是一个无线电和摄影设备的爱好者和收集者,听他跟我说的那些从网络上买到的镜头和机身,好的也就一千多块,很多七成新的机器只卖几百块钱,那天他带了一个从网上买的机身,我当初在单位里面买过一部,当初价格是五千多元,现在他从网上买到的只有四百块钱。
现在想想原以为十几万的设备是咱关键时候变现的物件,没想到这十几万到现在就剩下了几万元的价值,而且询问的那些设备商们似乎对自己手里的这些物件跟本就不感兴趣,说现在的行情是有价无市,更别说是二手货了,听到这些心里面拔凉,心里面的那种富足感立刻变得化为乌有。
有的时候自己也在想,为什么要去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生活在假象里面不是挺好的吗?假如我不去打听自己手里的那些物件的价值所在,自己一直认为是一个非常富足的人,那样的心满意足会让自己幸福很长时间,为什么要鬼使神差地了解现在的行情,结果最终的现实让自己富足的美梦破灭,知道这些已经过时了,像穿过的衣服根本就没有了价值。
多年前,自己一度还把自己的这些设备当成自己的骄傲,有人问你这些设备大概值多少钱,自己虚荣心上来,不经意间多说了十万元,看到别人惊异的目光,自己心里面得到巨大的满足。到后来才知道这样的敬意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满足你虚荣心的羡慕,另一个是不怀好意地去想你,看你那衣服穷光蛋的摸样,怎么会拥有这样好的物件,一定是来历不明,也就是说不往好处想你。
到后来知道吹牛也是要负责任的,就像前些年讲的一个段子一样,一个工商局的收税员,没有穿工装到农贸市场里,装成一个购买者,来到一个菜摊上,跟摊主聊起来,说每天能卖多少钱,摊主不知道这是一个收税的,吹嘘说,这些菜跟本就不够我一上午买的,一天最起码还不卖上一个千八百块钱,收税的那个人说,你可别吹,不可能卖那么多?那个人听到这里就火了,从摊位里拿出钱箱,让那个人看,里面满满的票子。
那个收税的看到这些之后,便跟那个人说,既然你说的都是实话,我也跟你说实话,我是工商所的,是来订营业税的,原本你每个月只交二百元,从现在起你每个月交五百元。那个摊贩听到这里傻了眼,吹牛吹错了地方,赶紧赔不是,告诉那个人这是自己瞎吹的根本卖不到这些钱,说不信你问边上的摊户,这部吹牛没吹对地方。
家里面我跟掌柜的每人还有一架小型摄像机,我的那部摄像机相对而言比掌柜的要好一点,自认为这也是我的固定资产,而且是比较先进的机型,带投影功能,录的片子不用在电视机上转播,直接投在墙上便可以观看,自己也一直不舍得用这样一个机器,心想照相机不值钱这个机器应该不会贬值太快,便有打听了一下,靠,现在的价值不到买的时候的百分之十,将近万元的设备,现在也就是不到一千元。
后来明白物资的寿命和价值跟人一样越老越不值钱,不要再去打听自己手里的那些物件的价值,你不知道价值所在,认为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一定你知道了价值所在,你就没有那种自满自足的感觉了,就像你谈了一个对象,就以为是一个黄花大闺女,神不知鬼不觉地去了解,那个人阅历无数,你的崇敬感和满意度大打折扣,幸福激动地心情荡然无存,有时候生活在自己设置的假象里面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