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四十五)

(2019-07-24 07:29:21)
标签:

杂谈

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觉得很意外,问我何时去书房,他听别人说新书房早就落成了想去看一下,告诉他随时欢迎他的到来,问我开车怎么走?毫无疑问这是在告诉我他买车了,有了属于自己的代步工具,也是彰显生活水平提高的意思。

 

不过现在买了私家车也未必是一件让人特高兴的事情,因为地盘就那么大,马路的情况也没有多少改观,所以一窝蜂地买车的结果,就是到哪都停车难,用我的话说,一窝蜂地买车,跟蝗灾差不多,能源危机,停车的困难,更可怕的是空气污染,不少城市不得不限行,所以说有了自己的座驾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情。

 

跟他说,我书房门口最初还是可以停车,自从交通开始整治以后,门口就不让停车了,想要找一个地方停车非常的困难,建议你还是要乘公交车前往,我提前到那里等候,估计是新车还没过完驾驶的瘾,说,既然你书房不好停,你在那?告诉他在家里面,那边直接说,发给我一个地址,过一会到你们家见面。

 

这个朋友是三十多年前认识的,从居住的地理位置上去看,我们应该算作是邻居,他们居住的那个大院,与我们家居住的院子隔着一条马路,我曾经写过他居住的院子正因为有部队驻防,所以大门口有部队战士站岗,成为了一个封闭的小区,想进去找人必须出示通行证,这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让我羡慕不已的是他们居住的院子时不时在周末的晚上会在操场上播放露天电影,在那个文化贫瘠的年代放映电影的诱惑力有多大大家能够猜出来,听说隔壁院要放电影,那真的是急得抓耳挠腮,最终因为没有通行证不得不被拒止大门外。

 

那时候还跟他不熟悉,虽然是一个学校的,但是不说话,知道都是部队家属的子弟,从着装上就可以看出来,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发现大环境变了,读书学习和拿学历成为了改变命运的一种趋势,自己也不想再这样的大趋势下落后,开始上夜校,开始学着阅读和买书,也就是在买书的过程中结识了小城的一些人,这其中包括跟他逐渐熟悉起来。

 

这个人现在知道绝顶的聪明,这可能是缘于他的良好的遗传基因,用他的话说,家里面是四川有名的大地主,不说是万亩良田,也最起码有千亩有余,不仅如此,家里面的老父被派往俄罗斯进修,成为了某领域的专家。

 

跟自己家里面的老人差不多,年轻得志,听他说,兄弟几个除去他的父亲参加了共军,其他的几个兄弟都在国军队伍中供职,解放以后从俄罗斯回来他父亲很快就成为了部队上的业务骨干,进步也很快,特别是有一个大领导对他特别的器重,就这样膨胀之后,就被妒贤嫉能的人关照,很快就把嚣张气焰打了下去,从此就在党同伐异中把自己的经历和才华消耗已尽。

 

跟他第一次见面是在他的朋友的书摊上见面的,我跟他的朋友,也是我买书以后结识的书摊的主人交往,他们是这位书摊主人的朋友,再往后我们在这位朋友家多次见过面,除去一起喝酒聊天之外,就是找一个题目共同的研讨,那时候我听说这位朋友对电影方面非常的热衷,他更愿意谈及拍摄电影方面的一些问题,而那时候自己对这些一无所知,所以,他也看不起我,我也不在乎他,毕竟有他的朋友在其中。

 

后来为了给自己撑面子,找了我的同学,我自己认为他在平时谈论电影方面很有见地,所以跟他说了,让他跟我去朋友那里参加讨论,言外之意让他帮我挣面子,这位朋友跟我关系不一般,这样的请求绝不会拒绝,便答应下来,到后来我才知道他心里也没数,所为的那时候谈的电影艺术的那些术语也都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意味着什么特都不清楚。

 

到后来过了若干年,我从这个朋友的爱人那里接过了我的这位朋友留下来的一些文稿,才知道他为了去给我撑面子,回家做了认真的准备,单纯电影方面的技术问题作了跟好的复习,而且写了读书笔记,可惜的是那天去哪里并没有更多谈及电影方面的事情,而是把话题改为了一个著名文学家的作品上去,这让我这位同学很失望,觉得没表现出来他的水准。

 

为我撑面子的朋友已经过世将近二十年了,而那个开书摊的我结识的这位朋友到也过世快二十年了,记得很清楚二十多年前,这帮子文学青年经常到我们单位里面找我聊文学方面的事情,那时候开书摊的这位朋友还算做小日子还不错,低成本进书,加价卖出去,一时间算作是有钱的人,这个人除去喜欢看书之外,更愿意广结朋友,我就是他认为可以值得交往的朋友之一。

 

那时候我是一个穷皮,倒是经常到他位于青城路的家里面沾光,记得非常清楚他最喜欢喝散啤酒,到后来才知道他表面得风光是硬装出来的,生存的压力对于他来说非常之大,他居住的房子是他父亲转业之后回了老家留给下来的部队的房子,当时我们都特羡慕他的这种自由自在,所以他那里就成为了我们的活动据点。

 

他们家里面没有什么好的陈设,四处都摆放着他收来的书籍,和准备出去摆摊卖的书籍,一度自己买书就到他那里去买,也就是在不断地买书中加深印象,逐渐地成为了书友和朋友,在后来看到他迎娶了一位漂亮的四川姑娘为妻,大家都羡慕他有好命,那一段时间确实感觉到他特别的春风得意。

 

再往后书的泛滥,让他的生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我那时候已经去了第二个单位工作,跟他们那些人逐渐地开始疏远,他的消息就逐渐地听不到了,若干年后听这位坐在我对面的这位朋友告诉我,书摊的主人已经过世两年了,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惊,没想到情况会发生那么大的变故,为此专门到他家去探望,物是人非,让我一言难尽。

 

开书摊朋友过世以后,只有跟这位朋友还有交往,一直到现在,也不是每年都见面,但是逢年过节总能看到他发来的信息,自己也会及时地回复,在后来知道他在摄影方面在小城里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些文化人的活动中见到他的身影,总是以摄像师的身份出现,自己还是不太了解他最终是做什么工作的。

 

这位朋友驱车到我们家也就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感觉跟上学时居住的那么近一样,其实我知道他现在的家就住在我的一个朋友的院子里,离我们家的距离并不近,他提小城的青岛啤酒进门,估计他一直还以为我依然坚持着好喝酒的习性,不知道痛风病不得不有所收敛。

 

跟他说,实在不好意思让你到陋室见面,他到客气地说,就是想真实了解你所谓的陋室实际的情况,在屋里简单地看完以后,不无感慨地说,能感受到你精神生活的富足,那那都是书籍,基本上跟我的情况差不多,知道这是安慰我的话语,他居住的那个小区是高校老师的宿舍,不用去猜想就知道他们的条件比我们这里好多了。

 

他递给我一个名片,知道很多自己的好奇就不用去问了,是小成名大学的副研究员,也是某一个系里面的主任,毫无疑问这些年通过他自己不断地努力,他的才华得到了有效的施展,才会有后面印在名片上的头衔。也正因为大家都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所以都没有了最初认识时的那种自命不凡,非常谦和地谈论着曾经的那些事情,回顾着那些先我们而去的朋友,不无感慨地说,要是他们活到现在多好,一定不会像他们去世时的那样的艰难和窘迫。

 

过世的那些熟人成为了我们永远的记忆,健在的那些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认真地活着,这位朋友临走时说,我也很快退下来了,真正有了闲暇时间多多来往,人生苦短,说不定哪天就再见不到了,听到这里笑着跟他说,从你目前的情况看活到八十岁没问题,倒是我就像你说的说不准哪天就挂了,不过那也算作是一种解脱,另外可以到天上看先我们而去的那些老伙计过得怎样,最终我们还会在哪里团圆,这位教授笑着说,殊途同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