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四十四)

(2019-07-23 07:38: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一个人长时间不见面,凭自己的猜想,估计应该是混的不错,这种想法基于之前在一起时对那个人的印象,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去想的,反正自己曾经认识的那些人感觉都比自己强,虽然自己也端个架子死撑在那,其实心里面知道自己无法跟他们相比,现在知道那就是不自信,其实他们也是这样看你的,只是相互知道都没有敞开心扉,不知道肚子里卖的什么葫芦药。

 

我曾经写过通过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自认为非常有水平和能力的女士,虽然不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但是感觉一见如故,非常谈得来,自认为找到了红颜知己,又巧合一起参加了外省业务培训,这个培训是省里面统一组织的,小城去了就没几个人,我们小城一共去了四个人,其中就有我和她。

 

那天去报时见到了她,自己很激动,觉得这是老天爷安排的学习,因为自己培训的内容我几乎一点也不懂,而她之前就是从事这项工作的,而且是一个管理者,靠着她自己不懂的问题直接可以问她,要知道那是需要通过考试才能拿结业证书的,再后来发现上课的笔记她记得非常地详细和工整,下了课以后就找她借来抄。

 

为了表示感谢,经常在那里的咖啡厅请她喝饮料。但不是每次她都会同意,来过两次,听她讲述她的一些事情,她在上海有亲属,亲属让她住在他们家里,听说这个亲属在上海还挺有名,是一个宗教界的著名人士,再后来听说她的亲戚要帮助他们全家去大洋彼岸,那时候出国正是最热的时候,自己直言跟她说,你这个能力在国内干一点问题没有,为什么舍近求远?

 

她笑话我鼠目寸光,说我根本就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言外之意对很多事情就不知道,属于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或者说是一个类似公子哥的人物,我从来不去辩解这些,说完就在不提这些事情,后来临回小城之前,了解了更多她的一些情况,一句话,心里面特别的钦佩她的才能,猜想这与她的家庭背景有关,也属于一个民族资本家的范畴。

 

跟这位女士的接触,感觉就跟我中学同学接触一样,这个同学我多次写过,是一个资本家的儿子,听这位同学说,当初他们家非常的厉害,在小城他住的那个地方,整座楼都是他们家的,后来运动中他们家的房子大多都充公了,留下了几间房子,我记忆中房子里面是古色古香,在我这个同学身上就能感觉出于我们不一样的地方,脑子好使,特别的聪明,一句话很有教养。

 

但是你也能感受到同学家里面的那种殷实的生活,跟他一起上了三年半学,就没看过他穿打补丁的衣服,穿戴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看就是家境比较好的孩子,虽然我的家境也不错,但是明显感觉有着巨大的差距,最显著的就是他的那双手一直是干干净净,保护的非常之好,而我的手简直就没法看,冬天皴的裂着大口子,落上灰尘,口子边上全是黑的,整个就是叫花子的手。

 

这位女士也是那样,穿戴得体,你看不出她的特意打扮,但是每一套衣服都能体现她精明能干的特质,而且说话办事绝对的得体到位,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另一个欣赏她的地方有较好的阅读经历,不仅如此,我们对喜欢的国内外的作家高度的相同,特别是对黑塞作品的喜爱,让我们的这种关系感觉更加亲密,经常找她谈有关阅读的感受,居然忘了她是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妈妈,她更多地是要面对自己的家庭。

 

在上海的半个月里面,谈工作、谈时事政治、谈家庭、谈阅读,谈回到小城以后的打算,在那里自己有了设想,把自己的想法也跟她交换了意见,她自然会支持我的想法,这些想法后来我写成了学习汇报材料,最后的部分就是自己对未来发展的设想,没想到自己的这个设想成为了领导彻底放弃我的理由,认为我疯了,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提出拿出四百万元重新装修,达到标准三星级以上的宾馆。

 

后来就像我写到的那样,发展规划与设想送到领导那里石沉大海,领导又不好意思跟我说,这样的设想有点不现实,上哪找那么多的钱?就这样让我去帮助工作,算作是放逐,就这样离开了第一个单位。

 

自己的二十年前的设想,在二十一世纪后得以实现,还是那个认为我脑子有病的领导不知道他那根弦真出了问题,将单位寸土寸金的土地进行了置换,割让了一半的土地,换来了新建的宾馆大楼和疗养楼,宾馆是按标准的四星级宾馆建设装修的。听说现在的上客率还不错,第一个单位的地角绝对是风水宝地。我现在不敢设想当初单位听我的意见,借钱装修会是怎样,我自己可以肯定地说,早就走出低谷。

 

后来这位熟悉的女同事携全家走了,也没跟我打招呼,自己还觉得有点失望,觉得对她那么好,怎么也要打个招呼,给她送个行之类的仪式,不管是不是虚情假意,那时候觉得就是代表自己内心的真实,真心希望她好,真心希望她在那边发财。后来发现这又是自己的幼稚,她毅然决然的离开,就是对这里彻底的失去了信心,更何况像我这样的根本一点忙也帮不上,说不定还帮倒忙,悄悄的走对谁都好。

 

再后来就跟我写的那样,回来的时候过来找过我一次,也没有说更多的事情,自己认为一定在那边混得非常之好,自认为那边的钱好挣,看到她的装束那时候在小城是有钱人的装扮,自然就不敢跟她多说什么,礼节性的访问,理性的谈话,让她也敢到了失望,谁也忘不了在咖啡厅里面讲笑话的时候笑得是那么的开心,她说,真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本事,你不应该做业务工作,应该去曲艺团,或者去当作家。

 

在后来她就失去了音讯,所有有关她的消息都是听别人零零星星说的一点消息,说她的孩子大学毕业了,在那里工作了,自己还以为她彻底的轻松了,在国外孩子工作了以后,她退休吃养老金足以,后来一位见过她的朋友跟我说,你不知道她出国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那里又生了一个孩子,现在那个孩子还在上中学,这是我真的没想到的事情,觉得这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要是在国内,那个年代再生一个孩子就把公职给丢了。

 

不过很多事情也没法说,就像我曾经跟他们说的那些话,你不走也会用你这样有能力的人,这绝对不是胡说八道,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变化,那个单位曾经的那些她手手下员工,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挑大梁的人,要说能力和水平都不能跟我认识的那位女同志同日而语。这个女同志假如呆到现在,估计怎么也要是单位里面的一二把手,当然这只是自己的短见,就像她当初说我的一样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中国的事情也很难说,也就在这个我敬佩的女同志的单位里面,还有一个我的老大姐,她也曾经是一个风云人物,我跟着她一起共事了好几年,她担任机关团委书记,我是副书记,一起配合干共青团工作感觉非常的愉快,叫她大姐,不仅人缘好,而且绝对的有一颗帮助别人的热心。

 

后来机关调整,说是让这些人下放到基层锻炼,之后再调回来,从机关下去的时候,都调成了科级干部,在底下的单位里面都安排了中层职务,他们皆大欢喜的到下面锻炼,谁还知道这是一个“调虎离山计”,出去的那些自认为一时半会提不起来的老同志看似都给解决了一个级别,但是后来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底下的单位人员就不能直接回机关了,那些最初感觉占便宜的人,知道了后果的严重性。

 

我的那个老大姐在那里就这样干到一个小科长退休了,而机关里面没下去的那些大头兵,现在都是处级,还有的是处级以上的级别,基层埋没人才的现象太普遍了,假如我不离开第一个单位,也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一个结果,一句话,谁听话,谁倒霉,谁吃亏,到现在我也不敢去见我的那个大姐,总觉得那个职务应该是她来干才对。

 

到现在遇到曾经的熟人,问及之前曾经一起共过事的那些人的近况,首先听到的是那些过世的熟人,这其中还有比我年龄还小的人,问他们为何原因,告诉都是患大病,最后落得人财两空,听到这里在想,与这些先我们而去的人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无论我们自己有多么的不满意现状,但是我们依然活着,仅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知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