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三十八)
(2019-07-15 07:32: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退休以后的生活没有任何计划,感觉就是随遇而安,根据你这一天想到的事情去做,即可以到外面去办事情,也可以呆在家里面上网或看书,好像也不太适应被约定好的事情,因为忘性比记性要强大,过上一天就会忘掉,要是提前好多天告诉你,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会误事,早就忘掉九霄云外里面了。
在外人看来退休生活很单调,可是自己没这种感觉,倒是有点时间过得太快的感觉,当然也从来不考虑这些日常的琐碎是不是重复,也没这样的去想过,倒是年轻的时候这样想过那些老人,认为老人晚年一定很苦闷,到了自己成为了退休大军中的一员,才知道绝不是我曾经想象的那样,感觉退下来虽然没有了工作任务,但是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你就不觉得有什么孤单,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早晨本着一觉睡到自然醒的原则,后来发现无论你昨晚睡的再晚,自身的生物钟到了那个点就自动的醒了,睡不着不会自己还懒在床上,知道爬起来还有自己的事情,欠的觉中午一定会补回来,所以不怕晚上睡得晚,自退下来以后,感觉午觉的作用几乎与晚上睡觉的作用相当,掌柜的说,你这个人真行,中午觉睡得方式跟晚上一样,外衣全都脱掉,如同晚上睡觉的样子。
到了这个年纪想快也快不了了,做所有的事情感觉都不紧不慢,因为没有急着让你去做的事情,洗漱也好,排毒也好,这些事情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可以起床就去做这些事情,像小时候家长要求的那样,洗脸刷牙之后就是等着吃早饭,为的是准时去学校。到了现在没有这样的要求,整个一天都属于自己,所以可以打乱这些生活规律。
这两年起来更多地是到陋室打开电脑,再去客厅喝水,看了那么多的保健节目,说早晨起来必须先喝水,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非常之重要,还有说是早晨喝水是防止脑血栓最有效的方法,不知道这些做法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到后来说的就更邪乎,说半夜起来方便的话也要喝水,这样才能确保血液的畅通,自己按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也就这样的去做,虽然没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也算做事一个心理安慰吧。
通过长时间的这种做法,血管的情况不知道,但是早晨起来的这一杯子凉水或温水就我而言对通大便有着很不错的效果,这些年早上吃完早饭之后,一定会有内急的感觉,知道这也是自己一天学习的开始,家里面卫生间属于我一个人,毫无疑问在里面可以干的事情除去看手机里面的内容,再就是看订的那些报纸,也不是说报纸有什么好的文字,但是在厕所里看东西比较专注。
我曾写过小时候就有蹲厕所的毛病,在里面不顾味道的怎样,带进去的报纸或小人书一定看的很认真,以至于让大人忍无可忍,在呵斥之后才不情愿地从里面出来,大人发现了孩子的这些毛病索性再去厕所不允许带任何物件进去,威胁带进去的书本子、小人书一律撕掉,后来自己又变成了厕所歌手,厕所面积小唱歌有回音,感觉不错,大人气得直摇头。
后来发现在厕所里面看书看报的不只我一个人,上至大领导,下到自己认识的这些作家,例如经常去的那个留方便面头型的作家家里面,看到卫生间的洗衣机上堆着很多的书籍,后来问了一下,他说在里面不看书方便不出来,成了一种依赖症。同样说在厕所里看书的感觉特别的好,而且记得特别的清楚。
周六和周日两个人都在家,卫生间的使用情况基本上都是跟掌柜的错时方便,平时掌柜的上班走了,卫生间就成为了自己的地盘,不把腿坐麻了是不会出来的,手机微信看一遍,再翻一下报纸,估计半个小时就过去了,从里面出来就成为了吃早饭的时间,冲一杯咖啡,吃两片面包,在电视机前完成,遇到掌柜的心情不错,她在做自己早饭的时候顺便给自己煎一个鸡蛋。
也许有人会说,你不会自己去做,自己还真的没那个想法,感觉一个人越简单越好,知道上午的时间过的很快,吃完饭以后,回到自己的陋室,写完那些文字就快到中午了,中午饭也许要去对付,觉得两顿饭离那么近时间,确实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一般早晨吃的复杂,中午就简单,早晨简单,中午就认真的对待,反正是不能在吃饭的问题上太耽搁时间。
电脑关上就快到中午时间了,烧水做饭,等吃完饭,准备去睡午觉的时候已经到下午一点钟了,倒在床上无需多长时间,就跟掌柜的说的那样进入梦乡,感觉比晚上睡的还甜,居然现在中午睡觉也开始做梦,几乎睡的时间大约在一小时左右,便会自动醒来,知道晚上就有精力熬夜了,因为晚上看书的效果非常之有效。
起床以后第一个任务依然是喝水,之后考虑下午做点什么事情,有很多的选项,可以按计划步行,也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例如,去书房坐一小会,可以约一个朋友去那里聊天,也可以自己带在那里找一些书翻阅,发现在那里很容易被带入,心无旁骛,当然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去做。
最后还是选择了去邮局给朋友寄书,前些日子小城好几个作家纷纷出书,作为他们的朋友,能支持他们的就是买他们出的书,虽然买的册书有限,但是我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周围的朋友都买,那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不仅仅是解决作家的生活实际困难,也是给出书作家一种激励,让这些作家有继续写下去的那种动力。
还好其中的一位作家的作品我的一个朋友非常地喜欢,所以只要这个作家出书,我一定会替他买一本寄给他,而前些年由于往来频繁一般多带过去当面递交,现在这种方式也被叫停,只好通过邮局寄给他,还好这是国内的朋友邮寄的费用不算很高。前些日子有一个大洋彼岸的朋友让我帮助买一本书,这本书的价值不过是五六十块钱,但是邮寄的价格二百多元,是书价的五倍。
带着书去了邮局,工作人员的态度非常热情,告诉她寄书,她问我往哪里寄,告诉她往g城寄,她接着问我带身份证了没有,感觉有些不理解寄书还用身份证,她笑着说这是现在的规定实名制,而且让我把书递给她,她看了以后没说别的把邮寄单给了我,我再贴些邮寄单的时候,看到那位工作人员居然饶有兴致的在那里翻看,最里面嘟囔着这书还不错。
把身份证和单子一同交给了她,问她几天能到?她说没准,现在往g城的快递也没有之前那样的迅速了,自己知道之前这样的快递基本上第二天就可以收到,服务员问我保不保价,告诉她,就是一本书不保,又问我用不用消息告之,告诉她这个可以,交了二十三元,一切手续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