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语
(2017-11-26 06:17: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要是有人问我,在文学上你最佩服谁,我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他们,但凡自己认为比我写得好的人我都佩服,让我特指某一个人,我真的说不出来,太多太多,包括身边的更多人,自认为都是我的老师,那些已经出了大名的人就更不在话下了。
不过有一点不要以为认定的这些老师就一定会对他们五体投地的崇拜,只是喜欢他们在我认为一段时间里面写出的那些出彩的文字和作品,也不是所有的文字及艺术作品我都那样的去看待,每一个人不可能总是那样一直精彩,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也都是应付之作,并没有像被认定的精品文字和作品那样出彩。别说是身边的人,那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同样,绝非每一篇作品都是那样经典。
我这个人不知天高地厚,不管你有多出名,自己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出自己的看法,有一些专业人士不屑我的这些胡言乱语,认为我这是搅场子,是外行人的胡言乱语,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可不听那些,没有那条法律规定,不懂的人就必须闭嘴,公民就是有伸张自己权利的义务,特别是话语权,至于说得对不对,那是让作者自己去评判,我可不太理会所谓的专家学者的那些说辞,他们只代表他自己的那一套,我没有那样高的理解能力,也只有自说自唱。
我这个人到现在已经是无所事事,闲暇的时间很多,有一些有不同想法的人找我,让我帮着写点对他们作品的文字,在我看来无非就是抬轿吹喇叭的事情,成人之美觉得挺好,对某一个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的凭着自己的感觉写上几句,自己闲得蛋痛,不自量力,还有就是不会拒绝,这是我媳妇说的话,经常借着二两酒下肚,就怕着胸脯答应下来。
后来听说自己犯了大忌,有些人对我这样的混搭的做法有意见,说,你就写你自己身边的事情,不在你“涉猎”范围的事情,就尽量离远点,好像我写东西把谁的饭碗给抢了似的,靠,就我那点本事,没把自己写进死胡同就万幸,害怕我胡言乱语的人也有点太抬举我了吧,我要是能威胁到某一些专家学者,那不是天大的笑话,小城的文学艺术大气候也就太薄弱了,我算个狗屁。
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自然也有他的局限性,无论在那个城市,每一个人都有主张自己观点的权利,至于主张的这些合不合百姓的胃口,这可不是写作的人需要考虑的,因为都知道不管怎样去写都有赞同的,也自然会有不同意见的人,更有直接反对的人,这些都很正常,唯独不正常的是这样一个现实,好像这座城市里只有一个权威可以发声,其他的人都不能涉及他所熟悉的领域,不知道是谁委任他的专属权,感觉那是私家领域,别人就不能进入。
记得小时候,居住的那个大院,根据居住地的方位,行成了若干个小团体,而每一个小团体中总有一个挑头的,后来被认定为“明白二大爷”,很多事情都听他的,认为他的话有权威性,最初好像这样的格局还有点用处,可是时间长了,有不同想法的人多了,这样的格局就被打乱了,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认为那个“明白二大爷”也未必说得对,更何况他的拳头也不是最厉害的,这样的纷争就愈演愈烈,最后以内讧为导火索,明白二大爷灰溜溜被罢免。
后来自己明白,一个人在英明也不能代表大家,都说一人难服万人心就是这个道理,对面同样的事情,你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是作为当事人或者不了解事情原由的人,对你的看法自然就有不同的感觉,他们也有自己的主张,最初大家照顾情面听你的,但是最终的现实结果决定了对你智慧的考验。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通过朋友结识了小城的一些文化人,自认为是了不得的一帮子人,觉得没有人跟他们相媲美,后来自己知道这是自己的孤陋寡闻,在我们小城里面有十八般武艺的人太多了,我结识的那些人不过是杰出分子中的一部分,至于谁比谁更强自己也不知道。
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去听课,巧遇他们刚刚去拜访了某一个“技高一筹”的大腕回来,自己坐在那里听他们的对话,逐渐的明白了他们的意见也不一样,相互埋怨没有很好的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感觉是没有占得上风。后来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到了退下来的这些年,更知道了小城里面的更多事情,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就是这座城市的坐标,顶多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较早接触的人罢了,至于你的业绩和影响力最终历史会给你一个界定,千万别自己说自己怎样。
这些年交朋友跟我看书非常的相像,不会按照一本书往死里去啃,跟着自己现阶段的情绪走,一会诸子百家,一会风花雪夜,名家自有名家的特点,通俗也会放松心情,解放潜意识,你说不上哪一个更好,文学玩的有点心烦,也会跑到艺术家那里,听一点发生在他们圈子里的有意思的故事,跟着他们去玩点不熟悉的事情,就像我们喝酒吃饭一样,时而去一个小店,买上一盘蛤蜊,打上一扎啤酒,自斟自饮的喝着挺有味道。也经常跟着朋友去高大上的地方,去感受不一样的味道和环境,只要不迷失自己,知道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属于你始终追求的那一部分,简简单单的活着,让自己心情高兴足以,无论在那里你不会变成别人,你就是你自己。
这个城市既属于专家学者的,也属于每一个居住在这里的公民的,专家从他的专业角度去诠释这座城市给他的感觉和认识,既然你是这里的居民,那怕你短暂的侨居在这里又何妨,你就有你自己的发言权,你既可以谈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可以复述自己认为观点不错的人文文学者的观点,那不是照搬照抄,那是一种复述似的学习,等有了自己的表达,一定就成为了他自己的语言特点,谁说红瓦绿树蓝天只有学者才可以说,这是大家共同的一种感觉,这样的跟着去复述没有问题,也绝不会构成侵权。
至于说你的观点对与否,与专业人士的距离,那真的是另当别论,从来没有否定一些人的真知灼见,也从来没有说自己的观点有怎样的特点,不过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那些文字,更多的就像自己说的那样那是自己的想法,写给自己或者与之观点相同的朋友的文字,不妨碍任何人的观点的表达。
人存在就是让人去评说的,即便你对他不了解,你也可以去说,不过你要为自己说的那些话负责任,更多的人都知道不了解最好不去说,但不是说绝对不能说,把自己多少知道的那点说出来,也未尝不可,也不会错到哪里,即便说错了,我想也会让那些心胸宽阔的作者原谅和理解。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他自己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干净纯洁。”写这篇文字的意思就是想告诉自以为是的人,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奉迎,那么,无耻、欺诈和愚昧将更有滋长的余地:没有人再说苛刻的真话了。另一个要说的是勿以己才而笑不才,而生活的现实则是“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