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一朵花》有感
(2017-11-16 06:35:11)分类: 读书随感 |
花里花外
——读小城著名作家刘涛的短篇小说《拯救一朵花》有感
著名作家刘涛发表在《滇池》文学刊物上的短篇小说《拯救一朵花》之后,又将这部作品贴在了他的博客上(博客名字:高瘦人,新浪博客),我是在他的博客里看到的,觉得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作品,作家在这部作品里面剖析了受传统观念影响的这一代人内心里面的躁动,我认为这是一篇心理探索小说。
作品的中心人物是某医院的妇产科男大夫—他,既没有名字,也没有姓氏,就作家而言意图很明显,这个他既可以是写自己,也可以说是别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描写现实中的所有的人。
在作家的笔下的这个妇产科男医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也是走进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毫无疑问在他接受教育的时候,跟我们一样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行为准则中规中矩,对很多事情的审美价值判断也是接受了传统的观念影响,也正是有了这种传统的影响,所以见到新的事物的时候,便会激发妇产科男医生的好奇和联想。
故事一上来便写了一个来做例行检查的怀孕妇女,根据男医生的观察,这个受检的怀孕青年女子,从外貌来看应该是一个有素养、有较好工作环境的女人,可是这样的一个外表文静优雅的女子,居然在他检查腹部时候,发现受检女子的肚皮上刺着一朵红色的菊花,那样的醒目,带给了男医生强烈的好奇,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这样的文身一般都是在一些较低文化素养的人身上发生,这些年国内外的一些片子,都是那些反面人物或不良少年身上刺青画龙,似乎感觉这样的纹身不应该发生在这样一位漂亮文静的女人身上,可是眼前的这个漂亮文静女子的肚皮上清清楚楚刺着那朵盛开的菊花。
这朵盛开的菊花在妇产科男医生看到以后,表面上是好奇,其实作家知道这是人性里面的内心里面躁动的开始,自从看到了那朵纹在肚皮上的菊花,他便总是忘不了这样的情节,想入非非,作家有巧妙地把看到这朵花的时间安排在玉兰花开的春天,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发情和蠢蠢欲动的季节,这种躁动和想入非非便显得合情合理。
这个挥之不去的菊花,一直影响着产科男医生,以至于他回家之后跟自己做人民教师的妻子讲这件事情,他的爱人似乎也不相信这样文静的女人会刺这样的纹身,其实这种不认同就是作家想要的一种效果,两个人最初的感觉非常的相似,但是,作家描写出看似漫不经心的两个人最终表现出来的那种亢奋,同样是激发内心里的欲望的躁动。
一个好作家同样也是一个心理学家,对人性的洞悉入木三分,刘涛就是这样一个作家,对那位孕妇肚皮上的纹身图案,带给他的是什么,作家没有直面的描述,但是通过细节,会让读者了解这件事情带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什么,在跟妻子聊完了这件事情,他妻子的内心变化,作家用细节来表现,证明他们内心里都激发出一种自己不知道的兴奋,作家写到:
夜晚上床钻进被窝,妻子突然把一条光滑滑的大腿搭在他身上,说:“我这里纹一朵花怎么样?”
他探手捏住妻子的屁股,说:“最好在这里纹,一边纹一朵。”
“你讨厌。”妻子紧紧抱住了他……
有一位大师说过:“客观的说,作家们的确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潜质。一方面,他们善于借助细致入微的观察发掘隐藏在他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另一方面,他们也敢于将自己的潜意识世界展现给他人,进行自我剖析。”作家刘涛精准地把握住男医生和他妻子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和亢奋。
作家知道内心里面潜藏着无数个我们不知道的内心的隐秘,更不知道激发这些内心里潜藏的隐秘会对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单纯纹身这件事情似乎就带给我们一种震撼,到底这种对美的表现手法,我们会怎样的去看待,作家不去做评判,让故事情节往前推进,即便他跟妻子的观念相同,但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却在证明着新事物带给人们的那种快感与冲动。
妇科男医生的他,对纹身的女人神秘感始终没有减少,第二次这位孕妇再去检查的时候,妇产科男医生直白地问了这位女同志的工作单位,当知道她是在教委工作,那种惊讶让这位受检的女人都看得出来,他只好为自己解脱,说他的爱人也是人民教师,后来这位孕妇告诉他,她是一名行政工作人员。
在传统观念中的人民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系列,都应该是中规中矩的人,恪守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之中,类似纹身的做法似乎就不可能发生在她们身上,可是在新的时代这样的审美标准已经非常普遍,就像作家借用妇科男医生的口说出来的那样,各种纹身司空见惯,有纹在手臂上的,大腿上的,但是像这位孕妇那样纹在肚子上是第一次发现,带给了医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其实是内心躁动的开始,同样是一种诱惑。
作家就女公务员纹身这件事情,又拿到他的同学当中去检验,也就是作家有意识地让新观念对世人的影响做更深入地分析,妇产科男医生的同学似乎应该代表当下知识群体的代表,他们的观念是否认同这种纹身的这种表现形式,似乎更具有代表性。
作家安排了这样一场戏,同学聚会的时候,借着酒劲男妇产科医生讲了这个事情,一些同学怀疑这个女的是公务员,男妇产科医生解释到那个女的报出了自己工作的单位,毫无疑问这不会是假的。毫无疑问这些事的态度是反对公务员纹身的。
有的同学则支持这种做法,列举了他们班里面最漂亮的女同学萧英,就是在那个年代最另类的一个,作家写到:萧英当年是他们班上的美女,现在是本市一家心脑血管专科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他记得萧英当年很时髦,敢把一头长发染成棕红色的,这在当年医学院的学生里可谓鹤立鸡群了。男生们晚上回到宿舍,只要谈女人,必定提及萧英,纷纷猜测她染头发到底是什么动机什么心态?要知道,医学院的学生不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因为所学专业的原因,男女大都很拘谨,每一张面孔都一本正经,女生能穿条缝缀着小花的牛仔裤就很“先锋”了,萧英那一头迎风飘扬的棕红色长发,自然成为校园里惟一吸人眼球的风景。那时候,他看好萧英,想追求她,但她那一头红发太扎眼,成了男女学生经常挂在嘴上的谈资。他有些胆怯,多少次想发起“进攻”,最后都偃旗息鼓了。这一拖,就到了毕业季,萧英走出校门,他埋头考研,本科期间所有事情很快就成了历史。作家写这一段情节其实与当下这位公务员身份的孕妇纹身有相同的效果,是赞同每一个人的对美的各种表达方式。
那朵纹身的菊花,带给男人内心里的想法作家没有更细致的去描写,知道所有这种外观上的刺激,都会在内心里面产生一种动力,那就是对异性的渴望,就像作家内心描述出来的那样:那个公务员孕妇,肚皮上纹一朵菊花,她想干什么?他想像,如果她和丈夫做爱,丈夫趴在她上面,身下压着一朵菊花,会是什么感觉?倘若那朵菊花没有纹在肚皮上,而是纹在她胸前呢?两只乳房之间,有一朵红艳艳的菊花,是不是可以激发性欲?
作家围绕着四次孕检,一直到最后这个纹菊花的女子同意做剖妇产的建议为止,作家围绕这个女人做了非常充实的铺垫,让读者知道这位女公务员既美丽动人,又一个好工作,性格温和,知书达理,而且有一个非常不错的丈夫,试图表现当代女性的个性追求。
毫无疑问产科男医生潜意识中已经产生了对这位女人的好感,这种感觉从第一次看到这朵花开始,之后便有了别样的感情,他知道孕妇剖腹产的时候,不加注意的话很容易会把那朵纹的菊花给弄坏,出于对这朵花的好奇,也是对这个女人的喜爱,他用自己高超的医疗技艺亲自操刀,确保母婴平安的同时,也拯救了这朵盛开在肚皮上的菊花。
作家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的细节,其实不难发现通篇作品作家在剖析我们人类的内心躁动,孕妇肚皮上的纹身不过是这些分析的原点,通过这个妇产科医生的内心波动来验证我们当下所有人的内心里面的躁动,女人的选择则是超越了传统的审美观念,用这样的新奇的方式来传达内心里的那种渴望与需要,是内心欲望的外在表现。而男人则更加的直白,看到那朵纹在肚皮上的菊花,便可以让内心里禅城躁动。
无论我们承认或不承认这些,作家似乎在告诉我们,眼睛这一器官,可算与性对象八竿子打不着,但它却在追逐异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在异性身上发现美,从而使产生兴奋。异性的这种气质,我们称之为“吸引力”。吸引力会使人们感到愉悦,从而提升其性兴奋程度。
人类在现代社会上生存,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所以他们极力克制自己的原始欲望,努力去创造文化。文化之所以能被不断改造,正是由于历代都有人加入社会生活,继续为了公共利益而放弃本能的冲动。在其所牺牲的本能冲动中,最重要的就是性的本能。于是,性的含义被升华了,换句话说,性舍弃了它最初目标,而转向一种更为高尚的社会目标。不过由此而形成的秩序却不够稳健,因为性冲动从来就不容易被控制,任何参与文化事业的人免不了遇到性冲动高涨的危险。而人的性冲动一旦得到释放,他就会恢复它的最初目标,如此一来,人类创造的文化就面临危机了。不过作家没有这样的悲观,他认为我们所有的内心躁动都会在文明和法制社会的大前提下是可控范围。
写到最后会须有人问我,你认为这部作品到底好在那里,我认为小说作为生命的学问,目的却是解析人心世界的微妙和波澜,我认为作家刘涛在这部作品里剖析心理微妙上让我们看到了精彩。还想借用作家谢有顺在他的《小说的常道》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对这部作品的认同:“俗世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的变化、生长的摸样。所以,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补充。”作家刘涛的这部作品就有了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高兵
2017年11月9日晨写于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