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三百五十)
(2019-01-21 07:00: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一个人变老,不知不觉就从虚幻变为现实,很悲催,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到现在理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内涵,到了你感觉可以自己说了算的时候,发现你的兴趣发生了很大的变换,从大众审美情趣中渐渐地脱离出来,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年轻人并不看好自己的这种转变,认为是缺乏审美情趣的表现,实际上自己知道那就是老了。
有一个多年的朋友,比我们小了几岁,最初也跟他这样年龄的时候,跟他一样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想着办法找地方去玩,而且对新发现的地方有着超出常人的喜爱,到现在也不知道那时候的喜爱出于什么,猜想那一定是新鲜感觉造成的短暂的精神幻觉,觉得只要到了一个新地方就一定会有一种激动,能从自己的视角找到美的景致,但是自己的审美经常被一些上年纪人给否定,就像我现在对那个朋友的情趣的否定一样。
约了几个朋友到他那里玩,他满心欢喜,估计也做了不少功课,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像我当初干接待科一样,就想让客人满意,让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悄悄地回家找一些资料,就是为了在接待的同时能给他们讲一些这里的风土人情,不仅如此,极力推荐自己认为可以玩的地方,后来才知道你个人的审美情趣是与你的见识多少而决定你的高低,有些你感觉非常好的景观,那是你的孤陋寡闻,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比这样好的地方有的是,只是自己不了解这些。
例如当初干接待的时候,极力推荐他们去栈桥参观,把慈禧太后的传说也用上了,说到了栈桥就等于参观了中国最早的军用码头,其实这完全是自己杜撰的情节,后来客人们到哪里参观,没感觉他们有与我相同的感觉,从他们匆匆的步伐中感受到他们对你的那种“特有的情感”不认同,自己觉得挺没面子,这就是人的文化差异,特别是那些走南闯北的大人物,你要根据他的喜好来安排接待计划,自己那时候并没有这样的理解,所以总是感觉与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我的这个朋友估计犯了自己年轻时候容易犯的病,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认为大家都一定会赞许他的推荐,其实,对于不同性格的人对一件事情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要不然“一人难服万人心”的说法从何而来,晚上吃饭的时候他便饶有兴致地跟我们说,明天一定带你一个非常好的地方,虽然现在是游人最旺的季节,但是值得一看,问了他什么意思,他告诉我只言片语的内容,想把惊喜留给明天。
他不知道类似这样的游人多的地方,自己是绝对不会去跟着凑热闹,特别是在外地,宁愿呆在宾馆里也不愿意去凑哪个热闹,人多事多,不愿意到哪里去找麻烦。记得有一次去了一个地方,那里的朋友也是好心,拉着你去看一个景点,去的路上就发现车水马龙,估计那里一定是很热的景点,问了朋友果然是这样,还没到那里就出现了拥堵的现象,自己干脆跟朋友说,赶紧往回返,再好的景点再这样拥堵的大前提下已经没有了兴致,我希望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呆着,不想去那里人挤人,就这样在我强烈的要求下折返回了宾馆。
这些年逢节假日在职期间一定是在单位值班,让年轻的员工有劲头,有兴致他们去尽情的游玩,他们看得少,所以见什么都有一种好奇,自己则希望在这样人挤人的大环境下,躲清闲是最佳的选择,有些员工说我习性挺怪,他不知道咱的心已经开始苍老,不想去凑那种热闹,一点意思也没有,完全不是年轻时候的那种心态。
毕竟不是我一个人,还有几个也是被邀请来的“嘉宾”,还要照顾他们的情绪,自己坐在那里跟他说,类似这样的景观我看得太多了,讲了东三省里面的几个,其中就有吉林省境内的红叶谷,记得那年去那里学习,当地的同仁好几个陪着我们去参观过,后来还专门给我寄来一本去那里拍照的挂历,自己第一次成为了“男模”,不过用家里面掌柜的话说,这样的挂历有驱鬼的作用,照得太吓人了。
根据要求必须要起一个大早,提前赶到那里,说晚了以后人多影响观展,约定好一大早吃早饭,之后驱车前往,他的朋友给我们专门的找了关系,直接从侧门进去,后来知道每人省了一百元的门票,知道这个票的价格跟朋友说,这简直就是在抢钱,与想象中的那个景点有太大的差距,在我的印象中最多也就是二三十块钱的样子,朋友说,一年之计就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不赚足钱人家怎么过。
驱车四十公里到了那里,也很顺利的进去,但是你就不知道想要看什么,因为很多人觉得饶有兴致的事情,自己就一点感觉不出它的情趣在哪里,有点少见多怪的感觉,走了不到三十分钟就有了想出去的想法,没想到跟我一起去的那两位与我的感觉不谋而合,在大批游人到来之前,我们第一个走出了景点,让我的那个朋友有点下不来台,估计感觉这么快的出来一定是觉得这里不好。
再三跟他解释并不是这里不好,觉得人越来越多,看得没什么新意,这些景观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千篇一律的景观完全可以走马观花的去看,幸亏我们提前走了,那天那个景区拥进去几万人,绝对的是人满为患,就是我们第一个离开,也费了好事才从车流中挤出,到了山下才感觉出了一口大气。
这位朋友知道了我们是怕人多,接着就带着我们去一个人少的地方,去了一个偏远的地方,那里应该说达到了清静的标准,可是作为已经六十岁的老人,这样的景观也不会有太多的去拼体力的可能性,三个游人很快就失去了游玩的兴致,索性回到停车处的农家宴那里喝茶聊天,大家都觉得这比漫无目的的专有更有意义。
一上午让我们这几个小老头都感觉疲惫不堪,朋友安排好下午的活动项目,跟他说,下午的项目要根据我们的休息情况再定,就这样我们先驱车回到了住处,大家倒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想,四点多钟睡起来以后,几个人凑到我的屋子里面,喝茶聊天,觉得乐哉乐哉。谈起来上午参观的两个地方,都说主人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我们这些老人的情趣不在那里,所以找不到对应点,一致认为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
很显然朋友对我们的选择很是不理解,晚饭的时候还是我这个炮筒子说话了,说:作为一个接待的人要充分考虑接待方的年龄和他们的情趣所在,有很多方式的安排他们的活动,结果两项活动都是以消耗体力为目的,到了下午大家基本上已经筋疲力尽,再安排活动显然不合适,大家回宾馆休息也就能够理解了,你这是忘了我们的岁数,把我们当成你自己了,所以在感谢你热情周到的接待的同时,还要提出善意的批评。
朋友听了哈哈大笑,说还真的忽略了这一点,其他的朋友为他圆场说,他认为我们依然年轻,所以想让我们玩高兴,我知道这就是我们不可否认的现实,我们的精力和体力已经不是从前了,身体和精神是同步发生变化,兴味索然的感觉就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