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室遐想(之三十七)

(2018-01-06 06:58: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第一次阅读《唐吉诃德》已经记不起来是哪年了,应该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但是有一点自己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一个即将黎明的时分,自己看到唐吉诃德向牧师忏悔,向他最忠实的朋友桑丘和家里面的佣人道别的时候,自己的眼泪像决堤的水,哭的那才是欢畅淋漓,以至于把睡梦中的掌柜的吵醒,她看到我满脸泪水感到很惊讶,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告诉他是看书感动的。

 

掌柜的理解不了一本书竟能看到这种程度,因为掌柜的很少看我这样的动情,虽然知道我的泪点不高,经常看一些电视节目也会泪眼朦胧,但是能把眼哭肿的情况几乎是没有,要知道在这之前我刚刚逝去了一个最好的文友,掌柜的一直认为是想起难过到这样的程度,实际上自己视为唐吉诃德最终的结局而难过,为这样一个外人看来就是疯子,而我则认定唐吉诃德是忠实的理想主义者的践行者和捍卫者的悲惨结局而难过。

 

我觉得堂吉诃德就是先行者的悲剧,无论作家用怎样调侃的手法来描述堂吉诃德和桑丘疯狂举止,其实,我认为唐吉诃德内心里面的那种宏大志向不是心血来潮,他在用自己血肉之躯来践行,别人都认为堂吉诃德疯了,更多人不知道堂吉诃德在为自己的远大抱负做着不懈的努力,无论这个努力最终没有实现,但是这种不懈追求的精神令我敬佩。

 

不否认当时看的很潦草,以至于过了若干年对这本书的最深刻的记忆,就在结尾处的那悲怆的场景,其中被人愚弄的很多情节都已经忘记了,二零一六年夏天想起了这本书,想重温一下这本对我影响很大的名著,发现在我的书架上找不到了,为此去了当当网邮购了一套精装本,上下两册的《唐吉诃德》,与当年的十二月二日开始阅读,自己没想到的是二十年前的那套书自己没用一周时间就看完了,而二十年之后,自己却慢腾腾看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才把这套书看完,不管别人怎样起看这本书,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且我特别的佩服唐吉诃德坚守不变的理想与抱负。

 

我已经记不起来,第一次阅读之后写没写自己的读后感,估计是没有,这次自己还是不准备去写,因为我在阅读翻译家,同样也是著名的作家杨绛在这套书的前言里面,感觉她已经讲述得非常详细,不仅如此,海涅的出版前沿也有表述,把他们所说的那些,按照我的理解画出来的那一部分记录下来,感觉就是一篇很好注释,在画蛇添足掺杂自己任何的观点显得有些多余。

 

英国诗人蒲柏也注意到唐吉诃德有理性、讲道德的方面。他首先看到堂吉诃德那副严肃的神情,并且说他是“最讲道理、最有理性的疯子,我们虽然笑他,也敬他爱他,因为我们可以笑自己敬爱的人,不带一点恶意或轻鄙之心”。寇尔列支说,堂吉诃德象征没有判断、没有辨别里的理性和道德观念;桑丘恰相反,他象征没有理性、没有想象的常识;两人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智慧。他又说,堂吉诃德的感觉并没有错乱,不过他的想象力和纯粹的理性都太强了,感觉所证明的结论如果不符合他的想象和理性,他就把自己的感觉撇开不顾。寇尔列支强调了堂吉诃德的道德观念、他的理性和想象力。我们又看到了堂吉诃德的另一个面貌:他是严肃的道德家,他有很强的理性和想象,他是一个深可敬佩的人。(摘自书中第6页处)

 

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堂吉诃德又变成一个悲剧性的角色。在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者看来,堂吉诃德情愿牺牲自己,一心要求实现一个现实世界所不容现实的理想,所以他又可笑又可悲。认为《堂吉诃德》这个可笑的故事掩盖着动人的、伟大的思想感情,叫人失笑,又叫人下泪。认为作家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的意图是眼泪,不是笑。(摘自书中第6页处)

 

拜伦在他的《唐璜》里论到堂吉诃德,大致意思说:他也愿意去锄除强暴——或者阻止罪恶,可是塞万提斯这部真实的故事叫人知道这是徒劳无功的;堂吉诃德一心追求正义,他的美德使他成为了疯子,落得狼狈不堪,这个故事之可笑正显示了世事之可悲可叹,所以《堂吉诃德》是一切故事里最伤心的故事;要去申雪冤屈,救助苦难的人,独立反抗强权的阵营,要从外国统治下解放无告的人民——唉,这些崇高的志愿不过是可笑的梦想罢了。(摘自书中第6页处)

 

屠格涅夫认为,堂吉诃德有不可动摇的信仰,他坚决相信,超越了它自身的存在,还有永恒的、普遍的、不变的东西;这些东西须一片至诚地努力争取,方才能够获得。堂吉诃德为了他信仰的真理,不辞艰苦,不惜牺牲生命。在他,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所以珍重自己的性命,无非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兄弟,为了锄除邪恶,为了反抗魔术家和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只为他坚信一个主义,一片热情地愿意为这个主义尽忠,人家就把他当作疯子,觉得他可笑。(摘自书中第7页处)

 

凡是堂吉诃德认为骑士应有的学识、修养以及大大小小的美德,他自己身上都有;不但有得充分,而且还过度一点。他学识非常广博,常使桑丘惊佩倾倒。他不但是武士,还是诗人;不但有诗才,还有口才,能辩论,能说教,一轮滔滔不断,振振有理。他的忠贞、纯洁、慷慨、斯文、勇敢、坚毅,都超过常人;并且坚持真理性命都不顾惜。

 

堂吉诃德不止面貌严肃,他严肃入骨,严肃到灵魂深处。他要做游侠骑士不是做着玩儿,确实死心塌地、拼生舍命地做。他表面的夸张滑稽直贯彻他的思想感情。他哭丧着脸,披一身杂凑破旧的盔甲,待人接物总按照古礼,说话常学着骑士小说里的腔吻;这是他外表的滑稽。他的思想感情和他的外表很一致。他认为最幸福的黄金时代,人类只像森林里的素食动物,饿了吃橡实,渴了饮溪水,冷了还不如动物身上有毛羽,现成可以御寒。他死抱住自己的一套理想,满腔热忱,尽管在现实里不断地载筋斗,始终没有学到一点乖。堂吉诃德的严肃增加了他的可笑,同时也代他赢得了更深的同情和尊敬。(摘自书中第9页处)

 

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也是逐渐充实的。我们最初只看到他傻,渐渐看出他痴中有黠。可是他受到主人的恩惠感激不忘,明知跟着个疯子不免吃亏倒霉,还是一片忠心,不肯背离主人。我们通常把桑丘说成堂吉诃德的陪衬,其实桑丘不仅陪,不仅衬,他是堂吉诃德的对照,好比两镜相对,彼此交映出无限深度。堂吉诃德抱着伟大的理想,一心想济世救人,一眼只望着遥远的过去和未来,经看不见现实世界,也忘掉了自己是血肉之躯。桑丘念念只在一身一家的温饱,一切从经验出发,压根儿不懂什么理想。这样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只为贪图做官发财,会给眼望云天的幻想者所煽动,跟出去一同冒险。他们尽管日常相处而互相影响,性格还是迥不相同。堂吉诃德从理性方面,桑丘从现实方面,两两相照,他们的言行,都增添了意义,平凡的事物就此变得新颖有趣。(摘自书中第11页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