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零四十)

(2018-01-16 07:54: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文化人的想象力都大于动手能力,特别反映在作家身上格外的明显,一件在普通不过的事情,只要是他感觉不错,在他的描述中呈现的是那样的精美绝伦,特别是描述烹饪厨艺的时候,调动所有的词汇,讲述烹制过程,用我的话说能闻到他描述出来的饭菜香味,会让听众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一直认为这就是他所具备的潜力和技能。

 

哈哈,可现实中这样动人的描述,不过是作家特有的一种能力,用一位大师的话说:“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你可千万不要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给迷惑,等有一天你有机会近距离跟他们在一起,亲自品尝他所描绘的那些精美的烹饪食物,你就会发现无论如何品尝不到它描绘的那样的鲜美,这不是作家们的错误,是我们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作家在描绘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添油加醋地夸大了自己感觉,那是他自己夸张以后的味道,你怎么会感觉到哪?

 

前两天我接到自己多年前认识的老师电话,说,几个老朋友要到家里吃饭,欢迎你一起到家里聊天吃饭,自己非常高兴地答应,说,一定前往,也非常想见一下这些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这个老师在小城,乃至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在国内诗歌界都颇有影响,那些年自己疯狂的跟着他们后面,听他对国内外作家作品的高见。

 

不过认识这位老师的时候,也正是他工作生活中并不顺利的时候,学者型的这位朋友,把看书学习当作了自己生活中的主业,感觉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管家里面怎样的硝烟四起,始终保持着自己静心读书的状态,感觉周围的几位老师的状况都差不多,自己一度认为这才真正意义上叫做心无旁骛,专心从事学术研究。

 

那些年老师经历的那些艰难岁月,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一句话,一家比一家拮据,但这些都没有压倒他们,倒是作为学生的我,感觉继续任性的去做,感觉到“鸡飞蛋打”的最终结局,最初自己感觉的那种清高,后来知道同样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家庭就是共同的付出和承担,那能放弃对家庭的责任感。

 

没有毅力的自己,第一个“缴械投降”,离开了那个小圈子,从海里面游回岸边,“上岸”回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中,知道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文学不在成为了自己追求的大目标,养家糊口,平稳的过日子才是自己可以达到的目的。自己认为有了经济实力,在去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也算做是“曲线救国”。

 

也就是那个时候,自己的这个老师在闲聊中,谈起了中国烹饪的一些技法,好像那是春节前的一段时间里,谈到了自己实验制作红烧牛肉的经过,让他描述的那种鲜美,让我真的是觉得老师真是一个不得了的奇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自己就没见到他下厨房做过饭,结果是无师自通。

 

虽然那时候经常的在老师家吃饭,大多是在郭老师家,郭老师的爱人我们喊金霞嫂子做的饭,郭老师一般都是吃现成的,从来不会品头品足,不管简单复杂,都吃的感觉很香,后来知道这是一种策略,不干活就没有权利去说三道四,毕竟在那么艰难的日子里,能吃饱饭就非常不容易了,清汤寡水是经常的事情,感觉老师同样吃的是那么的认真,好像很长时间没有吃饭的样子。

 

那些年感觉最好吃的饭就是在郭老师家里面吃的炸酱面,这一段自己曾经认真地写过,在那个清贫的年代里,能吃到一顿有肉丁的炸酱面,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别看那时候所谓的炸酱面里面少得可怜的肉丁,大多都是辅料,也不管炸酱有多咸,每个人几乎都可以吃上两三碗,已经永远离开我们的学友惠青,那更是一个大肚子,要不是不好意思,估计吃上三四碗都不成问题,一度给他起了一个绰号:七八叉,形容能吃,哎,都是穷出来的胃口。

 

也就是那年春节前,与老师在一起谈论起春节的过年菜,老师饶有兴致的讲述了他制作特色酱牛肉的色香味美,用他的描述,走廊里飘出去的香味,让所有路过的邻居都情不自禁的说,这是那家精美的制作,感觉太诱人了,有点像讲“佛跳墙”的故事,听老师讲述这些自己也真的有点垂涎欲滴的感觉,多么希望能去品尝一下。

 

也许老师看懂了我们内心里的这些想法,跟我们商定过节期间,那天到他家里面做客,品尝他精心制作的酱货,听到这里欣喜若狂,终于可以尝到老师的手艺了,真没想到老师还有这样一门绝技,那种期盼会是怎样不言而喻。

 

终于迎来了去老师家里做客的时间,大家都在约定好的时间到了老师家里面,特别是自己到老师家楼下的时候,特意的使劲闻了一下楼道里有没有老师形容的肉香味道,感觉没有,一直到老师家门口也没有闻出来,在老师家喝茶聊天,等待着中午饭的开始,自己耐着性子,期待着中午饭的到来。

 

中午饭如约而至,大家坐到餐桌前,看到了嫂子制作的凉菜和热菜,看了一圈没发现老师说的四处飘香的酱牛肉,其中一位问主人,你说的酱牛肉怎么没有,老师很不好意思的说,昨天我又做了一点,结果放在锅里面炖的时候,自己被一本书给迷住了,忘记了锅上还炖着肉,等我闻到糊味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老师看到我们失望的表情,接着说,不过我尝了一下,吃不成问题,就是没有了我前两天炖的那种香味了,大家听说这样,跟老师说,不管怎样你拿出一点让我们尝尝,你把我们的胃口都钓上来,不吃一下怎么能行。

 

老师看大家认真的劲头,起身去了厨房,不一会端着一个盘子出来,里面放着几块黢黑的东西,老远一看以为是煤块,到近处看才知道这就是酱糊了的牛肉,让老师切一小块尝一下,老师切了一小块,自己首先拣了一块放到嘴里,怎么也吃不出老师形容的那种四处飘香的味道,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知道文化人的表达能力永远大于动手能力。

 

事隔三十多年,又到了老师家里面,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一盘酱牛肉,问了老师这是你自己炖的吗,老师点头,自己同样拣了一块放到嘴里,感觉到这才是老师多年前形容过的酱牛肉的味道,很肯定的跟老师说,终于吃到了你形容的那个酱牛肉,这才是货真价实的酱牛肉,不过还是没有你形容的诱人,老师坐在那里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