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三十八)
(2018-01-14 06:31: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一天想干的事很多,也没法分轻重缓急,只好按照生活的时间顺序来,不过到了当下,有一件事情必须在这一天里尽量安排,那就是出去走走,这是这个年龄最好的锻炼方法,更是像我这样久坐的人需要坚持的一个事情,舒筋活血,锻炼腿部的力量,当然也是让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冥思苦想,非常耗脑细胞,有时候一上午趴在电脑前书写到最后感觉到脑子发木,头重脚轻,出去走走症状明显改善。
年轻时候也不是不锻炼,经常是狗一阵,猫一阵,做不到持之以恒的锻炼,听说单位或系统要开运动会,知道按照领导的要求年轻人踊跃报项目,也就是从知道消息的那时候起,开始早晨起来锻炼,别看是临时包裹脚也有一定的效果,即便不是争第一,也不至于垫底,当然在单位里面拿名次比较容易,年轻人少,咱稍微的锻炼一下就可以拿名次。
住单身的时候,坚持了一阵子晨练,用单身宿舍里的人说,你那不是锻炼,跟梦游差不多,早晨天不亮就爬起来,大概在四点半钟的样子,起来以后也不洗漱,直接跑到院子里面做跑步前的预热活动,让自己清醒一点,之后就跑出单位大院,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跑上一圈,按照速度越来越快的方法,到最后几乎就像是要冲线,自己觉得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大汗淋漓。
早晨的这样跑步,基本上是一个小时,跑回单位以后,围着院子走步,为的是消汗,等感觉到凉意的时候,悄悄地回到宿舍,脱衣服上床,钻被窝继续睡回笼觉,不要以为会睡不着,咱这个人睡眠质量超好,躺下以后很快就会进入梦乡,单身宿舍里的室友很佩服我的这个功夫,居然还有不知道我起来锻炼的。
单位越野赛举办完了以后,很多人跟我说,也看不到你锻炼,居然还轻松的拿名次,真是一件怪事请,咱也不说锻炼的事情,自豪的跟他们说,这可能就是天赋,天生就是中长跑的苗子,可惜在这个单位了,假如到长跑运动队估计也能有不错的成绩。同事跟本不愿意听我的这种吹嘘,扭头就走了,他也不想想天下哪有不锻炼就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不知道自己也是通过锻炼取得的成绩。
那一年,单位又要举办越野赛,那时候单位已经有了年轻人,自己那时候已经结婚,同事问我,今年你拿不了名次了吧?我说,不能跟年轻人比,按年龄段算的话,我是最亏的,离中年组差几岁,跟青年组咱就是“老人”,想争名次怎么可能。
话是那么说的,自己心里面还是不太服气,心里面在想不妨再试一下,便又开始了自己的锻炼计划,让谁也不知道,每天天不亮就跑出去,把线路做了调整,加大了锻炼的强度,很是有效果,到了比赛的那天,自己穿着棉皮鞋,同事看见我这一身打扮,笑着说,你连鞋都不换,这是争最后一名吧,我说等着瞧。
年轻人跑长跑不会用力,一上来跑得挺快,到中间或后半程体力用的差不多了,速度明显减了下来,而咱是越跑越快,用那个年轻人话说,听到后面一个靴子的声音越来越近,当看到你超越我的时候,也想冲刺跟我拼,但真的跑不动了,眼睁睁的看着第一名擦肩而过,跑到终点更多人不相信我是第一名,而且,怀疑我超近道过来的,等沿途的工作人员回来,落实自己的跑的线路,才知道自己实力,不过那是最后一次的荣耀。
从那以后就在没有心劲争那些所谓的名次,单位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也无心再搞职工体育活动,大家都在为找钱努力,我也被调到接待科去工作,就是为了招揽客源,自己那时候觉得大小自己是一个“官”了,不屑于一度很看好的体育名次,一句话开始端了起来,忘了自己几两重。
从那以后自己的体重每年增长,到现在已经真正成为了肥头大耳,脑满肠肥,自然也落得一身病,想继续像以往那样的跑步,已经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别说跑步,连走路两条腿的感觉都不舒服,听医生的建议,必须要每天的走路,确保你的腿部肌肉不萎缩,才能保证你能继续走下去,再不锻炼后果很严重。
自己知道惰性根本不需要去培养,惰性人与生俱有,好吃懒做是天性中固有的一种东西,假如不是懒惰带来的那些副作用,相信自己一定是天天懒在家里面,什么事情也不想干,坐在家里看书也好,看电视也好,不觉得有什么不适,真的感觉累了,一定会倒在床上,后来知道这种生活习惯无疑是自己戕害自己的做法,锻炼的本意就是克服惰性,让身体保持一种常态。
退下来这两年,除去极恶劣天气的时候,自己会呆在家里面不出去,平时天气好的情况下,自己一定会走出家门,按着自己开发的线路漫步其中,自己写过这方面的文字,边走边想也是一件挺惬意的事情,而且感觉走完了以后神清气爽。
自己知道走路不是自己的长项,好像年轻时候对走路就有一种恐惧感,现在想想也找不出来产生这种恐惧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小时候自己身体太虚弱的原因吧,反正有记忆开始,自己就特别的不愿意走路,跟院子里的小朋友每天都会徒步到中山公园游玩,为了省钱,把公交车的钱变成好吃的,徒步往公园走,那时候觉得是那么的遥远,每次玩回来以后,都会累的摊倒在床上,而其他的小伙伴感觉他们就没觉得有什么。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再累也要去坚持,自己根据选定的几条线路,用计步器测量出这些线路的距离,根据这一天的情况来决定走那条线路,从家门口走到“天地间”雕塑,沿海边一路往西走,走到自己的书房,距离是五点五公里,这是最长的一条线路,之前在单位上班时候走过一阵子,退下来以后很少走。
从家门口沿着后山,进植物园,在从植物园西边出去,进中山公园,从公园小西湖出去乘公交车回家,这条线路三点五公里,跟从湛山寺进植物园在去中山公园的线路距离相仿,再有一个线路就是沿海边走,到天平角公园,在往家走这条线路最近三公里,根据自己每天的感觉选定这些线路,各有各的不同,看山、看海、看景致,各有各的特点,自己很是享用。跟看书的效果一样,有一种被带入的感觉,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