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二十一)
(2017-12-14 08:07: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从晚上八点五十分,就坐在这里想写点什么,大脑一片真空,一直坐到晚上十点多钟,也想不起来写点什么,自己也在想,既然写不出来,索性就看书,可是自己还有些不舍弃,觉得随便想点什么,根据想法写点也不是一件难事,可是就找不到下笔的事情,在脑海里酝酿了很多的题目,从眼前的事物去写也不是不行,又一想写这些有什么意义,这样一想就把之前的想法给否定了,时间就在这种犹豫徘徊的情况下拖到那么晚。
其实,自己之前已经在网络上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把看到的那些事情写一下足以,发现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即便那部片子是新近拍摄的,可是选择的那个国度是我挺不愿意提及的,自认为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不按正理出牌,经常做出一些惊人之举,引得国际社会一片哗然,更多的人认为这是我们溺爱的后果,很多国家把责任都推到了我们身上,其实,那个小国也算作是一个主权国家,一度跟我们好成一个头,现在成为了让我们头疼的对象。
看完以后一个感觉,就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句俗语的正确性,更让人不理解的是我们总是结识这样一些白眼狼的朋友,给了他们九十九个好,一个好没得到,就翻脸不认人,现在我们看看周边我们曾经认为的小兄弟,现在几乎都使脸子给我们看,总有缺教的感觉,现在人家好话坏话都听不进去,让咱处在尴尬的境地。
当然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不属于我们一介草民管的范畴,操着份子心实在不该,更何况也轮不到我们去过问这些事情,用那句话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老百姓就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了就行,就百姓而言,现在很多时候自己面对的是一地鸡毛,却不断地在关注自身以外的很多事情,自己认为就是“丫鬟的命操皇帝的心”,俗话:吃饱了撑的。
从国家层面上的思考,回到自己现实中,你发现同样有与国家和国家之间不协调的相同事情,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样呈现出类似的一个发展过程,假如按照“以小见大”的认识方法来分析思考,会须有一些相似的感觉,都体现在利益关系的方面,虽然都说人与人之间大多是性格上的事情,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大多是利益上的事情,后来发现所谓的性格同样也包含着一种利益上的属性,只是没有表现的赤裸裸而已。
先从自己说起吧,自己回想自上学到工作以来,你经历了多事情,结识了多少朋友,到现在你能够数上来的真正朋友有几个,渐行渐远的那些所谓的朋友,到后来你才明白,那是一个阶段里面的利益共同体,当这个利益不存在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友谊就会逐渐的淡漠,到后来就不复存在了。
从上小学开始算,自己认为最铁的那些小伙伴,到现在一个也没有保持着联系,我曾经写过的京城大院里面的那些小伙伴,那个领着我吃好东西的“铁磁朋友”,事后被家里面大人送回了老家,临行前自己还跟他说,我们永远是朋友,含泪目送他走了。可是三天以后,这个人就淡出了自己的感觉,一个月以后似乎就彻底的忘掉了。到现在这个小伙伴长得啥样,就一点印象没有了。
来到了小城,小学同学中有一个跟我关系特好的,这个家长都知道,都是部队的子女,而且他家里面有一段特别的经历,对我的这位同学影响很大,那个时候他很自卑,自己听了他的讲述不幸以后,感觉非常的吃惊,也非常同情,没想到他幼年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正因为我不管他家里面是怎样,我认为他对我好,我就一定会对他好,我的这位同学就看好了我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我们一度成为了最要好的同学,发誓我们永远成为朋友,他还把自己心里的小秘密告诉我,算作是相信我的一个例证。
而这个同学在我们上初中以后的第二年里开始逐渐的疏远,原来自己经常放学以后在学校门口等着他,说毫无边际的说上一阵子,各自回家,后来发现他开始对我的热情有点敷衍,或者是假借很多理由,匆匆往家走,就这样到了初三我们就几乎失去了联系,要不是工作以后与他姐姐有过一段联系,他也几乎不会再跟我联系,出于他姐姐的原因,才见面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明显感觉已经疏远。
人都会在不同的阶段结识一些朋友,那是这个阶段里面你的一种需要,虽然有时候自己意识不到这些,但是,这就是生活的真实,随着你的需求的不断提高,接触人的范围的扩大,你会发现有一些你认为与你有共同语言的人会自动的聚在一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选择也还会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会有一些新的人加入进来,自然也会有一些人被“淘汰”出去。
有时候在想,为什么曾经玩的那么好的朋友,会在某一个时候你感觉这种亲密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并没有像自己曾经想象的那样越走越近,而是渐行渐远,现在知道你们的兴趣爱好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都找到了更吸引自己的东西,大家被新的事物所吸引,已经忘记了曾经共同所喜爱的那些。
工作以后最初认定朋友就是单身宿舍的那些人,小心翼翼的跟他们交往,感觉跟他们挺受用的,后来知道这种亲近感完全是来源于同一宿舍,大家相互都是客情,我认为客情不算作是友情,客情在相互之间是有距离感,友情则能包容很多东西,特别是看到他们因为一点小事情争吵得面红耳赤,就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脆弱。
单身时代的那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终结于他们的婚姻之后,严格意义上说,离开单身宿舍也就意味着这种客情的终结,自己认为宿舍里的那三位大哥都应该关系处理得不错,可是,一旦离开了,你就会发现就有了距离,因为考虑的事情不一样,爱与恨的标准也就不一样了。
到了退下来的当下,就更明白了很多事情,你什么也不能指望,知道最终是面对的是自己,即便有人会跟你说,我们退下来以后,一定要经常的聚在一起,现在知道那是理想主义的想法,在现实中根本的不可能,你退下来,他们还在岗位上,就没有了共同的语言,也没有了相同的那种感觉,他们忙上一年半载,也就把你给忘得差不多了,即便还会时不时找你,发现与他们之间的沟通有困难了,不知道这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
到当下回想自己工作四十年的经历,有多少人像浮云一样从你面前飘过,你曾经由衷地赞美过一些有特色的朋友,而当这些人从你的视野中消失以后,你还能记住几个人?我想所谓的百年孤独,从这个方面去想有它的道理,最终面对的只有自己,其他的都成为了虚无缥缈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