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一十四)
(2017-12-01 08:36: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新书房没有第一个书房那样有壁橱,第一个书房壁橱里面全都是自己那些年买的光盘,这还不包括放进来之前送出去的那一编织袋子光盘,这次书房搬家光盘就占了四个编织袋,在装书的时候,专门腾出一个空档,存放这些自己曾经的最爱,即使这样自己又淘汰了一部分,剩下了自己认为是精品的那些光盘,算下来前前后后送人的光盘近千张,按最低价格每张五元换算,等于扔掉了半个万,假如把这半个万用来买好吃的能吃多少时间,这般想去,心里面真的有些后悔。
而在二十年前,这些电子读物,跟书籍一样属于是精神文化产品,自己感觉拥有多少光盘,就如同拥有多少书籍一样,一度我还想等我退下来以后,开一个小会所,凡来就餐者免费挑选这些光碟播放,精神享受跟物质享受双丰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想法,后来发现社会发展太快了,VCD刚刚开始自以为能有非常长的过渡期,孰料之,没几年DVD兴起,VCD很快就没了市场。
要知道自己为了能够长时间的观看,专门花大钱买了一个三碟连放的VCD,那时候属于最好的播放机之一,自动传送片子,三碟下来就是将近四个小时,正好到了午夜时分,带着满心的疲惫倒在床上睡觉,假如朋友过来一起看,就会把晚饭开饭时间提前,之后播放,赶在十点半钟之前放完,让他们好赶末班车,那个年代自己家里面曾经热闹过一阵。
我曾经写过在VCD时代到来之前,是录像机的时代,那时候的录像带还是磁带式的,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只有家里面有华侨的才会有这样的机器,感觉在港澳台特别时兴后来渗透到大陆,什么事情一旦让大陆人认识到好,那么生产商一定会发大财,记得很清楚录像机质量好的都是日本的机器,当初进入我国的这些录像机价格不菲,但是依然供不应求。
那个时候的我依然是一个穷人,根本没有经济实力买这些物品,当时还是觉得这是一个高档物品,自己经常跟着单位的同事到他的朋友家里面观看,而那时候文化市场还没有开放,录像带大多是那些华侨亲戚带回来的,都是一些港台的武打片和故事片,看够了样板戏的我们,看到了如此不同的片子,那兴奋劲就别提了。
记得很清楚,为了防止邻居们的告密,到同事朋友家看录像,就像搞地下工作一样,拥有录像机的人,不敢在自己家里面放,要偷偷的约好在那个朋友家播放,录像带也不能随身带着,而是由另一个同学提前拿走,防备有人告发,人赃俱获,那时候一旦被查找,那属于刑事案,所以都非常得小心,包括去看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查。
那时候我就在单位干接待科,并负责疗养员晚上的文化娱乐生活,单位那时候还没有呈现出特别衰败的迹象,自己正好认识了一个电台负责安装有线电视的朋友,他鼓动我找院领导安装一个有线电视,这样不仅单位里的疗养员可以看,而且还可以给家属院里面安装有线电视,坐在家里面同样可以享受疗养员的待遇,至于领导是怎样同意的,我已经记不住了,反正是自己游说了领导,同意这个工程的上马。
我认为自己是这个工程的最大受益者,因为,自从这个工程上马,就必须配备录像设备,而且不止一台,就这样有了自己说的算的录像机,不仅仅是单位上的公用物资,自己也会悄悄的拿回家,成为了自己私人用品,后来自己买了比单位质量更好的录像机才停止了假公济私的做法。
那时候已经可以在书店买到正版的录像资料带,也假借着文化生活的需要跟工程一起买了一些录像带回来,那时候真的自己风光了一阵子,年轻同事们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设备,晚上下班也不回去了,等这个我给疗养院播放录像以后再看点大家喜欢的带,当然不是让我甘忙活,从伙房拿来的美味成为了宵夜。
后来拥有录像机的人多了,借录像带也成为了我的“特权”,借给谁,不借给谁自己说了算,算下来那时候单位上也有二三十盘录像带,在家上到其他录像租赁点租借的,让很多人垂涎三尺,也忘记了影像和单位物资不能外借的的纪律要求,成为了拉拢关系的手段。
人就是这样拥有了设备,就开始想其他的问题,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设备,应该为自己做点事情,两个机器连在一起可以翻录录像带,自己何乐而不为之,从那时候起自己把所有的积蓄都买成了空白录像带,找书店的朋友借出原版故事片录象带,三两天如数奉还,就这样自己录制了一大批经典影片资料,在录制的时候我的老师也参与其中,一边看,一边讨论,到后来索性在单位的录像室里面装了一张床,老师看完了就睡在那里,自己最多的时候拥有近两百盘录像带。
这一段自己以前写过,自认为我成为了小城拥有经典影片最多的人之一,经常到外面显摆,到是好朋友来借自己还是很高兴,只是告诉他们一定要找好的录像机播放,害怕搅了录像带,还好基本上都没事情,但是让自己没想到的是,小城的气候潮湿的厉害,而录象带最怕潮湿,自己为之骄傲的那些录像带,经过了两个夏天之后,发现都长毛了,知道长毛意味着粘黏,录象带也就完了。
后来问懂行的人如何处理这些毛,他们让我买一个手摇卷带器,自己还真的去买了,试验性的开始通过来回卷动,试图把那些毛给甩掉,后来发现根本不行,放到机器里播放,发现图像和音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痛得我好长时间,幸亏有了VCD之后的取代,自己才从损失这些光盘的失意中走出来。
记得很清楚之后的某一天,来收废品的大爷到家里面收废报纸,跟他说,家里面还有一些不看的录像带,你收不收,他让我拿出来看一下,仔细翻看了以后,说,这只能当废塑料卖,自己听了以后很高兴的答应了这个条件,让他找几个编织袋子来,自己一趟趟的把那些录像带丛书家里面拿出来,一共装满了三四个编织袋子,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共卖了五十元钱,而这五十元钱还不如我当初买好的录像带一盘的价格,那时候掌柜的就说我是败家老爷们。
VCD时代的情况前面已经说了,自己又犯了老毛病,买了不少光盘,跟掌柜的说,这些的物品不怕潮湿,可以长期存放,掌柜的什么也不说,知道说了也没用,就这样自己买不少,用她的话说,跟老鼠一样东藏藏,西掖掖,只有自己知道那些东西堆放在那里,时不时找出一点自己喜欢看的片子,自己放给自己看。
时代变化太快了,VCD机器还算做是新的,说比VCD影像质量更好的DVD时代又到来了,更要命的是VCD机器放不了DVD的光盘,没办法只能跟着时代的步伐走,自己知道即便你不走也不行,有的时候就是时代推着你往前走,过上一阵子VCD的片子不买了,全都是DVD,不仅如此还出现了什么蓝牙DVD,高清晰版DVD光盘,一句话,你根本就跟不上新产品的上市的节奏。
最要命的是盗版代的横空出世,这样买不起正版DVD的影迷,就可以捡便宜了,自己就是这大军之一,即便知道买盗版带是一件违法的事情,而那时候那还想到这些,不仅去买,而且还发展了几个“关系户”他们有了“新东西”便会打电话告诉我,那时候买了一大批,最让我不解的是,你拥有这些精神食粮越多,你看的兴趣就越小,居然有很多自己这些年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得最多的还是“地下导演”拍的那些片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