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九百九十三)
(2017-10-18 08:35: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到今年我们这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到了退休的年龄,根据高中同学“毽子队”的常规,那一个同学到了退休的日子,都要举办一次庆祝仪式,前些日子高中同学退休的庆祝聚会上,我写了一首诗献给那个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的同学,他是我的入团介绍人,这个人有很多的故事,用我的话说,学校期间绝对是一个英俊少年,不仅仅是文艺骨干,而且,在女同学那里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小鲜肉”,被一些女同学看好,那时候男女之间几乎是授受不亲,但还是有的女同学主动地递纸条给他,一句话,上学期间他是一个香饽饽。
庆祝仪式有点像茶话会,每个参加者根据自己的心情带点东西,边吃边说,好不热闹,我则选择自己的“特长”,写给那些在我之前退休的同学一首诗,写给同学的那首诗里面有这样的段落“我把如同/羊屎蛋般/的黑枣/当作美味水果的时候/你的眼神/告诉我/可笑”………“那时候/你在等着/女同学/递给你/可以融化心房的/炙热文字/俗称——纸条” ……
这诗句表达出来表达出绝不是我的杜撰,当这位同学沉浸在女同学的爱慕包围之中的时候,我还为自己兜里面剩的那几粒黑枣而心事,认为没有比吃到自己喜爱的食品更好的事情,一些同学已经开始青春萌动,我依然还在那里像一头没有思想的猪,全部考虑就是如何得到好吃的物品。
黑枣是那个时候最便宜的干果类的食品,跟山药蛋大小差不多,它觉对不是属于枣系列,不过就是大家这样的去叫它,个头很小,黑黑的,圆圆的,好像每年冬天才有这样的物品,花三分钱就能买一把,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但是甜味占主导,估计这个物品产量不低,也不太受成人的待见,所以价格也就在两叁毛钱一斤的样子。
正因为孩子没钱,家长让孩子去买菜,正好可以克扣三五分钱,家长看不出来,克扣的款项,买别的也买不起,只有这种干果可以按三五分钱的去买,记得很清楚,跟服务员说买三分钱的,服务员根本就不给你去称,随手抓一把放到你手里,或者放到你上衣口袋里,就算交易完成,孩子们飞快的离开。
自己拥有了这一把黑枣,跑到僻静的地方,将书包里的作业本找出来,撕下来一页纸,将口袋里的黑枣掏出一些,包在纸里面,放到书包的最底下,那是近一段时间解馋的食物,不能一天把美味都给吃掉,那时候已经知道细水长流,口袋里剩下的那些,除去吃一点之外,每天都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吃几粒。
放在口袋里的黑枣,到最后掏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已经沾满口袋里的土,已经变得脏兮兮,这也不影响自己的食欲,到学校的水龙头上一洗,很认真的放在嘴里,慢慢地品尝美味,感觉生活中最美的事情就是每天有好吃的物品。
我的入团介绍人已经不屑于这些孩子把戏,荷尔蒙和力比多的化学反应,让他觉得异性给他带来的快乐更让他兴奋,那时候一脸严肃的他,给我的感觉就是拒人千里之外,后来才知道他沉浸在异性对他表示爱意的快感之中,而这些他认为的隐秘,只想独自分享,所以有意识的离我们这些让未开化,也不理解同学们远一些。
当然,现在有的男同学对我的入团介绍人的魅力表示怀疑,认为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说我听到的那些事情,可能都是他自己杜撰出来的,这些提示我是不相信,因为自己亲眼看到女同学跟他前前后后,出出进进,在后来被同学风传的与某某真的好上了,这些大家都知道。
在写给他的诗句里接着写道:“四十年后/爱/不再用身体表达/成为了契约和回忆/那些令人激动的名字/变成了/会意的微笑/李同学/在天上看着/在座的女同学/近在咫尺/还有/几双动人的大眼睛/有的在这里/有的不敢在这里/记在心中/不同的页码/汇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曾经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这位同学,也到了退下的年龄,算作是一个标准的老人了,即便身体和精力还算作是够足,每次毽子队活动,他依然还可以精力充沛的参加,感觉精气神还算可以,但毕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退休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心有余而力不足。
曾经被同学们当作爆料的那些消息,现在都成为了过去,成为了美好的回忆,那个李同学就是第一个递给他纸条的女同学,可想而知那种感觉会是多么的甜蜜,那个李同学在学校期间算作公众人物,不少人喜欢这个芭蕾舞《白毛女》跳白毛女的女孩子,当然也包括我的这个男同学。
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位人人喜爱的漂亮女同学早在十年前便乘鹤西去,在天上看着人间的闹剧,毕业以后大家各奔东西,曾经的激情洋溢,曾经的海誓山盟都随着离开而离开,每一个人都按照天意做出最终的选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想象修成正果。
还有爱慕他的女同学,同样如此,所有的好感都变成了现实的无奈,当同学们进入一个更大的世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曾经的选择和观念的狭隘,这里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诱惑,沉浸在新的环境中,忘掉过去就成为了必然,时间融化曾经的恩怨。
在庆祝聚会上来了不少高中期间的同学,男男女女更多的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自己内心记忆里面的一些人,假如不是当着你的面介绍他们,你永远也不会相信这是内心留有记忆的他们,与记忆中的相差得太大。
“四十年前/你严肃的问我/想不想入团/我羞涩的点头/朦胧的意识到/那是一件漂亮的衣裳/会招来很多/女同学的目光/那是追逐虚荣的年代/没有人知道/潜意识和力比多的存在”这同样是我那时最真实的想法,那时候觉得入团就像评为三好学生一样,那还知道共青团是青年人的先锋队的内涵,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团组织中的一员。
一晃到了退休的年龄,曾经的那些往事都成为了甜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