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九百五十一)

(2017-07-27 07:25: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一天看了两位老人,上午一个是去医院探望,那就是自己的老父亲,知道每一次去探望,在老父亲的感觉里都是第一次去,因为他的忘性已经大于记性,也真怪了每一次去探望,时间要不然是中午时分,要不然就是晚上下班的时间,而每次到医院,老父亲总会说,你吃饭了没有?要是没吃的话,还真麻烦,你妈妈不在家,我也不会做,你说这事怎么办,赶紧跟老父亲说,吃饭来的,他才似信非信的点点头,老父亲一直以为他不在医院里面,而是在家里面住,那个病房就是他的卧室。

 

过去总认为老人到了这种程度是一件多痛苦的事情,后来轮到我们感受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才发现曾经的那些想法不对,到了老父亲这种一会糊涂,一会清醒的状态,就他个人而言没有痛苦,他进入全然不觉状态,遭罪的是脑子清醒的人,面对这些生活在自我感觉中的老人来说,心里面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你必须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

 

去医院的目的,不单纯为了让老父亲高兴,老父亲已经进入宠辱不惊,超凡脱俗的境界,你来看他,等你一出门他就忘了,去的目的就是为了老父亲的姊妹他们给家里打电话,一整天没有人接,最后着急打给了我,告诉家乡的亲戚不接电话是老父亲身体原因住院治疗,那边十万个不放心,问为什么住院,为什么不跟他们说,真的自己不好解释,即使马上跟他们说了又有什么用,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这个家里面我算作是跟家乡关系最近的之一,从小奶奶带过我,都说奶奶对我有感情,记忆中每次奶奶来家里面小住,都会跟我絮絮叨叨说一些她看不惯的事情,那时候我还小,听不出问题所在,很多时候奶奶的家乡话,也让我听不懂,即便这样还是愿意跟我说,因为那时候老父亲工作太忙,平时根本回不来,每周有一晚上能回来都难得,父亲回来后会在吃完晚饭的时候,与奶奶交谈,都用家乡话说,咱也听不懂。

 

每次,奶奶住上三两个月,便急着要回家乡,因为更多的孩子都在家乡里面,让她放心不下,无论老母亲和父亲再三的劝说,奶奶坚决地要回去,找出各种理由,拗不过奶奶,只好给她买票,让她回去,临走的时候奶奶总会跟我说好多话,自己心里面觉得有些舍不得,奶奶经常把我给说哭了,所以在家人的感觉离奶奶最亲我。

 

到了我工作以后,利用工作之便回过老家几次,把多少年的关系似乎又拾了起来,为什么这样去说,因为,老父亲告诉我,在他参加革命之前,家里面只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后面的弟弟妹妹都是之后的事情,而且他的大弟弟在抗美援朝的战役中牺牲了,我爷爷解放前夕就去世了,所以等我奶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过世以后,似乎家里面的兄弟姊妹就不太往来,最多就是打一个电话,或者书信往来。记忆中老父亲回去过几次,这几年上了年纪,回家乡的事情就不去想了。

 

这次去也是为了让父亲的这些姊妹放心,告诉他们到医院给他们打电话,让老父亲说两句,让他们放心,感觉出我漫不经心的表述他们不是很满意,所以去探望的目的就是守着老父亲给他的妹妹打电话,电话还真的拨通了,递给了老父亲,还好听得出电话那边是他的亲妹妹,再往后的对话就完全没有了逻辑关系,估计是他妹妹也听糊涂了,让我接电话,电话那边说,每次跟你爸爸通电话,心里面很痛苦,感觉到他脑子糊涂了,真的我们一点办法没有,只好靠你们去尽心尽力照顾了。

 

出去打电话的空档,老父亲忘掉了我的存在,按照他的作息时间上床睡午觉,自己只好回家,知道自己完成了任务,并不是让老父亲满心欢喜,而是,让她的姊妹有所了解,我们不管怎样的去说,家乡的兄弟姊妹都不会相信,只有让他们亲自的接电话,才能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实情况。

 

下午,四点钟跟着掌柜的去了岳父大人家,参加每周例行的晚饭的制作,也是探望已经九十有三高龄的岳父大人,岳父大人比我父亲大三岁,除去走路颤颤悠悠之外,感觉没什么大毛病,虽然也经历过小血管的杜塞,但是,住院治疗以后很快就恢复健康,空余时间还能够拿出笔墨挥毫上一小会。

 

老岳父可是一个要强的人,当然也算作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三九年参加革命,到了解放以后被保送到上海二医大,在那里经历了七年的寒窗苦读,正规的本科大学毕业,是一个很不错的业务干部,很遗憾没有一直在医务一线,后来干了医疗行政管理,记得当初自己倒插门到他家里面,经常看到老岳父看书查资料的身影,而且他的战友都是在京城赫赫有名的人物,从心里面觉得有点怵这样一个岳父,那时候自己什么也不是,也就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明显能感觉出来对我学历的一种失望,说实话,也正是这种压力之下,自己才发分的努力补习,也缩小差距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

 

掌柜的到了家里面便一头扎到厨房里准备晚饭,我的任务就是陪着老岳父聊天,别看老岳父九十多岁,脑子清楚得很,比我的记忆都好,中央的指示精神我都记不住,他能够记住一大半,经常给我上“党课”,他有一个特点,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看报纸,只要他关注的事情,一定会记在本子上,反复的去看,增加记忆力。

 

不过这次他坐到我身边,并没像以往这样给我上党课,很严肃的跟我说,希望你和敏子(掌柜的小名)一定要负起责任来,关注孩子的婚姻大事,特别是对象的问题上,不能听别人怎么说,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听之任之,对方到底是哪个大学毕业的,这个你要了解,你女儿最起码还是一个硕士毕业生,而且说是读的大学也不错,不能找一个什么学都没上的人吧?

 

接着岳父大人列举了他所居住的干休所里面的一些实例来印证他讲的这些担忧的必要性,让我要掌握女儿对象的真实年龄,家庭情况,人品的情况,对方年龄太大,一定要小心,别让孩子吃亏,听说那个国家算作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到底他们家怎样的情况?别到那去成为了奴隶,听到这里自己终于明白了,岳父大人为女儿找的对象发急,认为这是一件挺冒险的事情,告诉他,一定按他的要求去办,落实清楚了再说,老岳父听到这里点了点头。

 

老岳父指着客厅橱子顶上堆放着的那些宣纸,说,这是我前两天写的,其中有一段就是写给那些不劳而获的年轻人的,这个故事自己已经听掌柜的跟我说过,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等有时间再去写着段,反正觉得老岳父这一生很富有传奇色彩,很值得去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