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九百四十六)

(2017-07-20 07:15: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这年头好喝一口的人真不少,想喝酒的理由太多了,且不说国家给老百姓的那些假期,那些名目繁多的聚会,都可以让喜欢热闹的人当作借口聚在一起,物资匮乏的年代聚会还有一个名目作为假借,现在根本就不需要这样,人变得很直白,一句话,就是凑一块乐一下,乐什么?喝酒。

 

在自己参加的圈子里,参加更多的是作品发表以后的庆祝宴请,好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管那一个熟悉的作家发表了作品,也不管是报纸上发了一个“豆腐块”,还是在某著名杂志上刊载长篇巨著,庆祝的方式都一样,即可以去大酒店,也可以跑到小酒馆或大排档去热闹一下。大家一致的看法,不在于场面有多大,而在于欢快的氛围,那些“著名”作家会借此提出中肯意见,为的是尽快再有聚在一起的可能性。

 

我在这个圈子里表现最为差劲,每年的发表作品的数量用他们的话说,等着我请客几乎等同等待戈多,我每年以一到两篇的数量在报纸或刊物上发表,稿费的数量少得可怜,所以,庆幸自己没有以写作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把写作变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更知道自己并非是一个做专业作家的材料,比我灵性高,文字把握能力强的那些人到现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再努力也赶不上他们。所以,自己确定的目标就是业余文学爱好者,我理解的“业余爱好”就是可有可无,也正是有了这样不思进取的标准,感觉没有什么压力,日子过的悠哉悠哉。

 

记得第一次在某刊物上发表作品,自己很激动,稿费还没有收到,便把圈子里的文友叫到一起庆祝,感谢他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自己一激动选了一个大饭店,叫了一桌子菜,又喝了一个找不到北,第二天起来翻钱包,看一下结账时刷卡的小票,发现一不小心花了将近两千元,并不觉得有什么心痛,自认为作品的稿费可以冲减一些经济压力,没想到过了几天稿费的单据到了,看了上面的款项差一点晕倒,八十五元,从那时候起就知道千万别把写作当成吃饭的差事,饿死都不知道怎样饿死的。

 

每年组织部门都让填写个人事项登记表,其中就有一览,让你填写这一年的除工资之外的额外收入,其中就有发表作品的稿费数目,想了再三到底填不填,本着坦诚做人的宗旨,自己还真的没有灰色收入,这小芝麻官没人看得上,还是填了这一年的稿费收入,之后报道上级组织那里去了。

 

第二年,组织又让填写《个人事项申报表》还有这个栏目,上级单位特意让人转告我,假如稿费的数量不到上千元钱,你就不用填写了,那个意思我明白,这年头不到一千元以上的稿费填写上去绝对是给组织丢人,要知道一个人每天外出散步,一年下来在马路上捡零钱也不止这些,说明写作能力确实太差,从那以后这一栏就不再填写了。

 

有人跟我说,你在这方面应该学习著名作家“刘泰山”,你看人家每年稿费有几万元,讲课费也最少有个一两万,你看他一年请几次客,你发一个“豆腐块”还请客,人家一年就请有限的几次,而且花费不超过五百元,这让我想起来今年三月中旬的某一天,接到“刘泰山”的电话,说想大家了,想跟大家见面聊天。

 

知道一定又有作品发表了,问他,这是准备拿出那笔稿费出来,那边笑着说,刚刚一笔五千元的稿费到了,准备拿出一千元请大家坐一下,人员让我定,我急忙打电话给周围的那些文学圈的朋友,大家欢呼雀跃,觉得“葛朗台”请客,一定有大事情发生,到了大排档以后,才知道刘泰山请客的款项是他讲课的款项,用他的话说,不在于花多少,而在于大家聚在一起的氛围,那天他花了三百块钱,酒都是兄弟们自己带的,大家都知道超过五百元的请客,他会心疼的三天睡不着觉。

 

不过也有吃大户的“专业户”,这个人我就不说是谁了,看完了以后大家就知道他是谁了,反正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酒量,当然他的文学功底也是不可小视,也算做事小城里面的老作家了,这些年笔耕不辍,出了不少书,自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不能以这样的方式面对生活,便开始向文化娱乐旅游方向发展,当然也并不是不关注文学,文学圈里面的这种聚会一定不会少了他的踪影,用刘泰山的话说,场面上没有他不热闹,也进入不了忘我的氛围,也见不到那么多的美女、少妇。

 

前两天,一位文学圈朋友来电话说,你听没听说,你大哥把一个老文青给喝趴下了,我说没听说,其实我知道那件事情,那天也喊我去,因特殊原因没去,也认识那个老文青,当然他也是一个艺术家,他的画作花得相当不错,是那个文学大腕帮他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他的一篇文字,为了表示感谢找了一个离家比较近的小店请吃饭,我没去所以发生的事情不知道。


没想到文学圈的朋友刚放下电话,那个请客的老文青也打来了电话,电话里直白的跟我说,老弟我再不敢招惹这些老作家了,他们太厉害了,酒量远超文化功力,就没见到过这样的豪爽的文人,把酒喝光了,跑到我们家还要酒,一直喝到半夜才走,要是活在唐朝,酒仙李白也会败在他的手下,这绝对是一个酒圣。

 

问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他说,你的那位朋友帮我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个作品,请几个他认为对他有过帮助的文人小聚一下,其中就有这位老作家,当然也有跨界的艺术圈的朋友,毕竟他们在某一个兴趣爱好上意见高度的一致,认为是志同道合之人,约定好的某日一起在他家楼下小聚。

 

这些高人都守时抵达,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心意”,每人都带着一瓶酒,为了给聚会添加气氛,大家最初在那里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好不热闹,用朋友的话说,那位老作家在想不热闹都难,场面一热烈,喝酒就不稳定,几个人带的就很快就喝光了,时间也就到了晚上十点以后,饭店看到这些醉汉在那里胡言乱语,害怕影响他们的饭店声誉,告诉他们要打烊,意犹未尽的这些文人,又嚷嚷着到我家坐坐。

 

回到自己家中,原准备给这些文化人冲茶喝,谁料想老作家提出还要喝酒,我说家里面真的没酒了,实在想喝我到街上去买,就在这时老作家发现了摆放博古架上的一瓶洋酒,说这不是酒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我珍藏多少年的洋酒,摆在那里当文物展览。

 

老作家说,你这种观点我就不同意,你可以收藏这个酒瓶,但是这酒放时间长了就会变质,建议还是趁大家高兴打开它,让大家都品尝一下,我当时自己脑子也热了,觉得说的对,便拿下来那瓶酒,让“清醒”的人给打开,每个人倒了一些品尝,那个老文人说,真是好酒,估计这酒不便宜,给你留一点,过两天你在品尝,喝完了这些酒,他们一走三晃的离开了,各自回家。

 

电话里那个老文青几乎用哭的腔调说,那瓶洋酒当时就价值三千多元,我珍藏了将近十年,结果这一下子就报废了,要知道这之前我们喝了四瓶高度白酒,五瓶红酒,一箱啤酒,最后追到我们家逼着又打开这瓶洋酒,我可再不敢招惹这些文化人了,不到一百块钱的稿费,连一箱啤酒的钱都不够……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