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九百三十三)
(2017-07-05 06:21: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过去比较热衷于一些类似沙龙的活动,听到那里有这样的活动想办法也要去那里凑热闹,以至于是不是内心里的真实想法,真的说不上来,更觉得是一种好奇,后来回忆那阵子看的和听到的那些真的对我没有什么,更多的是我曾经看过的一些东西,只不过是多了一个环节,让当事人在那里讲述一些自己创作的灵感,至于那些观众们的观后感,说实话,基本上是听不下去,隐隐约约有点亵渎作家的意思,也正因为这样,自己不会发言,知道把自己的感觉会用不一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实类似这样的沙龙,早在三十年前就有过,不过那时候还都以培训班的样子出现,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人,一些社会名流,在那里当主讲,知道这样的人讲课一定会有听众,毕竟讲的都是当学最流行的文学动态,那时候更多的青年人都处于一种无知状态,听说在那里可以听到新观念、新理论都是一种极大的诱惑,报名踊跃,每个班上都会有很多学生。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小城著名的诗人谢颐城和梁青生在市北区博兴路举办的当代诗歌讲习班就非常之火爆,我是跟着夜校的同学去过几次,由于我们属于编外学院员,只能坐在那里听,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缴纳学费,因为我们是朋友介绍过去的,所以只能是旁听生,那时候自己对现代诗歌一窍不通,所以听得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主要还有别的课程在身,跟着写了一些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诗歌,老师看了以后不好意思当面说不好,只是让好好地在考虑一下,从那时起知道自己不适合写诗歌,也就这样的停了下来。
后来,在天后宫又举办了两期类似的诗歌班,那时候负责招生的是谢老师的朋友,也是当下国内著名的散文诗诗人韩嘉川在那里负责,由于讲课地点离我们家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每次让谢老师到我们家喝水,到了点在去那里讲课,自己认为近水楼台先的月,不跟他学诗歌,也可以学点其它的知识,例如他对当时比较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看法和观点,感觉谢老师的记忆力惊人,对阅读过的书籍都能把细节记住,所以讲的时候配合着人物和情节去讲,听起来感觉很生动。
从那以后自己就成为了谢老师最忠实的听众,无论他是在朋友郭新城家里面,还是在谢老师自己的家里面,自己是去的最多的一个,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几乎是吃住在外面,为了听他们的对话,我曾写过为了听谢老师的讲课,到他家里面一呆就是大半夜,自己借掌柜的自行车,两辆都在他们家的走廊上被小偷“借走”。
后来自己还参加了若干个不同类型的“讲习班”,现在说,那时候多半是凑热闹得多,更有去猎奇的意思,与班里面那些自认为落落大方的女青年打得火热,我曾经写过,一度每天晚上“讲习班”下课以后,便会有热情的女学员主动要求你带她一段路,自己也不会客气,被自己熟悉的那些男同学视为见色忘义,因为想搭便车的不只女同学一个人,但他们很难坐上,因为这个女同学没来,一定会有另一个女同学主动申请。
其实,这并不是我的专利,利用上下期间找对象的绝非是少数,寻求刺激的就更不计其数,我敢保证假如这些所谓的“讲习班”清一色的是大老爷们绝对不会办的长久,正因为有了某些人觉得可以心动的“新动力”也就有了坚持每天来的积极性,应了那句话:男女搭配上课不累,听说谢老师班的那个当代文学讲习班里面就成全了一对男女。
至于到了上个世纪末,我们这些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大老粗”在文凭显得非常重要的当口,不得不报名参加那些成人教育的业余大学学习,那里更是如此,不过那时候自己已经知道了这些猎奇最终也要承担风险,处理不好也会让你焦头烂额,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估计就是从这个方面去说的。
到了当下,在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沙龙,自己会很慎重的去选择,前年还真的在某一个“圈子”里待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过自己是完全处于一种好奇的原因,看一下水有多深,可能是曾经趟的水不少,多多少少有一点抵抗能力,所以介入的不是很深,临近结束的时候觉得里面同样是乱七八糟,大家都以美好的愿望去办这件事情,随着事情的发展,偏离就成为了一种自然的事情,偏离也就成为了主办的人与参与其中的人矛盾的开始。
自己知道这不是我们能够管得了的事情,保持中立,找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去介入他们其中,毕竟一个月就结束的事情,就这样自己坚持了一个月,到了谢幕的时候,自己知道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也是我最后一次的参与,自己这种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验证,不同的声音从四面八方的传来,里面的那些事情已经变得乌七八糟。
给你的感觉就是很少有纯粹的东西,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自然不自然的朝着他的反方向走,看到那里那么纯粹的人,并以“超尘脱俗”的姿态出现,好像是在为自己喜爱的艺术奉献自己一样,后来发现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怀揣着自己小想法,这些小想法各自不同,但是这些想法的共同点都是利己,也就有了不同的诉求,有了不同的意见,最后就有了不一样的声音,虽然大家并没有直白的说出这些,但私下里的每一个人的陈述已经告诉了所有的人。
那些人终于开始分道扬镳,另立山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纯粹,其实,在我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私心,而且某一些矛盾的焦点让人感觉非常的可笑,不成为问题的事情竟然成为了问题,也正因为这些人自己都熟悉,也都不好说他们,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呆在家里面看点或写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去跟那些人去凑堆,到这把年纪也不需要别人的承认,更不需要去接受什么新的思想观念,现有的这些东西让你一生都享用不完,何必去舍近求远,一个人玩不犯毛病,更不会得罪那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