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九百一十)

(2017-06-06 07:56: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有两个饭局,请客的人都很真诚的邀请,他们知道现在自己是时间大款,可以穿梭在各种场合里面,虽然家里面掌柜的也会时不时反对我的这种无节制外出,可是,觉得驳朋友面子是一件挺不好的事情,退下来基本上没有特别的事情,自己一定会答应下来,而且绝对会提前抵达,给人一个讲信誉的感觉,掌柜的说我馋出来的病,媳妇怎么说,可以忽略不计,知根知底,但是,社会上的事情一定要讲规矩,自信在这方面自己能够做到有口皆碑。

 

要说这年头真不缺饭局,在职期间假借业务关系的理由,公关的事情比较多,那时候所谓的公关就是吃饭,你请我,我请你,整个大环境都是这样,后来听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全国业务是一家,谁不管饭(管酒)谁犯法”,最忙的时候一天好几场,乐此不疲,把糟践身体健康,当成了有面子,本末倒置。

 

小城属于旅游城市,到了春夏秋三季,外面来学习的也挺多,全国类似的机构几十个,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想了解这项工作的城市数百个,可想而知每年接待学习的城市有多少。在上面领导那里,咱没什么好印象,但是在业务方面还算做是明白人,在同行那里也可以大胆的讲几句自己工作中的亲身体验,有一些愿意跟我探讨业务的朋友,所以人来人往确实不少。

 

“八项规定”之前,所有的业务来小城一定会尽地主之意,同样应他们的邀请去到那里,也会感受东道主的热情友好款待,那些年相互走动成为了寻找灵感最好的方法,始终记住那句话“人越走越亲,马越走越勤”,感觉自己的酒量就是在这相互走动中锻炼出来的。

 

至于家门口的那些“大客户”,基本上跟走亲戚差不多,每个月不是到你那里探望,就是到这里“座谈”,自己感觉把工作当成了家里面的事情,那些业务员都成为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有什么需要办的事情打个电话就行了,特别是逢年过节,相互走动就跟走亲戚一样,完全行成了大家庭的氛围。

 

这还不包括朋友之间的往来,所以这些年自己更多时间泡在了场合里面,最初以为是工作和事业,到后来自己逐渐的感觉到这样的方法未必是一种好的做法,应该探索一个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很遗憾,还没有想出好主意,自己就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提前下来治病,新任领导有自己的工作方法,自己的那种工作方式也成为了历史,被自己誉为“亲情式”的工作方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方法,用领导的话说,已经显现不出来与时俱进的精神。

 

当然,这是说自己到这个单位负责以后的事情,在自己干大头兵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多的场合,在第一个单位里面我曾经写过,那时候自己几乎是滴酒不沾,所以遇到这样的场合,基本上都是服务人员,喜欢干端茶倒水的事情,觉得服务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也正是自己的这种表现,最终被领导认为是干接待的好材料,几句好话把你哄到接待科负责,在那里见到了各式各样的业务关系,大干部,小干部都陪了不少,练就了自己能屈能伸的性格,也正是这样为自己下一步的离开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不是自己事先想好的事情,是你无奈的那些忍受,被上面的那些人看好,所以当有人因见你去了一个地方的时候,上面的领导不说话,那就是认同。

 

到机关帮助工作的那几年里面,与原单位有所不同的是,不需要你去主动地干点什么,你只要踏踏实实干好部门长分配的工作足以,机关和基层单位的角度不一样,不需要你有自己的主见,在机关里面所有的人都比你精神,也都比你有能力,用别人的那句话说,能在机关呆住的人,没两把刷子,绝对是不可能。

 

后来这句话被验证了,机关裁员,把那些感觉有点怀才不遇的人,让他们到基层锻炼,给了他们一点待遇,让他们知道这种待遇是在机关多年也解决不了的事情,让这些人感恩戴德的到基层,在后来发现并非是这样,在机关里面你只要不犯错误,提升是迟早的事情,下去的那些人,看似提前当了一个小科长,可是几年以后,同样在机关干大头兵的那些人都一个个的被提升了起来,而那些早先下基层的人,回来的可能性没有了。

 

也是在机关当大头兵的时候,开始有了出席场合的机会,并不是觉得你有能力,而是需要你这样一个永远保持清醒的工作人员,帮助收拾“残局”,这些我多次的写过,看时间长了,心里面也有了一定之规,也开始跟着“同流合污”,虽然没有酒量,也故意去找醉,因为你真的清醒,看到你不想看到的一幕,听到那些本不应该你听到的话语,第二天你都是麻烦,只好买醉回避这些敏感问题,用小城的土话说:装彪。

 

所谓的工作经历说白了就是混社会的过程,算下来已经四十年了,到了自己为自己负责的当下,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和假面具,觉得一身轻,那些年结识的朋友,想过萝一样筛掉了一大批,那些所谓工作关系的更多人,好像没有几个人了,那些每天围着你转的好像也没有了,当然,那些原本就对你不感冒的人,就消失得更无影无踪,知道他们在那,像狗一样跟着新的主子。

 

剩下的朋友好像比较单纯,简言之文化艺术界朋友,还好工作期间,假公济私结识了这样一批朋友,与自己曾经的工作没有关联,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丰富自己业余文化生活的养料,与他们在一起也成为了了解另一个不同行业的新奇,知道这些朋友会玩上一阵子。

 

这两个聚会的邀请就是来自他们,一个是文学艺术界的聚会,另一个是文化艺术界的聚会,前一个为某一个作家的新作召开庆功大会,煮酒论英雄,用一醉方休来表达文人的那种豪放,自己知道参加这个聚会,你一定会达到忘我状态,因为其中有个特别的人物,他们只有在豪放中才能到自己的灵感。

 

另一个聚会来自艺术家的朋友,同样是为了某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大功告成,让艺术家的身边不错的朋友共同分享属于他的那种荣耀,我被邀请的原因非常的简单,喝酒实在,有引领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把文学圈里面的一些事情讲给他们听,酒喝到一定的份上,也会找出某一位诗人的佳作声情并茂的朗诵一首,增加气氛,不仅如此,还会把肚子里那些已经陈旧的笑话讲上两个,起到解酒提神的作用。

 

两个聚会在同一个时间,也就是你必须选择一个,假若是前些年自己一定先去文学圈的聚会,之后再赶往艺术圈朋友那里,现在已经失去了分身的能力,更知道现在分身等于无视朋友的存在,所以自己权衡了一下,认为那个也不能得罪,索性跟他们说,非常抱歉家里面有事不能前往,掌柜的听到自己说这些,跑去厨房做饭去了,这是她最想要的结果。更知道谁也不得罪的最好办法就是那里也不去,符合“不偏不倚则为中”处世哲学,也顾不过来别人说你老油条的事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