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九百零九)

(2017-06-05 07:32:57)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一个外地的朋友,我们曾经是同行,来电话问候,看到我发在微信上的消息,知道遇到特殊情况,忙于家中的事情,问我何时能够忙完,自己跟他说,目前说不准,有长期抗战的准备,他特别的理解,说到了咱这样的年龄,这样的事情属于正常范畴范围,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意味着要面对的事情格外的多,这是我们无法躲避的现实。

 

在我这之前,我们曾经一起约定好,近期找一个时间,约几个这些年一直没断下来往来的老朋友,找一个合适地方,大家见一下面,后面的话不用说,就知道到了这个年龄见一次少一次,更何况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不准忙于家里面的事情,见面都是困难的事情,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听到这些赶紧忙着组织,感觉已经有了眉目,家里掌柜的说还是往后拖一下,只好无限期往后拖了。

 

与这些朋友结识了二十年,都是为了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虽然在不同的城市,但从事这项工作的内涵是一致的,我们最初是通过全国工作会议相识的,由于年龄相仿,性格相近,所以聚到一起就成为了很自然的事情,虽然我们的上级机关对我们这种“结党营私”颇为不满,但是,我们始终感觉心底无私天地宽,那些年在一起更多谈及的还是工作,到后来把工作关系变为了朋友兄弟关系那是另当别论,共同的事业是一个大前提。

 

虽然这些不同城市的同仁,在随后的事业发展中,有的提前离开了这个事业,到其他地方高就,但是,我们这些年建立起来的那种友谊,并没有因工作变化而变化,倒是觉得离开变得更亲密,而且,觉得离开的那些人,从局外看问题更准确,大家觉得不仅没有疏离,而是这种友谊变得更加稳固了,无论是谁到了那里,都会向接待亲兄弟一样的尽地主之意。

 

这些年我们感觉非常之享用这些最珍贵的资源,好像那些城市里有自己的亲人一样,不仅仅是我们到那里,包括自己的朋友也同样会感受到朋友般的热情接待,无论别人或者上面怎样去看,我是觉得这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最早离开我们队伍的是京城的那个朋友,算下来离开队伍已经有十几年了,我曾经多次写过他,为了这项事业费劲了气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举成为了同行业中的大哥大,包括上级领导也不得不高看他一眼,感觉那是他春风最得意的时候。

 

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你干坏了,顶多说你是能力的问题,你一旦干的风生水起,那么你就找来了羡慕嫉妒恨,一些人就会在领导那里无中生有,领导在这种久而久之谗言的影响下,也分辨不出来真假,最后也跟着错误认为,感觉手下的这个人骄傲、膨胀、目中无人,调走这样的干部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让京城这位朋友百思不解了一阵子。

 

也正是与这位同行结识,真的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小城自己朋友去那里的人来人往,他都帮助出面,用我的话说,这一生中欠他的人情最多,我们感觉关系也最好,一定时间里被誉为同行业中的“同性恋”,我可不管别人怎么说,好就是好,跟他的关系一直保持到现在,每周都要通电话相互问候,而且每年都要聚到一起畅谈这些年工作上的感受。

 

省内的那个原来同行业的同仁和京城的这位朋友一样,这些年下来,感觉关系没有因工作调离而变得疏远,这些年就这样的走了过来,在小城也有他的住处,在京城的“后大门”是他的工作的地方,不否认他进步比我快,毕竟年轻有能力,加上脑子灵光,离开我们共同的事业以后,成为了那里一个大机构的领导。

 

至于大西北的那个现在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朋友,成为了这项事业的见证者,他用大西北人特有的憨厚,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将那么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业务做的井井有条,做到极致,除去能力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力量,与之相比自己真的自惭不如。

 

至于江南的那位朋友,是我那些年每年必去的地方,到那里就是去寻找事业发展的灵感,这同样是一个对事业尽心尽力的人,有很多想法,你总能从他的想法中得到灵感,所以自己一旦在事业上感觉有困惑的时候,一定回去他那里,在闲聊的时候,他的某一句话会激发出你新的想法。

 

为什么我不把他们的名字写出来,这也是出于一种保护,因为,自己的这些年的任性,成为了上面某些人的反面典型,他们最害怕我与这些人接触,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毫无疑问我是后面的颜色,到现在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关系依然保持到现在,依然称兄道弟的往来。

 

与这些人的交往算下来二十年了,从今年开始,到明年年底,我提到的这些人都要离开工作岗位,到点退休了,所以说,这些朋友都希望找时间聚在一起,把这种从工作关系开始,发展成为兄弟姊妹关系继续发展下去,这种想法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其实,我还有几个曾经的同行没写,不是想保护他们,而是害怕有些人看了气坏了,因为那些人不属于一个战壕里的同仁,他们起步就不一样,就属于高起点,我跟他们走动的也很频繁,学到的东西也不少,前两天他们当中的一个大哥来电话说,找时间叫兄弟们聚一下,庆祝相识二十周年,我问叫谁,他说,与你关系好的都叫,我出钱,别让你们领导起疑心,咱“八项规定”学的比他们好。看看人家的胸怀,这才是大家的气度。不过很遗憾因特殊原因只能无限期望后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