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回景德镇(之十四)

(2016-11-13 08:04: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山玩水

参观完了陶溪川——陶瓷创意园之后,打车回宾馆,感觉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知道从现在开始,就没有让你感觉有压力的任务,估计对于贾老师和少华老师来说,画瓷瓶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绘画水平的能力,更知道出自自己手中的这些陶艺作品,并不愁着卖,卖出去几件,也就收回成本了,剩下的可以根据自己心情,送给谁都无所谓。

 

我就不一样了,画的东西自己喜欢是不够的,用贾老师的话说,必须也要让别人喜欢,当别人有了想要的需求,你就进入了良性循环,产出平衡对于艺术家而言是不够的,略有盈余是艺术家最理想的状态,自己画的那些东西,不过是自己喜爱,变不了现,也就是赔钱玩的把戏,烧制的数十件物品,意味着不久的将来,都会用不同的形式送出去。

 

回饭店后,我把屋子里的物品整理好以后,搬到了贾老师的房间,与少华老师“换防”,让他搬进我的房间“疗伤”,看来真的已经到了内心承受的极致,居然搬到我的房间以后,他倒在床上又睡了过去。而我则在房间里,倾听贾老师给我上课,从艺术理论,到艺术作品的特点,一直讲到文学,从艺术家讲到了身边的喜欢艺术的一些人,小城艺术家们身上发生的那些逸闻趣事,贾老师随手拈来,感觉贾老师就是我们小城艺术发展史的活事典。

 

后来自己知道,自己画瓷后感觉到的困惑,在艺术家那里也是同样,在这个现实社会里,由于受到固有传统的影响,大家买艺术作品的观念还没有形成,更多的人依然怀有等着艺术家送的观念,认为艺术家送作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从来不去想,这些艺术家靠什么生活,用艺术家的话说,很多人认为送是理所当然,更有甚者,送给他们以后,不以为然,连句客气话都不说,也就证明,艺术家在他们的心目中根本不受重视,他们不知道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渗透着艺术家的心血。

 

这些年贾老师做了不少陶艺作品,真正能够卖出去的却寥寥无几,大多都送了出去,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让艺术家百般无奈,真正懂艺术的买不起,而那些不懂艺术的却表现出极大地兴趣,但唯一缺乏的就是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这让艺术家很困惑,也很痛苦,艺术作品落到了不懂艺术的人手里,根本起不到艺术作品带给人们一种精神享受的作用,很有可能就是明珠暗投。

 

虽然我做的那些物件不咋地,同样也有索求的朋友,我送给他们不是问题,卖不出去的物件,只能通过送的方式消化,再去制作,逐步的提高,对得住喜欢你作品的人。与我不一样的是,很多人想要贾老师的作品,更知道他的潜在的价值所在,这让贾老师同样陷入一种两难地步,不给得罪人,给了人,就等于从自己钱包里掏钱“接济”他们,很少人问他是怎样生活的。

 

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吃饭的时间,把少华老师喊醒,一起到宾馆对面的酒店吃完饭,晚饭的过程,也是大家讲述这一天感受的汇报会,也是听贾老师讲逸闻趣事的故事会,出来这些天,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听贾老师的讲述,居然自己连电视都没有开,忘记了关心国家大事的基本要求,觉得贾老师讲的故事比新闻更有感染力。

 

今天晚上在酒桌上,贾老师讲了一位飘在在京城宋庄的小城艺术家的故事,说这年头干艺术,假如迟迟不出名,那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而他讲的这个艺术家,有很好的艺术天分,可是从小到大家境太贫穷,说他开始接触艺术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拓荒者”,经常趴在教室的窗口往里张望,仔细听老师的讲课。

 

后来老师发现了这个蓬头垢面的孩子,出于同情心,让孩子到教室里面的角上听课,发给他一张纸,给了他一枝笔,让他学着画,居然发现这个孩子有艺术的天分,后来免费让他来听课,条件是他必须每天打扫教室的卫生,这个艺术家非常的刻苦努力,教室的卫生也同样打扫得认真。

 

后来老师将这个学生调进了某一个工厂,让他有时间继续从事艺术创作,通过不懈的努力,小有成绩,但是并没有改变他一穷二白的局面,他所在的工厂又倒闭了,最后她与爱人到京城的宋庄,成为了“京漂”艺术家中的一员,在那里画画,卖画维持生存,还好这两年有点起色,虽然他的作品有了零星的买家,但依然生活在艰难之中。

 

第一个故事就是讲他,说在宋庄每天都有艺术家的聚会,他在那里人缘不错,所以艺术家聚会一般都喊着他,这一天聚会,迟迟不见他到来,其中一位艺术家爆料,说,今天早晨见他媳妇在集市上卖了他的一幅作品,听说卖了一千元,听到这里大家说,等他来了以后,让他请客。

 

说着这位艺术家就来了,对晚来表示出最大的歉意,大家跟他开玩笑说,听说你今天发财了,这位艺术家摸不找头脑,问,发什么财了,另外的艺术家说,听说你卖了一幅画,这位艺术家很吃惊的说,这件事情你们都知道啦,接着又低声的说,靠,这件事情也让我的房东也知道了,后面的话不用细说,大家就知道,卖画的钱让房东要走了,在宋庄欠房东钱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房东紧盯着这些艺术家的动向。

 

贾老师接着讲第二个故事,同样还是讲这位艺术家,说,还是也是这位艺术家,前些日子参加完艺术家的聚会,朋友叫出租送他回家,司机送错了地方,让司机送回去,到的那里朋友付的钱不够了,司机让他补上不足部分的款项,他说没有,两个人打了起来,司机报警,一起被带到派出所。

 

在派出所里艺术家一口咬定,自己身上分文没有,派出所的让他翻口袋,他从口袋里掏出半包中华香烟,派出所民警非常恼火,说,你说一分钱没有,谁相信,抽中华香烟的人,身无分文,你骗谁?这位艺术家跟警察说,这盒烟是朋友聚会散伙后,塞到他口袋里的,他真的是一分钱没有。

 

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或许他们不会相信,以为是讲故事的人故意臭白艺术家,其实,在宋庄也好,在我们小城也好,身无分文的艺术家真实的存在,这可不是杜撰出来的故事,所以要跟大家说,假如你喜欢某一个艺术家,当你听说他生活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帮他们,例如买他们的艺术作品,这是尊重艺术最好的一种方法,让艺术家不再为生存发愁,潜心的钻研艺术。

 

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说艺术家只有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才能激发他的创作激情,一旦生活富足了以后,就失去了动力,有人问,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他们列举了孟子的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靠,真的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绝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