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室遐想(之二十三)

(2017-04-04 07:01:1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自己曾经写过,到了这把年纪健忘是一个很普遍的情况,自己过去一直认为这是衰老的表现,可是,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这不仅仅是衰老的表现,这是你内心里面的“有意而为”,潜意识把你的这种漫不经心和懈怠表现出来,其内心的本质是看不上一些事情,遗忘成为了内心表现得特征。


当然我也不是全部的去相信这些说法,虽然在人性问题上东西方都是一致的,但每个人的具体表现,又受他所在国度的文化教育的熏陶,表现方式又是不一样的,打开心灵的这把钥匙,未必就是西方那几个心理学家可以做到的事情,在阅读这本《精神分析引论》的时候,虽然可以找到一些相近的看法,但是,自己还是很难承认自己内心里的更多遗忘,是对一些人的不屑一顾,自己认为对更多的人自己保持了一种认真和友好的态度。

 

但弗洛伊德自然有他自己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篇我说了,要把弗洛伊德列举的几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在这里我也摘引下来,让博友自己去评判,觉得挺有意思,这种表面上没有任何关联的事情,其结果出乎人的意料,当然还有上一篇我提到的,弗洛伊德的贡献不仅仅是在心理学方面,他对文学的贡献也非常之大,很多作家就在表现出这种潜意识,自己会列举这样作家的作品。

 

弗洛伊德举例说:在一个俱乐部会议上,一位年轻人在发表演讲说猛烈地抨击委员会,他声称委员会的委员为“Lendens of the ommittee(委员会中的放贷者),用Lendens(放贷者)代替了member(委员)。根据我的推测,当时肯定有一些与放贷有关的干涉倾向在他抨击委员会时活跃着。后来有人告诉我,原来这位演讲者有钱上的困难,正准备借贷哩。依据这一事实,那么这种干涉倾向就可以被解释为这样一种想法:“大家在抗议的时候可要谨慎一些,那些委员们可都是借钱给你们的人呐。”

 

这个分析讲完之后,弗洛伊德接着说:“如果一个人忘记了某一个熟人的名字,就算他极力回忆也未能想起来,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他一定是对这个熟人没有好感,所以内心深处不想去记住他。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一层面的意义,就可以讨论一下几种果实心理学情境了。”

 

接着弗洛伊德举例,譬如说,Y先生爱恋上了一位女士,然而那位女士并不喜欢Y先生,而且不久,她就和X先生结婚了。Y先生与X先生很早就认识了,并且一直有业务上的往来,然而现在Y先生总是忘记X先生的名字,在需要联系他的时候,就要先向别人询问X先生的名字。很显然,Y先生的心理是想将这位幸运的情敌彻底忘掉,永远也不愿意想起他了。


按照弗洛伊德的这种分析,靠,我忘记的朋友或同事的名字多了去了,难道也是从心里面不愿意跟他们接触,我不太相信这些,我自认为因为有一些人接触的时间不多,留下的印象不深,忘掉他们的遵命大姓是有情可原的,还有一些跟你共过事的人,本身就没有深入的交往,你也从来没有把他们往心里面去想,忘掉他们的名字显得很自然。

 

在这本书里面弗洛伊德接着列举事例,在譬如说,一位女士向医生打听一个他们都认识的朋友,但是她只记得这位朋友结婚前的姓氏,却忘记了她结婚后的姓氏。她也承认了,她对朋友的婚事持反对态度的,并且非常讨厌朋友的丈夫。

 

弗洛伊德说:“任何错误都是有目的。”

 

接下来又是弗洛伊德举得例子,讲的是误拿了他人的物件然后又把物件遗失。有一位女士和她的画家姐夫到罗马旅游,他们在罗马的德国朋友盛情接待了他们,还送给了花家姐夫一枚古色典雅的金章。这位女士因为姐夫并未表示出对这一枚古色典雅的金章,对这一精制礼物的喜欢而感到十分的不悦。等她姐姐来后,她立即就回国了。她回到了家,打开行李一看,竟发现自己将这枚金章带了回来,至于如何带回来的,她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于是她立刻写信告诉姐夫说,第二天就会归还误拿的礼物,谁知到了第二天,却发现金章突然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以至于她没能如约寄还。后来女士明白自己遗失金章是有用意的,她其实是想将这件礼物据为己有。

 

又是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在一对新婚夫妻家里面做客,年轻的女主人为我讲述了她最近的一件小事,她说她和丈夫度完蜜月回来后的第一天,她的丈夫便去上班了,她便邀请她姐姐一起上街购物,在街上她忽然看到了一位男士,便用肘子碰了碰姐姐说:“你看,那是K先生。”天啊,她竟忘记了K先生就是与她结婚不久的丈夫。当我听到了这个故事,深感不安,但也不敢乱加猜想。过了几年,那对夫妻离异了。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的短篇小说中的一篇,已经记不起来小说的名字了,写了一个男人发现了一个非常摩登的女人,尾随在她的身后,一直跟到一个居民楼的楼上,突然发现跟随着这个女人竟然进了他们家,原来是他的妻子,看到弗洛伊德讲述的这些事例,便想到了深受影响的这些作家作品中表现的这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