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室遐想(之十六)

(2017-01-02 07:41:5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写作这件事情,自己始终作为自己的一种业余爱好,并没有设定为自己生活中唯一的追求,这种设定现在看来把我给救了。假如把写作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在没有才分,没有灵性,只有一种固执和偏见的设定,可想而知那一定是一个多么悲惨的结局。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即便那些有才分,有写作天赋的人,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把写作视为他一生的唯一,不懈追求,生活的同样是那样的艰辛。就像我之前写的那样,体制内的专业作家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有多少,在我们小城里有多少,用麟毛凤角形容不为过,那些在体制之外的作家,又有几个人靠写作无忧无虑的生存,少的更可怜。

 

想起了小城签约作家,其中认识一些,但凡靠每个月的两千多块钱的签约费用生存,在这个物价居高不下的现实社会中,这些钱也不过是维持生存而已,而且这些维持生存的费用的后面,是你一定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定数量的作品作为必须任务换取而开来,可想而知这些作家的写作压力会有多大,幸好在这些专业作家那里更多的人有自己的工作,也就是有“第二份工资”来补贴家人,这样感觉过的无忧无虑,但是,这样的人同样是极少数,既有本职工作,有在文学创作上有点名气。

 

写作是一件挺神圣的事情,从读者的角度去看属于高雅的范畴,只有作家自己知道这是他自己内心的一种向往,他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也只有这样才让他内心里得到一种慰籍,才让他在这个社会中找到的适合自己生存的位置,当然他更知道以此为一生追求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成名了不用再说,不成名就意味着我们想象不到的那些无奈的面对。

 

从古到今作家都没有逃出这样的命运,前两天翻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黑格尔通信百封》(翻译:苗力田19172000年,他是著名的西方哲学史家,古希腊哲学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看到了年轻时的黑格尔在写给他的朋友,著名的诗人荷尔德林的通信,同样毫不掩饰的提到了荷尔德林帮他介绍的那个家庭教师职位中要去的那家的情况,以及是否能负担他的费用是多少,以及其他的许多事情,如何生存成为了作家永远也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也是我写这些文字想到的问题,在高傲的作家谁都不能回避生活着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不妨我们看一下他们两个人的通信,你就知道了这两位伟大作家年轻时的大致情况。

 

在黑格尔写给荷尔德林的心中不掩饰的写到“……在经济问题上,最妥当的办法就是一切在事前讲定,不过这里我不用担心,而只要拜托您为我的利益劳神了。因为只有您知道的最清楚,在法兰克福这种事情通常如何处理。需要多少钱才能满足生活必需。”

 

“我还可以指望,家务事和洗衣也是免费的吧?”

…………

“关于路费问题,我料想是不会超过10卡洛琳的了。我希望您和果戈尔先生预先说明,如果你不嫌麻烦的话,请他通过您传一张支票给我,或者在我到达法兰克福时,补付所垫支的款项。”看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看到生活中的这些细节绕不过去。但是接下来看一下黑格尔的这位朋友的命运,就更有一种警示性。

 

哲学家黑格尔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可能荷尔德林大家并不太熟悉,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这位在今日被公认为欧洲文化伟大的人物,但在他们自己的时代,生活道路的顺逆却大不相同,荷尔德林是他们(黑格尔、荷尔德林、谢林)中命运最为不幸的一个。荷尔德林的生活经历,很像我们身边的有些作家,不缺乏才分,缺乏的是机遇,不管如何荷尔德林后来被誉为与黑格尔齐名的伟人,而目前我们的一些作家却石沉大海,他们的名字像一颗耀眼的礼花,瞬间的绽放,随后便无影无踪了。

 

荷尔德林1770年生于德国南部内卡河边的一个小城,两岁失去了父亲,就随失去了继父,由母亲挑起抚养儿子一女的全部重担。母亲出身于牧师家庭,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一个神职人员。在家乡受过基础教育之后,荷尔德林于177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1793年以硕士学位毕业,因此具有了神职人员的资格。但是,他并没有走母亲所希望他走的道路,而他作为教师、作为诗人三去启迪人民,宣传“上帝之国”。

 

荷尔德林的诗才,是在他前辈诗人席勒的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席勒不但在自己所办的刊物上发表这个青年诗人的作品,并且给他介绍谋生的职业。荷尔德林做教师似乎一直不甚成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心独自到耶拿,在席勒和歌德身边专心从事创作。诗当不了面包的,1795年底贫穷逼着他,他只好又去法兰克福银行家贡塔尔家,再就西席。在这个家庭里,他不久就和女主人陷入了爱情关系。其结果是,他不得不与1798年秋离开法兰克福。这一不幸的经历,对正在成熟期的青年诗人的身心是个严重打击。他曾经设法在耶拿大学获得一个讲授古希腊文学的席位,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在1801年离开德国到波尔多城任教。次年夏天,他得到了他作品中被理想化为迪奥蒂玛的情人的死讯,突然离开波尔多,徒步横穿法国回到家乡,神经显得已很不正常。在家人的细心照料下,他的状况大为好转。他不但继续写出很多著名的诗篇,并且翻译出版了古希腊诗人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1804年)两大悲剧。

 

    经好友辛克莱的推荐,荷尔德林到霍姆堡大伯爵府图书馆任职。但好景不长,次年,1805年辛克莱被诬陷有谋叛活动,囚禁起来。辛克莱不久被释放了,而荷尔德林的神经这一次却被摧毁,再也没恢复过来。他被送回到图宾根,在神智混乱中度过了三十六年头,一直活到1843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