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七百四十)

(2016-09-07 07:54:33)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著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得蒙》我有不同出版社的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次在小城的书店看到这本由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得蒙》还是不假思索的买了回来,一定会找时间再一次的阅读,对作家黑塞的喜爱有点特别,喜欢他的文风,喜欢他特有的受东方哲学影响的思维模式,把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很好的揉在了一起,用讲故事的方法阐释了出来,看完以后有一种指点迷津的感觉。

 

现在买书觉得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因为在别的方面花销越来越少,在买书的问题上也变得越来越刁,所以经费不成为一个问题,只要能与自己对上眼,引起自己巨大的兴趣,那么自己一定会找到他所有的书籍,感觉是全面的了解一个作家的最好方法。其实,那不过是一种占有欲的不同表现而已。


往往一个作家你可能看好了他的一部作品,你就有想了解他全部的那种兴趣,也可以说是愿望,为什么说是兴趣,因为兴趣来得快,退的也快,当你继续读他的作品时候,发现最初的那种激动感觉没有了,剩下的那些作品你可能就不再有兴趣看下去,你让新的诱惑带走,后来知道一个作家不可能全都是精品,代表作很可能就一部,想超越自己巅峰状态,实在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即便是这样自己也不会改变现有的这种习惯,就是喜欢一个作家,希望得到他的更多的作品,觉得要想了解一个作家,只有这样才可以略见一斑,所以,从简介中了解作家的那些作品,再到当当网上午查询,一旦找到与这位作家的作品都会一股脑买下来,至于看不看那是另一回事情,记得前两年喜欢上了江苏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的作品,自己找到了几部她的作品,逐一地买了回来,她的短篇小说集自己饶有兴趣的看了一段时间,好像还写了不少读后感,但是,到后来自己突然有一种懈怠的感觉,不知为什么把这位作家的作品放下了。

 

前些时候又喜欢上了作家李洱的文字,又从当当网上买了他的一些作品,不仅如此,在凤凰卫视里面还找到了记者采访他的专访,感觉这个人不得了,属于学者型的作家,感觉到他的阅读量非常的大,作品中透视出来的那些足以让你喜欢这位博学的作家,很遗憾李洱的作品总是陪伴我在路途中,成为了路途中最忠实的伙伴,因为看他的书很容易让他把你带进到他讲述的故事中,你投入的进到书中,时间就觉得过得特别的快,所以每次出差自己选书的话,李洱一定成为必带书籍,但是不知道为何回到家里,就想不起这位作家,经常他的书就搁在出差的包里面,这也挺好,那天自己出差,背上包就走,书成为了你忠实的伴侣,因为你发现他的作品,可以反复的去看,去琢磨他想要告诉读者一些什么,有些人物和情节看似有点荒诞,但是你仔细琢磨以后就知道这是作家的睿智。

 

这两年类似这样的买书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种习惯,好在这种习惯并不涉及很多作家,因为自己根本就无暇顾及那么多的中国作家的作品,在我们小城作家协会会员就有近千人,每一个人有一部作品,你根本不可能逐个去看,扩展到省内,在扩展到全国,比较有名的作家估计也在万人以上,认真去读一点他们的作品也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更何况还有世界范围内的有名的作家,这样想去自己真的不吃不喝,什么不干也看不过来这些浩瀚如海的文学作品。

 

要知道喜欢黑塞这个作家是什么时间吗?买到第一本《纳尔齐斯与歌尔得蒙》是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一日,从小城市南区公安局门外书摊上买到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翻译是杨武能,价格是一元一角五分,到现在过去三十多年了,在书上有记录,第一遍翻阅是次年的二月一日,看完的时间是二月四日凌晨一点五十五分。之后又看了几遍数不清楚了,自从那以后自己就是分的留意这位或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凡发现他的作品一定不问价格的买回来。可是那时候翻译他作品的东西很少,还是若干年后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黑塞的全集,自己第一时间买了一套,虽然其中的很多作品自己已经有了,其中的还不只一本,但是自己知道全集一定要收,而这次的这本《纳尔齐斯与歌尔得蒙》价格已经涨到了四十八元一本。

 

爱一个人就想全面的了解他,想靠他更近一些,你富有幻想的去想他,把得不到的他的作品,构想成为可能比这部作品更好,所以你的那种占有欲就越发的强烈起来,记得在介绍作家的文字里,知道了黑塞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写了很多的作品,列举了一些作品的名字,自己把这些作品的名字摘抄下来,到书店里去打听,后来干脆订了一份《书刊目录》试图在那里发现这位作家的作品在国内出版的情况,

 

那时候自己在单位里居住,单位的图书室也订了一份这样的报纸,图书馆的负责人,每次看到来两份这样的报纸,想不到是个人订阅,误以为是送错了,跟传达室收发的大爷说,跟邮局说说是不是送错了,当他知道这份报纸是员工自己定的,让他吃惊不小,后来知道是我订阅的,我再到图书是去看书,他就特别的上心盯着我,害怕我偷书,自己还真的没这方面的嗜好,更何况单位图书室的那些书籍根本引不起的我兴趣。

 

前两天一个好姊妹回台湾探亲,回国前发微信给我,问我需要什么样的书籍可以带点给我,我跟她说估计不方便带回来,她回微信说,你就告诉我书名即可,我想起了本家大哥高尔泰的作品,让她帮助我看看有没有他的作品,很快就发回了信息《寻找家园》已经买到,其实我已经有着一本书,是国内出版社出的,本想告诉她自己不想要,后来一想版本不一样,内容估计也不一样,对比一下也挺好,喜欢书的人就这样的任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