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出关
(2016-05-04 05:59:22)
标签:
杂谈 |
无奈的出关
——读作家韩松礼新创作短篇小说《出关》有感
作家韩松礼把他新创作的短篇小说《出关》发到我邮箱之后,用微信的形式告诉了我,并再三嘱咐,只是发给你看一下,听一下你的意见,不是让你给我写读后感。看到这里自己知道说这些话背后的真实想法,怕给我添乱,其实作为读者的我,还真没有这样受累的感觉,当自己觉得读一篇感兴趣的作品,你自己就有一种想表达的感觉和冲动,这些年自己很多的读后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气呵成的,没有任何一个作家有意的让我去写这些文字,自己认为这些文字证明你认真地阅读了作家的作品,至于是否曲解作家真实想要表达的意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那个时候内心里的这些想法真实的记录了下来。
这些年作家韩松礼笔耕不辍,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劲头,特别是这几年每年数十篇新作推出,证明了他依然旺盛的创作激情,宝刀不老,不仅如此,构架故事的能力日趋完善,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越来越生动,步入了驾轻就熟的创作状态之中,像韩松礼这样年龄的作家依然有如此旺盛的创作状态难能可贵,可圈可点。
在阅读作家韩松礼的时候,我多次表述了自己喜欢作家的理由,那就是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不是臆造出来的,你可以感觉到这些人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其实就是作家真实生活中的那些人物,作家又精准的抓住了这些人物的主要特点,在自然的描述中就把这些生活在身边的这些人真实的表现出来,无论是下岗职工,还是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在作家的笔下活龙活现的表现在读者面前,这些人作家知道根本就不需要去渲染,率真的去表达他们的想法与做法足以,作家知道生活的真谛就潜藏在我们生活的日常之中。
作家韩松礼笔下的这些生动人物,源于作家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过的原因,他干过技术员,技术科长,副厂长,以至于厂长的缘故,对工人兄弟姊妹十分的了解,使得他在寻找需要烘托题材的人物可以做到随手捻来,得心应手,当然也是作家对生活环境深入观察和思考的一种必然。
读者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作家笔下塑造的人物你一定不觉得陌生,你可以从自己生活的圈子里找到相似的人物原型,作家真正做到了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来源于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岁月,来源于作家对人物内心活动变化的精准把握,对人性发展变化的透彻理解。
正因为这样才能让读者阅读中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才能吸引和打动读者,让读者感觉到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可能在阅读之前还没有这样一种认识,通过阅读之后顿开茅塞,即使我们身边熟悉的人,也可能是自己。
作家韩松礼的这部作品,我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看了一遍,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天早晨起来,自己又重新阅读了一遍,感觉很不错,很感人,那时候就有了写点文字的冲动,首先通过微信方式,把自己的感觉告诉作家韩松礼,我是这样写的:“昨天晚上和今年早晨认真拜读了你的新作《出关》,写的很流畅,很感人,很有寓意,是你创作作品中的上乘之作。新年伊始,有这样好的作品出炉是一个好兆头,祝贺,并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不管在作家韩松礼周围的小圈子里,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如何,我认为这是一篇很有寓意,很好的好作品,“出关”的内涵远远大于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的那些悲凉的事情,要知道对于一个下岗职工要面对的将是什么,在这个不给百姓有颜面生活的大环境中,所有的悲剧发生都是一种必然。
作家韩松礼将这个作品起名为《出关》,但从字面上去考虑,出关即可以理解为,走出关口,绝处逢生,也可以考虑是在生死关口,而我认为作家在作品中选择了后面的这种选择,那就是生与死的选择,为什么要这样的去选择,作家做了很好的铺垫,把中国百姓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诸多问题,集中在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上,整个社会方方面面带给他的那种生活压力,最终把他逼到了绝路上。作家把关注点放在了“弱势群体”上,足以见得作家的关注点放在了基层的大多数上。
作家是这样介绍作品的主人公陈明举的:陈明举的妻子前几年被一场车祸给弄走了。那开车的是个女马路杀手。女杀手把油门当作刹车,用力一脚,就把走在人行道上的他的妻子撞了,不需抢救,到了医院也没有一口气。女杀手全责。一切是非全部承担后,又赔给陈明举三十八万。这笔钱,儿子陈刚结婚前后正好花光。当时儿子还有点不好意思。陈明举说,这是你妈妈拿命换的,花在你的终身大事上,理所应当。
这个退休前工厂效益不好的老职工,终于盼来了退休生活,虽然妻子离世显得有点孤单,但是孩子孝顺动员他从悲痛中走出来,儿子陈刚恋爱以后,很认真地规劝他说,爸爸,我妈已经不在了,你再痛苦她也不会回来的。我结了婚是要单过的。剩你自己怎么办?你还不到六十岁,完全可以往前再走一步,你该找个老伴,一起渡过后半生。所以你要振作起来,珍惜自己,好好活着。你活得好,我妈在天之灵也会安息的。我也好放心。儿子一番话,他觉得孩子成人了,说得有道理。
慢慢,他从丧妻的悲痛中逐渐走出。退休后,儿子替他报名到老年大学学舞蹈和书法。儿子的用意很明确,就是让他去那里学点才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接触一下有素质的异性。他还真没让儿子白操心,学舞不久,他就和王彩花好上了。王彩花后来说,是闻到他身上有一股单身男人的味道,这让她安心。她还喜欢陈明举说话有幽默感。比如,他把生这场大病入院治疗说成是“闭关”。他对她说,这就好比电视剧里演的当年清朝皇帝闭关。闭关就是与世隔绝,闭关完了再开关,开关就是出关。出关后一切如常。
作家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事故,陈明举虽然找到了意中人,但是,接下来再检查身体的时候,发现了问题,而且通过化疗,明显的给对方带来了压力,正像作家写的那样:王彩花在电话里跟陈明举说,“我要出国旅游去了,今晚的飞机,我女儿给定的。”陈明举说,“啊,啊,你走你的,你走你的,回来再说,回来再说。”王彩花说,“那什么,那什么,我回来也不能和你在一起了,我女儿不让。女儿说我要找就找个健康的,那样她才放心。所以呢,老陈,咱俩这事儿,先放放吧。你先好好养病,等你好了再说。好不好,老陈?”陈明举一时语塞。人家把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再说别的就是纠缠了,陈明举可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不管和谁犯事,他从不胡搅蛮缠。
一个接着一个的不顺心的事接踵而来,应验了“祸不单行,福无双至”的说法,而陈明举面对的又何止这些,他从医院里出来,绝不是治疗的差不多了,回家来调养,而是医疗费用付不上了,被医院客气的请了出来,作家写道:在他还没有治疗完毕的情况下,因为没钱,被医院很客气地请出了门。他是很想继续治疗的,尽管这个病的治愈率比较低,他想着奇迹或许会在自己身上出现。而今这一出院,前功尽弃。虽然他的主治医生说,回家吃药一样可以达到效果,但他知道,那是推托之词,是为了他安安稳稳不找麻烦地离开医院。他不愿给人添麻烦,这是他做人一辈子的原则。他知道如果“真是一样”的话,何须在医院治疗呢。他当然清楚自己是因为交不上治疗押金才被赶出来的。
生活中的这些压力,已经让陈明举没有任何的办法,这些事情更不愿意告诉孩子,不希望把自己内心的痛苦让孩子知道,他知道儿子正在事业上积极努力,而且儿媳妇也快生孩子了,自己面临这样大的困难,也不想让其他人为他操心,其实,生活的这些跨越不过去的事情(坎),正在一步步的逼他进入绝境,那么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无疑问就是小区的负责人,告诉他,他居住的房子是违章房,必须拆掉,
“拆了房子我住哪?”
李主任说:“你可以先租个小房子住。”
陈明举说:“租房子我没有钱,有钱我还治病呢,有钱也不至于被赶出医院呢。”
李主任说:“这是上级指示,说是空中航拍,你这房子很不协调,查看了图纸,属于违章建筑,请你务必一周内拆除,要是你自己不动手,就请人来拆,工费还得你出。”
陈明举说:“还让不让人活?!”
李主任说:“你那房子的确不是原先统一盖的呀。你是有房子住的,不过你卖了……”
陈明举一阵眩晕,要倒下的意思。李主任赶快扶住他,喊着:
“陈大哥陈大哥,你怎么了,你怎么了?”边喊边把他搀扶到路边,陈明举坐下后摆摆手说,“我没事没事,还死不了。”李主任紧跑几步,去小卖部拿来一瓶矿泉水,帮他扭开盖说,“陈大哥你别着急,先喝口水,喘喘气。”
陈明举的命运是曲折的,自进入中年以后,日子就不太好过,先是企业破产下岗,后是突然丧妻,一个人把儿子照料成人,各种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直到退休拿到劳保,又结识了还算心仪王彩花,刚想着晚年的生活好好过一下,又生出这要命的病。结果女朋友跑了,自己治病的钱也没了,接下来只有遭罪了。
或许读者会说,为什么让这个人经历那么多的痛苦?其实,读者细心地去想想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都会面临这样的命运,我们在职期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活力奉献给了企业,到了退休以后,身体情况可以说是每况愈下,面对疾病已经不足为奇,问题是我们的医疗改革,完全保障不了这些患大病职工的基本需求,现在推行的医改政策,依然让普通的职工生不起病,看不起病,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相关部门对困难职工调查分析报告指出,大多数职工都是因病返贫,看不起病成为了造成家庭困难的主要问题。
在这部作品里首先就是涉及到了职工患病的问题,一旦患上大病,不仅仅是职工自己的悲剧,也是全家人的悲剧,陈明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个人的退休工资怎么能够治疗大病的费用,现在的医院可不是福利机构,有钱怎么都好说,满足你的各种要求,一旦你没钱,对不起,就像作家韩松礼写的那样,用婉转的口气让你赶紧出院,不仅如此,停了各种的治疗措施,没治疗措施,待在那里干什么,这就是现在的医院,没钱是万万不行的。
作家很现实的写到:“看样子这身病不会轻而易举的治好的,怕是还得花大钱的。自己那点退休金根本不够大病报销后自费的零头,还不就得拖累儿子。他真是不想拖累儿子的。他不想成为他的负担。若是能治愈还好,治不好呢,还不是拖累了孩子,让他的生活也不好过吗?那样的话,他就是死了也不会安心的。想到死,陈明举心里咯噔一下。
让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出关”的除去治不好的大病之外,再就是我们目前回避不了的房子问题,陈明举曾经的那处房子,早已经让给了儿子,自己一个人住在加盖的房子里面,儿子又把那处房子卖了,加上贷款又买了一处,留下他自己居住的这个“违章房”,而街道上以违章的理由让他限期拆除,他又要面临着居无定所的境地,连病都没钱治疗的他,那还有能力面对租房子的事情,房子同样是中国普通百姓难以启齿的话题,特别是像陈明举家里的情况,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情,所有面对的这些事情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多重压力之下,陈明举选择了“出关”,用他自己悲壮的选择,上演了一曲哀婉的悲剧。
陈明举是众多退休工人的一个代表,在陈明举身上发生的这些事情,也是更多退休职工将要面对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去看,这篇作品就不是为了取悦读者的一部应景作品,而是带着作家深思熟虑的一种思考,面对这个不可避免制造悲剧的现实社会,不进行改革,不去呼吁,最终这种悲剧就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我想这是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心发现的一种展示。虽然情节上让人感到一种压抑,但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涵,一定会打动更多的读者,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作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