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六百四十五)

(2016-01-05 00:39:32)
标签:

佛学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每天坐在这里像挤牙膏一般挤出点文字,不管多少,证明自己还没到痴呆的不能表达自己想法的程度,还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近时期的感觉,自己知道试图用这种方法来延缓大脑的痴呆程度,不过到现在发现自己已经与前几年有很大的区别,经常坐在这里想不起写什么,坐在电脑前发呆可以长达一个多小时,其实自己知道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写,但是不知道先从那里入手,那个期间脑子感觉是一片空白,有的时候索性随便的打出一个字,就沿着这个字去展开想象力往下写。

 

掌柜的对我这种写作方法起名为:胡编乱造。不否认有的时候是出于这种胡编乱造的状态之中,觉得有些情节不仅可以胡编乱造,而且可以天马行空,假如你自己被这些编出来情节所感动,证明你把自己的想象力调动了起来,作家创作的亢奋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所以看我博客的各位,觉得我前后写的那些事情好像是没有时间顺序,自己坦诚告诉大家确实如此,昨天写的是自己想象中的明天的事情,过了几天又想起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没有一个时间上的逻辑关系,所以起名为:想到哪写到哪。为的不是引起有些人的重视,而是换起自己的浮想联翩。

 

也有人问我,可以不写这些文字吗?告诉他们当然可以,但是,每天不写这些文字,你又会干什么事情?沉迷于电视之中,还是去找其他的嗜好,说实话,到现在想再培养新的情趣,应该说是比较难了,拿一个马扎子到街边上跟那些退下来的老职工聚在一起,说实话,自己还真的没这种想法,自己已经退下来将近一年了,觉得自己在家里面挺好,自己跟自己玩的也没觉出有什么孤单,而每天趴在电脑前絮絮叨叨的这些文字,实际上也是自己跟自己交谈的一种方式,把曾经做过的那些事情重新的回味,用当下自己的感觉去判定当初自己的做法是与否。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当然更多的事情你都给忘记了,能够记起来的那些事情,可能是当初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事情,有很多事情当初自己不知道这些事情的最终目的为什么,现在看来这就是你命中注定的一些事情,看似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但是,到了今天你面对自己的这个现实,你就会有一种暗暗地庆幸,冥冥中的一些事情,你不知道它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显现出的特点,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了,到了现在知道自己选择并没有错误,而且曾经也有很多的选择没有实现,现在看亏着没有实现,不然的话也就没有了今天这种衣食无忧的境况。

 

我曾经写过自己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不管在那里时间一长,就会找到吸引我的地方,自己也就会用最简单的思维模式来为自己劝降,当初在学校里面学工劳动,觉得在工厂里面的这些劳动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你有力气,愿意干,总可以干好,觉得当一个工人自由自在的挺舒服,后来自己的同学发生工伤被留在了厂里,自己心里面那才是一个羡慕,觉得假如自己留在那里该是多好。

 

正是有了这种想法,我高中毕业以后,去干家属工,在老母亲工作的国棉厂里面,觉得自己很适应那里的劳动强度,每天的工作量自己没觉出来就干完了,几乎从车间卸下来的那些线车,自己会在第一时间里推到指定的仓库存放,绝对在下班前把工作完成好,绝不留下剩余的线车,老工人都说,这小青年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材料,自己觉得完全可以胜任这些工作,而且还会干的更好,假若车间主任建议我留在那里工作,自己一定会答应这件事情,因为自己觉得可以通过自己努力的工作展示我的能力,一定会有所作为。

 

而我工作的那个车间主任看出了我的这种心态,为了我好,私下里经常的跟我谈及一些学文化的事情,让我把眼光往前看,不要满足眼前的这点事情,说你是一个要求上进的年轻人,要到社会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抓紧时间学习,不要跟这些不思进取的“老油条”职工学习,他们跟你不一样,当时还觉得那个车间主任有点多管闲事,到后来自己离开了那里,去了分配的单位工作,没有几年的时间,谁曾知道曾经那样红火的国营企业单位,在改朝换代最短的时间里就呈现出它的颓势,居然在上个世纪末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大量的职工下岗,他们的悲惨经历,在周围的朋友那里听到太多太多,如果留在那里不敢想象,这时候觉得那个车间主任有远见,是真的对我好。

 

现在自己理解老人说的那句俗语:“人移活,树移死,人只有不停地变换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自己最初也不信这些,曾经有条件往上走,但是觉得自己曾经的单位不错,与周围的单位相比要好的多,那种小富即安的心里感觉,影响了自己往前走的想法,到最后自己知道在不这样的去选择新的地方,将来一定混得很惨,隐隐感觉单位越来越呈现出的不景气,别忘了我们是两个人在这个单位里面,一旦有什么不测,家里面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从那时候起开始考虑离开的问题,但是,那时候在想离开就没有这样的容易了,整个系统所属的事业单位都差不多,很多的人选择了调离这个系统,自己知道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时候自己就知道没有相当的关系调走不可能,应当承认错过了调离的大好时机,那时候真的害怕一生可能就这样被耽误了,还好遇到了贵人帮助自己,在机关里面帮助工作,忍辱负重的干了几年,有了新的机遇,及时地把握住了,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平安落地。

 

在机关帮助工作不久,自己提出到下面单位工作,很多人不理解,而那时候自己完全可以去考公务员,很简单,几乎是象征性的走一下程序就可以,自己没有这样去想,觉得当初自己是去考公务员是机关里面最年长的一个,跟这些年轻人相比自己不具有优势,真的进入机关,自己的性格中的那些弊端一定会显现出来,年轻人会来事,也听话,输得起,这些自己都不是特长,所以自己选择了到事业单位锻炼的路径,后来证明自己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从提拔干部的角度来说,事业单位比机关要容易得多,自己“因祸得福”,后来那些考公务员的机关小年轻,过了多少年之后跟我说,姜还是老的辣,当初你跟我们说的那些话,不幸全让你说对了。其实自己当初也没有这样的把握,不过是这样的想而已,谁知道竟是与自己想象一致,算作误打误中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