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五百八十)

(2015-08-25 08:02:57)
标签:

育儿

分类: 感悟生活

从外地回来,感觉一直慵懒,不想干事,自己知道这是一种适应性调整,外地的风尘仆仆,外地的五光十色带给你每天的激动,忘却了自己曾有过的“节奏生活”,十几天里面似乎都在这种高强度的变化之中,突然间变得只有自己面对,一时间有适应不了,懒散、倦怠、不知所措等等的感觉都呈现出来,似乎睡不醒的觉,知道这并不是疲乏造成的,而是一种心理的调整的反应。

 

现在想想造成这种反应也属于正常,就像小时候寒暑假放完之后,回到学校的那种不适应一样,已经在假期里玩疯了的自己,那还适应课堂纪律约束,如坐针毡的在那里,期盼着下课的铃声,这种不适应会在想当一个时期里面,别看自己也像其他同学一样装成一个老实的孩子,但是,老师明察秋毫,她从你的目光里面就可以看出你内心里面的躁动,通过你的面部表情,就知道你是否真的听进去老师的授课内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自己真的一直在回味假期的那些让我无法忘却的记忆,跟着大楼不同门洞的孩子们,当然是“情投意合”的兄弟们,像一群野猫在大院的四周游动,现在知道这些无所事事的孩子,到处游走的目的就是没事找事,看一下有没有让这些人看不顺眼的任何事情,一旦发现那么接下来就是一场不小的“战争”,而自己只有在这时才有一种被刺激起来的“兴奋”,知道接下来就是比谁的奔跑速度的时候了,像电视里播放的《动物世界》的群居动物,溃逃时的景象,不知为何,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无论是战胜了还是战败,最终的一个项目就是迅速的撤退,北京话“颠鸭子”,翻译过来就是迅速跑开,跑回自己的领地,大家都分散到自己的家中躲藏,趴在窗户上看有没有跟着追过来的人。

 

到了下午这些“参战”的小伙伴又会聚集在一起,通报上午大家的集体行动的情况,经常会发现其中的某一个小伙伴脸色凝重,带有哭过的表情,后来知道参战的那一方认识我们这些同伙中的某一个人,根本不需要纠集大部队反扑,回到家里跟大人一说,大人带着孩子就找到家里面去了,可想而知这些家长会怎样对待自己“不争气”的孩子,我曾经写过最简单,也是最粗暴,最解气的方法就是动粗,这也是更多大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庆幸这个同伴虽然在武力干涉下,没有全部的交代出团伙成员,让我们免于皮肉之苦,他成为了我们一时间的英雄。

 

那时候自认为大院大的出奇,岂不知,从南到北,从东至西走路过去也就一二十分钟的路程,更何况都是一个学校的同学,只要有心的去记,谁也跑不了。问题是家长带着被打的孩子找到“行凶”者的家,之后又被自己家人动粗,心里面接下的那个怨恨可想而知,当然,假期后到学校报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到学校报复被执政的同学更多,还会引起学校的反感,所以只好忍着。或许在某一个放露天电影的时候冤家路窄,会发生一些冲突,但大家都知道在露天电影的实际最不好,因为,打愿所有的孩子都会在哪里,战争可能非常的惨烈,所以大家还是以忍为主,大多是流露出愤怒的目光,以示自己的愤怒程度。

 

自己年轻时一度喜欢长跑的习惯,估计就是小时候跟着去“凑热闹”而养成的,觉得回撤的速度用风驰电掣形容不为过,“兔子”一度是自己在小学里的绰号,自己知道瘦小的自己假如再跑不快的话,被追上那一定会很惨,说实话,那时候根本不会打仗,只会跟着起哄,在一边看热闹,用现在的话说,小混混。自己发现“战争”有不利于我军的情况,立马就会撒腿而跑,知道等到溃不成军就跑不掉了,即便有利与对方,自己也会在“休战”前,用奔跑的方式撤离战区。

 

现在知道自己并不是喜欢打仗,而是被这种“战争”前的氛围而感染,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后来知道不是激动,而是一种恐惧,表现形式像是很亢奋的样子,不过那也是自己狗仗人势换来的底气,经历过几次无聊的“战争”,听那些团伙中英勇善战的同学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自己同样是一种羡慕的眼光注视他们,时而将家人分给我的“零食”主动的效忠给自己心目中的领袖,所以即便自己没有战斗的经历,但每次团伙领导也都不会忘记我这个崇拜他的人。最后这些同学年龄稍大了一点,就不屑于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了,把关注点放到了偷鸡摸狗的事情上了,幸亏自己早早的离开了大院,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即便你是一个放哨的,那同样是盗窃同伙。

 

每年的假期之后都会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停留在假期之中,等老师把自己的这种遐想,变成了让我更加难堪的数落时候,自己才一点点的开始苏醒,才逐渐的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班里面的那些关系不错的同学,那些可以在放学后一起皮打皮闹的同学,从假期里的玩法变成了上学时期的玩法,这种适应很快就让自己忘掉了从前,内心里的这种强大,感觉很受益,不管老师对自己多么的失望,自己知道假如有一个同学可以跟我玩到一起就足以,更何况还有那些“死党”。

 

到现在这种不适应,自己并不觉得害怕,知道虽然没有了一起玩的同学,没有了可以推心置腹交流的同事,到了这把年龄,你只有自己面对,这也无妨,因为你在这些年里逐渐构建成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你可以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徜徉,蹲在家里面不再会像从前那样感到寂寞,你把曾经的那些小伙伴变成了精神的朋友,知道他们不会在把你带入歧途,你也不会再跟其中的那一位发生冲突,你也不必再去恐惧的狂奔,你感觉有些愤愤不平的时候,合上书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