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山西(之五)上篇

标签:
佛学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云岗石窟是这次山西游的必去的景点之一,其实对于我已经到放过这里两次,但是,这次的到访,对这里发生的变化感到吃惊,跟同行的这几位说,这里的变化让自己曾有的那点记忆全都遗忘,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留给我的那种车水马龙的混乱感觉不复存在,干净的景区大马路,马路两边绿化给人的感觉很不错,还有便利的公交车直达景区,让所有想去到那里的外地客人感觉非常的便利。
不过把话又要说过来,这次去到那里发现景区较之从前扩大了很多,当初进了大门就看到那尊巨大的佛像,感觉是直奔主题,现在不行了,进了景区之后,有一大段被“移植”过来的宫殿,让我感觉百思不解,这些殿堂感觉与云冈石窟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强制性安放在此的感觉,即便宫殿盖的气势恢宏,但给我的感觉有点画蛇添足。
从网上查阅云冈石窟相关介绍是这样写到: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其实我还是喜欢类似传说这样的故事,在这之前自己听说过云冈石窟的传说故事,觉得更有点文学作品的夸张特点,即便给人感觉有点牵强,其实,这不影响云冈石窟的声誉,就像历史中有野史一样,不妨在这里与博友分享。
相传,当年的武周山上树木繁茂,碧草繁盛,牧人们常把牛羊赶到那山上去放。一天一名羊工又赶着羊群来到了武周山上。当羊儿一个个吃得腹饱肚圆之后,便都卧在山顶上不动了。于是这羊工便也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抽起烟来。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身后好像有千万人在吵吵嚷嚷,他不由得回头去看。可身后除了山头上的一座座石峰之外根本没有人影,他不禁有些奇怪了,正在纳闷,又听到那山峰中像有千万人吵嚷着要出来。羊工越听越纳闷,那山中的吵声越来越大。最后,那羊工终于大着胆子喊了一声:“你们是人是神,要出来就出来吧,藏在山中吵嚷什么!”这一说不要紧,那羊工的话音刚落,就听到震天动地的一声巨响,接着,天上地下顿时腾起几团巨大的烟雾来,那烟雾上下翻滚着吞没了周武山,盖没了白羊河。
那羊工被着一阵势搞得晕头转向。当他清醒过来之后,烟消了,雾散了,他定睛一看,眼前简直是另一个世界了。只见那原来的武周山像刀劈斧削似的被从南坡砍去一半。在那断面的石壁上有许许多多的洞窟。那些洞窟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一直由东向西排满石壁。他不由得走到近前去仔细看那石窟,只见那洞窟之间全是数不清的大小石佛。中间是佛,四壁是佛,就连洞顶也是各种形态的佛,那石佛有站有坐,有歌有舞,简直就像来到了佛国。
羊工越看越迷,可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羊群,他赶忙奔上山顶去找,哪有羊群的影子,他找遍武周山的山山洼洼也没有找见一根羊毛。他不敢回去了,于是就到那石窟中躲了起来。后来,他就在那里念佛颂经,小法当了和尚。以后,他便募捐化缘,筹起一笔款子盖起一座寺庙,又在那石窟前盖起三层琉璃瓦飞云楼,据说云冈石佛寺的第一个和尚就是那个羊工,千百年过去了,那和尚早已经圆寂而去,然而,他建造的飞云楼却至今仍然竖立立在云冈石窟。
在云岗石窟的参观过程中,我是走马观花,到了石窟的位置似乎调动起自己的记忆,沿着曾经走过的那些石窟,又重新走了一遍,唯独不一样的是手中拿着傻瓜相机和手机,而十几年前的那次自己没有带相机,说实话也没有相机,掌柜的倒是有一个自己也没有带相机的想法,在那里流的几张照片还是业务帮助给照的。
杜帝背着自己的相机包,两个相机机体身和三个镜头全部带上,看那劲头准备大干一场,整个景区里面找他很简单,在人群中个头最高的那个人一定是他,后来问他在云冈石窟拍了多少张,他告诉我拍了几百张,跟他开玩笑的说,拍的快,删的也快,因为后期整理的时候一定会发现很多照片并没有什么意思,就跟我最初学照相一样,嘁哩喀喳不停地按动快门,到后期整理的时候发现没有几张是你自己满意的照片,只好毫不客气的将绝大多数照片删除。
而文学硕士和人文学者在云冈石窟里面如鱼得水,看的那才是一个细致,几乎在一个著名的石窟前面,都会逗留许久,打破沙锅问到底,非要讨论出一个子丑寅卯来,我已经来来回回看了许多遍,他们依然在最初的几个石窟里面,探讨着这些艺术品的由来,即便后来他们表示出对云冈石窟规模和遭到破坏程度的遗憾,他们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值得我去学习,自己实在无法继续在那里等候,所幸跟杜帝一起乘车回宾馆,因为他疯狂拍照消耗体力巨大,感觉力不从心,我们两个人先行回宾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