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之一)
(2015-05-02 00:23:40)
标签:
育儿 |
分类: 节日遐思 |
忘了自己已经是自由身了,打电话问朋友五一小长假干什么,人家回复说,还没有适应退下来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退下来的人,那还有五一小长假,天天都在假期中,不像小时候,以及工作之后的四十年里面对这样假期的那种期盼,而且,五一劳动节在自己内心深处,没有提升到什么政治的高度,真的和劳动没有什么关系,从小到大感觉就是一个游玩的节日。
到了上中学对节假日有了概念,自然也就有了期盼,那时候与同学出去玩的机会没有,基本上都是与部队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不怕别人笑话,当时驻在部队大院里面,家长很害怕孩子与大院外面的地方孩子接触,总觉得能学坏了,其实他们不知道学不学坏,不取决于这些,儿时的节日不是相约到鲁迅公园玩,就是去远一点的中山公园,过去对中山公园的概念没有,也说不出为什么喜欢到那里去,现在知道无论你居住的多么的优雅,对于公园而言这是一个凝聚人气的所在地,大家聚在那里更多的是一种氛围的需要,从内心里焕发出人类群居生活的一种本质。
到现在自己依然记的,五一劳动节,家里面的大人一般利用这难得的一天休息,在家里面打扫卫生,洗衣服,而孩子们则经过父母的统一与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到附近的地方游玩,那时候还不能为父母担当起家务劳动,在记忆里家里面还有阿姨,即便节日假期他们休息,家长代替了他们的工作,也算尽父母的职责,所以孩子们跟大人请假没什么特殊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得到准许,除去家长要带着你外出,只好失去了跟小伙伴一起的机会,但是,家长带孩子外出的概率很小。
所以说,我们这一代是“放养”的一代,家长那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关心孩子的事情,那时候老父亲还正处于革命的时期,努力工作,争取机会成为了他们的工作动力,每逢节假日绝对会让手下的那些干事秘书们回家休息,知道这些人平时里的劳动强度,特别是给领导写材料的那些秘书们,所以每逢节假日老父亲则主动在那里值班,多少年如此,出乎他想象的是,这种坚持在党同伐异的大环境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在老父亲遭到诬陷的时候,那些受过恩惠的战友,同样会躲得很远,多少年过去以后,终于知道官场从古至今一摸一样。
参加工作的前几年里面,五一劳动节对自己最深的印象就是这一天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工会会组织游园活动,政府的主要领导会一起跟劳模们共同游园,在公园的某一个角落里,会上演一场文艺表演,多少年都是如此,所以自己基本上呆在单位里面,要知道自己最初的单位也属于花园式单位,里面的景致不亚于中山公园,就像我曾经写过的那样,主要精力是接待自己的高中同学到这里来参观,躲清闲。
后来自己也成为了游园会的大会工作人员,五一这一上午根据领导的要求,做好分工之内的事情,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些零七八碎的杂事,靠近大领导的机会不会有我们的事情,例如在公园门口检票,在公园的某一个地方执勤,维持秩序,要知道那时候中山公园平时是售票的,即便每个人二元,但是,在工资普遍不高的大前提下,免费游园票,还是非常受欢迎,加上一张票可以携一家三口,所以发出一万张免费票,就有可能有三万人进来,可想而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热闹场面。
多少年之后,政府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城市的公共资源应该为所在城市居民服务,公共资源的本质是前两个字“公共”,是大家共有的资源,为什么还要向纳税人收取费用,终于一纸文件,这个制度下的“宠儿”公园回到了人民中间,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全市百姓休闲游玩的地方,你可以趾高气昂的进入这里。而且这些年不断地增加投入,让曾经布局凌乱的公园,变成了一位身着华丽外衣,亭亭玉立的漂亮姑娘,现在漫步在那里,你有一种与之从前决然不同的感觉,即便是人为改造的痕迹,破坏了自然的那种淳朴,可是,像盆景一样的景致,同样可以让百姓认同。
公园回归到人民的手里,自己也同样是一个最受益的人,几乎隔三差五漫步到这里,在静谧的环境下,享受着自己随意的遐想,很多自己的文字都源于这种大环境带给自己的灵感,不仅如此,漫步于此对自身的健康有起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平时这里几乎是很少见到游人,那些与生命做不懈努力的老年人,在这里打太极拳、练嗓子,包括静静的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呈现一派和谐的景象。
现在多半已经退下来的同学每周末聚在这里,在“毽子大王”和“秘书长”的带领下开始了踢毽子的有益活动,似曾回到了四十年前的学校生活,即便那时候表面上还是沿用男女同学“授受不亲”的习俗,但是,在那个青春勃发的年龄,荷尔蒙激素提升的年龄,对异性同学发自内心的那种渴望,已经有了苗头,以至于后来成为了这些年的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