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五百六十二)
(2015-07-05 01:04:40)
标签:
娱乐 |
分类: 感悟生活 |
看电影不再是自己犯愁的事情,工作期间相看电影可以利用下班以后的时间,也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假公济私,说去联系工作,利用下午的某一个时间里,跑到电影院里面联系心里面的工作。
现在自己歇了下来,看电影就更不成问题了,只要自己想看,每天都可以跑到电影院里面,即使现在的电影票贵的有点离谱,但是,自己感觉承受这些还不在话下,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可以下载的影片,可以在家里面慢慢的观看,一句话,想要追求娱乐性的生活,感觉一点问题没有,只是觉得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一个人需要的真实生活。
写过多少次自己小时候看电影,基本上都是跟着部队大院在操场上播放电影时观看的,虽然大院里也有礼堂,估计是考虑到部队的家属太多,基本上都是在春夏秋季的周末晚上在广场上播放,一次性让大多数的家属得到满足,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每每听到要放电影的消息,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如同过节一样。
小伙伴们一起商量好去占地方的时间,吃完晚饭以后,搬着小板凳,一起跑到操场放电影的位置,站下了自己的“法定”位置,经常是放映机和银幕还没有挂上,离开演时间最少还有一两个小时,但小时候不觉时间过得慢,小朋友一起坐在那说话聊天做游戏,不知不觉就到了天黑下来的时候,当看到部队的卡车停在边上,往下卸设备的时候,知道放电影成为了真事,也有通知放电影,临时取消的时候,看到那白色的银幕被伸展开徐徐升起的时候,现场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记得很清楚,故事片基本上都是大家熟悉的片子,被誉为革命电影,但是,在那个属于文化禁锢的年代,这样的片子对于我来说也是百看不厌,例如《地雷战》、《地道战》、《英雄儿女》等等,不仅百看不厌,其中的电影歌曲也都会唱,而且在做游戏的时候,把电影里的情节编导我们的现实中,自己经常扮演坏人,感觉演坏人不用装,用家里面阿姨的话说,你从小就不像一个好人。
记得每次放映故事片之前,总会播放一两个纪录片,基本上都是重要领导接见外宾或出访的纪录片,再就是工农业生产方面的纪录片,大家最期望的是整片的开始,现在的年轻人想象不到大操场上会有都少人在观看,银幕的正反两面加上去估计要有上千人。
到了初中以后,看电影基本上就是学校里面组织的观看,现在已经记不清楚看过那些片子了,三五分钱一张票,学校统一组织去观看,感觉那时候这样的活动和春游差不多,对于像我们这种“娱乐型”的学生来说,那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生活,只要不是在教室里上课,到室外干什么都没问题,看什么电影也不是问题,感觉只要离开学校,自己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知道看完电影就成为我们成群结伙的开始了穷玩的好时光。
工作以后看电影的机会并没有随着挣工资变得越来越多,倒是觉得临退下来的这几年自己还真的看了些电影,过去的多年里面自己看影视作品,主要是看录像带,自己始终认为看录像带与看电影相比,前者更节省一些,你可以反复的去看,而看电影则看完了就是看完了,想在翻阅电影中的某些情节,又要花费一次电影票的钱,但是忽略了在电影院观看的那种效果。即便自己也装了一些音响设备,现在看这些设备与电影院里面的效果不能相提并论。
前两天朋友介绍我去看热映的美国大片《速度与激情7》,他描绘的这部片子说是男人必须看的影片,其实自己对枪战片、恐怖片并不感兴趣,更喜欢看一些有思想内涵的片子,还有就是喜剧片子,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一种身心放松的感觉。后来听其他人也这样的去说那部片子,自己觉得有了想法,便跟掌柜的说好,利用晚上的时间我请她去看电影,这种邀请掌柜的绝不会拒绝,因为她同样是一个电影爱好者,即使这几年她从电影过渡到那些庸长的电视连续剧上面,但是,周六中央六台的电影频道播出的经典故事片还是她所爱。
看完这部片子给我的印象就是大场面、大制作、大效果,给那些喜欢热闹,喜欢战争,喜欢刺激人准备的精神大餐,片子里的那些钢铁男儿,估计迷倒一批喜欢肌肉男的女孩子们,导演挑选的这些肌肉男、威武男绝对是对女孩子们的致命诱惑,整个影片迎合观众的娱乐性大于影片的逻辑性,怎么也死不了的现实,让自己觉得导演真的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英雄不死才可以满足观众们的想法,所以导演无论怎样的去夸张,观众都不会说出什么。
其中一个情节多米尼克被围堵在悬崖边上,自己觉得导演用他的想象力,通过多米尼克高超的车技,利用车轮转动卷起的尘土,搅浑了大家的视线,之后从围困他的车子中突围出去,却没想到他竟然从悬崖上飞了下去,竟然两个人完好无损,这种很明显的误导,却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都知道在好的车也不可能有这样好的防震,当然,片子里面这种不合逻辑的场景有无数个,观众都认为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