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79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的遐想

(2015-04-05 00:41:55)
标签:

佛学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今年的清明节正逢周六和周日,加上法定的清明节休假一天,这样就有了三天的假期,对于已经退居二线的我来说,没有觉得什么,知道往后的日子天天是节假日。更知道自己依然在坚守岗位的同事们,对着三天假期十分期盼的程度,可以缓解一下工作压力,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又何止是他们,自己家里面的兄弟姊妹,也纷纷在这个假期外出,感觉像是过旅游节一样,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回到老人那里,发现只有爸爸妈妈和我坚守小城,其他的人都“远走高飞”。

 

清明节应该是一个思念故人的节日,到网上查了一下,百度的解释为: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说实话,到了这样的节日,自然不自然的就想到了一些先我们而去的那些先人,昨天刚刚写了对自己工作那样支持的“小哥领导”,英年早逝,深深为他感到惋惜,按理说,倒下的应该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却没想到他这般年轻就倒下了,虽然我已经退下来,但我知道假如他还可以继续的干上几年,我们的工作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我们也会成为最好的朋友,哎,世事无常,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总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万年。”

 

年轻时候基本上没有死亡这样的观念,谁还能想起来这些事情,那时候大家都忌讳说到死亡的事,即便死亡每天都发生,随着自己年龄的不断增加,从我们视野中消失的熟人越来越多,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坐在这里你要回想这些已经先我们而去的故人,就像是放电影一样,这些人当中有的离你很近,有的离你很远,无论近或远,离开成为了他们在一条起跑线上的既定现实,同样也成为这一天我们在回想中的一位。到了现在知道死亡是谁也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是天道。

 

前两天掌柜的回家告诉我,邻居老同事过世了,即便与这位同事关系并不是很近,没有特深的感情,但是,自己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这个人的情况,心里面同样觉得不是个滋味,这位老同事在之前与我共事十几年,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就是一个业务方面的尖子,当然,也是一个十分坚持正义的人,经他手的财务方面的账目,绝对是钉是钉,铆是铆,干干净净,利利索索,说领导都敬他三分都不为过,最初自己干采购,与他交往比较多,感觉他经常找茬,有点故意跟我过不去的感觉,到现在知道这是对我的好。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他依然在那里干到退休,后来他跟着女儿去了外地,在后来的消息又是掌柜的告诉我,这个主管会计退休以后,到了女儿所在地的城市,在那里开始了全新的退休生活,琴棋书画,吟诵赋诗,在当地小有名气,活出另一个自我,也就在他最欢快的时候,死神盯上了他,突然间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当然,每年的这个时候,自己也总会想起离开我们十五年的好友惠青君,为什么自己总会想到他,说实话,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对他的愧疚,那就是他跟我关系这般的好,几乎好到形影不离的程度,在八十年代中期,经常住在他家,和他一起住在吊铺上面,底下就是他父母的床铺,自己也经常在他家里面混吃混喝,跟他父母关系搞得很好,近似与他家里面的孩子,以至于两位老人有什么事情愿意跟我说。

 

当然,九十年代初,他也成为了我们家的常客,几乎每周三天左右在我们家住着。即便这样自己真正帮他的事情做得很少,特别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自己没有设身处地的从他的角度考虑,那时候他已经近乎于半下岗,经济十分的拮据,几乎是入不敷出,生活压力巨大,而我那时候到了这个单位负责,假如那时候把他借调到我们单位工作,让他有足够他生存的经济能力,也不至于造成他之后看病吃药的钱都拿不出来的窘况。

 

不管别人怎么看他,我觉得他对我是真诚的,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我们朝夕相处的那十几年里面,他自己一点没有掩饰的全袒露给了我,即便有时候对他的一些行为也有看法,但是,当你知道他的身世和特殊的原因的解释,你就不好意思再去追究后面的事情,我们想象不到他曾经面临的那些困难,后来知道是内外交困,我们家成为了他的避难所。

 

到现在自己跟熟习我的那些人说,惠青君是我走文学道路的引路人,不仅如此,也是带我结识岛城著名老师的引荐人,没有他的无私引荐,兴许自己到今天依然在文学的道路上摸不到门路,通过这些老师的点拨,自己觉得茅塞顿开,后来自己与他认识的这些老师关系越来越好,甚至超越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也从未向我抱怨过什么,这种大肚是我那时候做不到的。

 

可以说惠青君对我这个家是有贡献的,家里面所有的事情,掌柜的愿意让他来帮助,不说是他心灵手巧,他做事情的那股认真劲,给人的感觉像模像样。即便他自己在生活中同样是一地鸡毛,但是,在我们家人的感觉中,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是一个特别认真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体贴入微的人。虽然他结婚以后的事情自己不是了解很多,包括他的突然离世。自己觉得真的失去了这样一个朋友是巨大的损失,不仅如此,在外地开会的我没有参加他的告别仪式,没有送他最后一程,成为了终生遗憾。

 

每年的清明节回想起自己人生路上的这些“先驱”,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思念,我想象不到天堂里的景象,但是,我知道所有依然健在的人,都在顽强的活着,或许这种活,就是人的本能;或许这种活,就是承载为了那些先我们而去的那些人嘱咐给我们的重托,每到这个时节,敞开心扉,把我们内心里想到的这些告诉他们,我坚信在天有灵,想跟他们说,我们过的很累,但乐此不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