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庙山散文集《无奈的思绪》有感
(2015-02-01 08:36:32)分类: 读书随感 |
文学与法律都无法割舍的大庙山
——读大庙山散文集《无奈的思绪》有感
在我们小城的文化圈子里提起大庙山没有不知道的,大庙山是他的“学名”,真名李鸿春,主业是小城某律师事务所的掌门人,精通法律,打官司稳操胜券,所以在行业内圈子里颇有影响力,业务多的应接不暇,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另外,罩在他身上的青岛市人大代表的光环,为他的事业如虎添翼。
假如大家认为大庙山只是一个优秀的律师,那就大错特错了,在他内心里,文学是他一生的所爱,假如律师是他生活赖以生存的饭碗,文学一定是他一生追求的精神生活。当然他的文学成就在我们的小城里也算作是小有名气,读者在他的这本名为《无奈的思绪》一书的后记中有所展示。
这几年跟大庙山交往频繁,混的很熟,基本上每个月都会聚上几次,喜欢跟大庙山在一起的原因很简单,心直口快,坦坦荡荡,对那些装孙子的文人绝对不客气,有时候觉得有点让人下不来台,后来知道这种分寸他掌握得很好,在这些文人的圈子里他年龄算大的,自然就有了发言权,加上小城圈子里的这些文化人,跟他的关系算下来都是三四十年了,知根知底。
大庙山脑子特别好用,曾经的这些小兄弟上演的一出出“情感大戏”,他都是见证者,自然也是记录者,是不是始作俑者不得而知,反正很多人都忘记了曾经的那些糗事,在场合里装糊涂,大庙山心情好的情况下,绝对会如数家珍的说上一同,气氛绝对达到热烈的程度。
有了这层关系,相互间多一句少一句的批评和调侃,谁也不会在意,知道都是实话实说,更知道他是历史见证者。跟大庙山接触时间长了,你就会了解他是一个很忠厚的人,即便他还有大律师的身份,人大代表的身份,让他习惯于在陌生人面前不苟言笑,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样子,其实自己知道他内心里面很热,对朋友很好,在圈子里对他的俗称就是“李大哥”,文学圈子他小兄弟请客,只要他参加主宾的位置没有人敢坐,足以见得他在小兄弟中的位置。
有的时候自己也在想,大庙山算作是一个文人,还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律师,从他的主业上去看,作为小城某律师事务所的掌门人,包括这些年他在法律界的影响力,感觉他应该是法律界的精英,归类于司法系统。可是,八小时之外的更多场合,他接触的更多的是小城的这些文人墨客,他发表在不同刊物上的作品,乃至在文化人圈子里谈及文学方面的问题,你又会认为他是一个文人,他作品的影响力奠定了他在文化圈里面的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哥,一个在文学与法律之间应刃有余的“两栖动物”。
平时里大家聚在一起,大庙山从来不谈自己的文学创作方面的事情,也很少谈到阅读热门的一些作家书籍的感受,感觉更多的时间在那里倾听,像是在法庭上听公诉人念的起诉书,但偶尔他会插进话来,一定是听到了那些自诩为过目不忘文人说出的瑕疵,他的质问一定会让那些侃侃而谈的文人感到一种压力,他略微说出一两点提示,肯定对方会改口,并表示歉意,你知道这是一个博闻强记的人,有丰厚知识积淀的人,或许和他从事法律工作有关,他讲求的缜密让我敬佩。
大庙山在文学圈子里的为人不用多说,他的话语权就说明了一切,但凡有他在的场合一定会是热闹非凡,善于讲故事的大庙山,除去讲述一些经办的案子来吸引大家之外,还经常添油加醋的讲一些圈子里文化人的故事,把那些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文人,表现出来的虚伪给扒了一个精光,曾经也是好酒量的他,更喜欢聚堆凑热闹的他,只要他在场自然不自然的就成为了主角。一句话,在文化人的圈子里有几个人不在就没有了意思,有被誉为“欢喜冤家”的刘泰山和杜帝,城市文化研究会的蚂蚱眼会长,再就是大庙山了。
这两年圈子里的文人出书司空见惯,不觉得有什么新奇,无论是书城的新书签售仪式,还是小范围的新书签赠,大家都会去为出书的作家捧场,用自己的话说,对作家好的具体表现,就是买他的书,阅读他的作品,每次活动大庙山都是踊跃参加,但丝毫看不出他要出书的迹象,知道一贯低调的大庙山,从来不把自己的文学成就当回事情,倒是对圈子里的一些文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例如,这本《无奈的思绪》一书中,就有他对中国当下最著名女诗人,美女作家高伟的评论文字《阅读高伟》分了八个章节,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更多文化人认为写的精准到位。把自己对这位女诗人的青睐与感受,一股脑写了出来,既有对女诗人才华的认定,又有对女诗人深刻的思辨的赞赏,当然也包括对女诗人发自内心的爱戴,这种爱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淳朴和厚重,当然也有负面的报道。
一点风声都没有,大庙山就这样出书了,大家都很惊奇,当看到他这本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散文集《无奈的思绪》时,大家又为他的这本展示文学成就的书而高兴。大家知道在这之前他也曾经出过书,不过是他最熟悉的法律专业的书籍,在小城的文学圈里面大庙山给更多人的印象是有名的律师,大家都知道他在依然担任着《青岛文学》的法律顾问,据说还兼任现在城市文化研究会的法律顾问,后来听现在城市文化研究会蚂蚱眼会长说,大庙山给协会当了几年法律顾问,一场官司也没遇到,所以他就不再给律师咨询费了,大庙山不温不火,发挥他多年积淀的文学才分,用文字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不妨读者到这本书中39页处看《蚂蚱眼的扬州之行》,听说这篇文章贴出来以后,为了消除给蚂蚱眼会长的恶劣影响,蚂会长连续三天请了大庙山,所欠三年的律师费在三次的请客中花了出去,用大庙山的话说,人不能太聪明,俗话说的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更何况法律是协会正常运转的坚实保障,马会长这么聪明的人竟然算不过这些小账。
大庙山的散文集出版,在小城的文学圈子里反响很大,从不张扬的大庙山用这本书告诉了更多的人,文学成就与法律成就并驾齐驱,后来我在翻阅这本书的序言时候,小城的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李明先生给他写的序言中介绍大庙山的文学之路,我才知道他是一个标准的“老文青”,追寻文学之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他的文学成就一点也不比周围的这些文人逊色,虽然在上个世纪他的作品并不显山露水,但是,到了新世纪以后,感觉是十年磨一剑,展露出他犀利的文笔和驾轻就熟的创作状态,单单看他的散文《月儿》2010年10月发表在《青岛文学》上,接下来北京的《青年文摘》选用,次年三月又被长江文艺出版社选入一本亲子励志散文集《许愿星空下》,五月份又被江西教育出版社选进《初中生之友》杂志,作为中学生作文阅读训练教材。2014年被青岛电视台拍成电视散文剧后又被青岛市教育基金会编入中学生百篇必学范文集,并被选容青岛市文联编辑的《青岛60年文学作品选》。就我而知,目前小城作家中很少有人有这样大的影响力。
空余时间翻阅了这本凝聚大庙山心血的散文集,说实话让我很敬佩,也很感动,无论是给他带来殊荣的散文《月儿》,还是曾经发表过的那些文章,无不彰显大庙山治学严谨的态度,对现实社会呈现出来的纷杂现象的严肃认真反思,对人物内心的精准把握,不仅仅表现出大庙山特有的缜密的逻辑思维,同时也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正义感和杨善惩恶的鲜明态度,表现出一个公民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正义感与责任感,对现实丑恶的现象嫉恶如仇,为百姓遭遇的不平仗义执言,这些表现让我对他多了几分敬畏。
不要以为他的文字都是严肃,你还会看到一些让我们忍俊不禁的文字,特别是对小城圈子里的那些文化人的调侃,让这本书有了不一样的效果,书中《土豆》(书中243页)一篇让我笑出了眼泪,笔者风趣的写到:“晚上回家,蚂蚱眼酒又喝大了,醉眼朦胧,脚步咧趄,俊美的小媳妇一看他的醉态就赶紧把他往床上扶,蚂蚱眼边走边吆喝,我没喝多,我不用你管,说完就一屁股坐在客厅沙发上嚷嚷着,我要喝水,小媳妇赶忙去给他泡了一杯茶端了过来,蚂蚱眼微微睁开那双大眼球问:吆茶,小媳妇说:碧罗春,蚂蚱眼着急地说:谁叫你泡这么贵的,这是管窥先生送我的,值好几千块钱呀,小媳妇忙辩解:你不是说好茶贵茶留着自己喝,那十块钱一斤的来客泡吗,前几天,高瘦人领着老婆来咱家,你不是叫我泡了两杯茶叶末子吗,蚂蚱眼叫小媳妇一顿抢白,理屈词穷,无法应答,只好佯怒,好,好,好,我的事不用你管。
高兵
2015年1月29日于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