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之四)
(2015-01-22 07:00:36)
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被送回老家的我们很害怕长期的呆在这里,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别看哥哥表现得很平静,其实,最希望回到京城的应该是他,内向性格决定了他的这种想法,因为更多时间是他自己独自的呆在老家他自己的房间里面,我则成为了村子里的“幽灵”,即便那个同年级同学亚丁可以随时去找,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现他很惧怕我经常的去找他,估计是他们家人告诫他的原因,远离这些城市孩子,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老家里的人不一样,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个亚丁心眼比我多多了,比较了解我的弱点,略施小计,自己就“上当”了,例如让我花钱的问题上,感觉他就是早有预谋。
到现在依然记得,回到老家不常时间就进入了冬天,每天早晨起来以后,早饭就是用大米磨成的面粉做的稀饭,把前一天吃剩下来的米饭加入其中,每一个人给乘上一大碗,上面放上咸菜,端着碗从正门出去,到屋外有阳光的房檐下面端着吃饭,自己不好意思,坐在大门口的门槛上吃饭,住在附近的左邻右舍都聚在那里,用现在的话说是一道很有趣的风景线。
现在的家乡已经于三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奶奶家在村东头,还是一排平房,清楚地记住沿着后门出去,就是自己家的菜地,在菜地里面埋着一个大缸,这个缸就是男人用的厕所,不远处就是一条小路,通往后边的一条小河,那时候自己真的不习惯在这里上厕所,觉得这样公开的蹲在那里是一件很丢人的,但是,叔叔们却一点不以为然,蹲在那里与远处走来的熟人说话打招呼,好像自己在那里劳动一样。
不仅如此,不远处就是邻居家的蹲坑,假如遇到邻居家的人,还会在那里聊很长时间。女同志上厕所则是在家里面蹲马桶,最初自己不愿意出去上厕所,也在马桶上,奶奶一看我坐马桶就知道干什么,等我起身以后,便提着马桶去清洗,久而久之自己也不好意思了,硬着头皮跟叔叔学,蹲在那里若无其事的样子,不管是远处的男女从这里走过,后来知道这不过是一个人自己心理的问题,对于外人看到你蹲在那里,才不管你干什么,更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
不仅在农村,记住叔叔曾带着我们去了常州市里,在当时感觉十分繁华的大街上,想上厕所小便,叔叔把我带到马路边上的一个地方,告诉我就在这里方便即可,发现厕所就在马路边上,前边有遮挡,有一个池子,两边和后面什么也没有,几乎跟站在大街上方便没有什么两样,看到叔叔站在那里旁若无人的花花撒尿,自己只好跟着去学了,很多东西就是跟着去适应,另外,就是心无杂念,这些事情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
回乡的那年自己是上小学四年级,家乡里面玩的地方并不多,但是对于我来说,并不觉得有多寂寞,在奶奶家房子里面,有一个吊铺,存放着一年家里面收的粮食,再就是用于冬天里烧火用的稻草,这成为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在草堆里面挖出一个洞,将里面铺上柔软的稻草,躺在里面感觉就是自己的一个家,在那里你可以随意的去遐想,包括对父母的思念,奶奶和叔叔经常为我呆在那里而发愁,后来知道那草堆到处是尘土,每次玩完以后浑身都是土,脏的不像一个样,但是,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玩的东西。
记得很清楚,开春以后的某一天,叔叔心情好,说带着我和哥哥去捉鱼,自己心里那才是一个高兴,不知道从那里借了一条小船,叔叔扶着我们上了船,他叔叔撑着船,在小河里面划,很快就出了小河道,进入了一个很宽的大河道,沿着往东走,船上叔叔带着一个类似标枪的叉子,我们没觉得有什么鱼之类的物品,叔叔让我们坐好了,不要站起来,他拿着叉子向水中使劲的投了过去,船向投叉子的方向划去,当叔叔从水里捞起叉子的时候,发现叉子上扎着一条鱼,那时候为叔叔的这个本事,从内心里那才是一个佩服,那天上午不到两个小时,他扎了十几条鱼,中午回家奶奶给红烧了,配上米饭那才叫一个美味,虽然从小自己就不吃鱼,但是奶奶把鱼汤浇在米饭上,自己还是吃了一个没鼻子。
记得很清楚,我们回乡“躲避战火”也就三四个月,春节过后,自己呆在老家里面百无聊赖,发现奶奶经常跟小姑姑嘀嘀咕咕说些什么,自己年纪小不知道这种“神秘兮兮”为了什么,后来知道姑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公社的领导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对象是一个现役军人,也是当地的人,姑姑征求奶奶的意见,要知道我的这个小姑姑,当时在公社里面是一个人物,现在知道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记忆中当时她是公社里面的广播员,为了准时通报上级指示精神,一年四季都住在公社办公室里面,自己曾经去过一次,看到了她广播的样子,觉着操着一口当地方言进行广播挺有意思,自己还跟着学了几句,说个奶奶听,奶奶差点乐翻了,后来奶奶让我学给姑姑听,姑姑听了以后说我应该去说相声,有这方面的才分,我可不知道说相声是什么事情,知道学人家口舌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再也不学他们说话了。
终于有一天我见到了姑父登门的场景,那时候姑父真的很帅,浓眉大眼,穿着军装,一表人才,奶奶那才是一个喜上眉梢,忙里忙外的进进出出,自己好奇,自己站一边看,奶奶觉得我碍事,将我赶了出去,后来知道农村里对女婿登门很讲究,荷包蛋、大枣水之类的待遇一样不能少,东西放的越多,证明对女婿越重视,清楚地记得给未来的女婿碗里放了五六个荷包蛋(一般只放两个),我们回老家这么长时间也吃不到这些鸡蛋,心里面那才是一个“严重失衡”,看到对这个外家人这般得好,想想我们在这里的待遇,那才是一个想家,那时候不知道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儿歌,总觉得对我们与对有些人不一样。时隔很多年以后,回到家乡跟姑姑说起这件事情,引起了她对母亲的思念,说着说着就泪奔了,自己原本一个玩笑,却没想到勾起了对母亲的思念。
记忆中上个世纪的一九七〇年春天,不知道为何自己在家乡没有上学,估计应该是准备回京城了,心里面那才是一个高兴,每天期盼着家人来接我们,哥哥怕拉下课程,依然跟着上学,来接我们也是急匆匆,父亲的战友是领导,在上海听说我们在老家,建议跟她一起回去,急匆匆买了当天返程的车票,哥哥是从学校里面拽出来,叔叔带着他到通往市里的马路上等候,我则是跟着奶奶,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装,便与老家的奶奶告辞,奶奶摸着我的头,让我有时间再来,我使劲的点头,但说不出话来,别看那时候自己小,急切期望着赶紧回到自己熟悉的那个城市,但是,面对离开,听到奶奶发自内心里的话语,离别的伤感,还是抑制不住,自己默默的在那里掉泪,现在知道奶奶希望看到他疼爱的孙子流露出这种最朴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