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四百二十九)
(2014-08-14 05:57:05)
标签:
佛学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老共青团干部又凑到一起,假借的名义为我外出学习,胜利返回接风洗尘,其实,就是大家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想凑到一起说说话,释放每一个人内心的压力而已,曾经的这些团干部,现如今都不是年轻人了,百分之百的都过了五十岁的人,大多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挑大梁,工作的压力,家庭和孩子的压力大,继续往前进步的压力,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大家释放一下,虽然相互都帮不上什么忙,但是,一吐为快,也是一种自我拯救的办法。
现在团干部凑到一起,任何人请吃饭都不是一个问题,而回到三十年前,这就是一个最大的难事,虽然在团委有职务的我,可以假借调研到单位混饭吃,但那时候自己还没有这样的心眼,根本不好意思麻烦事业单位,而那时候的团委委员,也都在各单位当大头兵,也要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所以那时候共青团活动,严格遵循预算中拨付的款项办事,不夸张地说,那时候拥有近五百团员的团委,一年的活动费不过五百元,平均下来每个团员活动费是一元钱,不仅如此,这个数目的团费与机关党委的活动费用放在一起,大多时间还没有这样的数目,一句话,不搞活动团员青年有意见,搞活动就为经费发愁,机关党委书记那张脸绷得很严肃,团委书记要钱也发憷。
记得有一年五四青年节,基层团干部要求强烈,让团委组织单位团员活动,团委开会研究如何搞好这次活动,团委书记是一个女同志,平时在家里面就过日子,看着那少得可怜的经费,不知道如何是好,让我这个副书记出主意,没办法给她出了一个办法,给每个团支部名额,因为全部参加肯定团费不够花的,大致组成五十人的活动队伍,形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从团费里面补助五十元钱,不够的部分让每个小组自行解决,看谁可以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情,假借考察团干部能力,这个馊主意一拍即合。
很快各单位参加活动的名单就报了上来,根据单位的大小和熟悉程度,分了五个小组,确定了在中山公园举行活动,结果那次活动举办的非常之成功,到现在依然保留着那次活动时拍摄的照片,虽然在草地上,摆放着罐头食品,以及各单位自己带来的食品,在那个相对物资匮乏的年代,草地上摆放那么多的“美味佳肴”实属不易,那时候自己还滴酒不沾,看着团员青年们进行的唱歌、跳舞,尽情地喝酒嬉戏打闹,觉得这才是年轻人的节日。
最早团委的分管领导,是一个老革命,总工会一把手,到现在记得非常清楚,团委成立以后,经过议程,团委委员工作作了分工,之后,组织部长去请党组书记、工会主席到场讲话,那个老革命言简意赅,讲了他的个人想法,要求团委一定要团结系统的团员青年,配合党的工作,建功立业,争创优秀。讲完话后,跟组织部长说:我们也要表示一下祝贺,你到办公室找主任,从仓库里领本子和笔,给每一个团委委员发一支笔,一个本子,让他们继续努力学习,之后他便走了,不会是英雄牌的钢笔吧,拿到手里的那个红塑料皮的本子,和那支简陋的圆珠笔,成为了自己记忆中的“珍贵物件”。
在这之后的若干年,系统建立了干校,也就是干部管理学校,团委队共青团员的培训和教育,也列为在干校工作议程中的一项,每年一次,除去每个团员青年交少量的饭费之外,一律都是免费,而且饭费开具发票,回单位还可以报销,从那以后,每年的培训成为了第二个五四青年节。
三天的培训教育,可以用通宵达旦的疯狂来形容,学校知道年轻人的这种疯狂,每次都会安排在没有其他培训的季节,各单位的团干部,似乎都憋足了气力,期待着培训的开始,报道以后,便是开幕仪式,分管领导讲话,学校领导讲话,团委书记讲话,形式走完以后,便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陪着领导吃完午饭,送走了领导,剩下团员青年,狂欢开始。
几乎每次都是三天不睡觉,男女团员的房间的大门都被卸下来,堆放在我的房间里面,白天上课不耽误,晚上的时间除去唱歌、跳舞,打扑克,就是凑到一起吹大牛,喝酒也是那会开始练的,你不喝,大家不依不饶,喝了酒,头晕得厉害,回到没有门的房间,倒头就睡,当你听到耳边不断传来笑声的时候,睁开眼发现床边上站满了人,有点像遗体告别的意思,咬牙坚持起来,跟着一起欢天喜地。有一次,培训班结束的时候,自己坚持着乘轮渡回到小城,居然坐在马路上睡着了,要不是后面乘船的团员见到我,估计一定会在马路上过夜。
现在曾经这些人都已经成为了“小老头”,也没了当初的狗精神,聚在一起,除去回味曾经的那些“光辉历程”,就是谈论自己家里面的家长里短,不仅如此,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变化,现在系统的团员青年不足百是号人,而且,也没有了当初那种活动的积极性,现在可以娱乐的项目太多了,有目不暇接的感觉,自然凑在一起的愿望就锐减。而且,经过这么多年,有不少团干部,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这个系统,奔波在不同的行业,但是,为了这份难得的感情,每次叫他们一起聚会,都会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做到了“聚是一团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