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的回忆(下)
(2014-06-03 06:20: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现在想想,家里人包括老师和阿姨说我记吃不记打,还真的是我那时候的特性之一,我想这也是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儿童的共性,儿时的自己只要吃饱了,饿不着,剩下的就是疯玩了,那时候不象现在这样,孩子有若干不同的玩法的选择,那时候物资匮乏,几乎没有什么玩具,所以身边所有可以看得见的物件,都可以成为玩的物件,夏天几乎与泥巴为伴,特别是雨后邻居们的小朋友都会跑出来,在门口的水潭里尽情的玩耍,到了冬天几乎就是与木棍为伴,相互厮杀,玩得不亦乐乎,儿时就在这种疯玩的时间里度过。
六一儿童节留给我印象深刻的毫无疑问就是吃了,毕竟这是全社会儿童的好日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逢年过节是所有孩子们的期待,知道会得到不同于以往的“优惠待遇”,虽然六一儿童节不算什么正规的节日,但是,大家依然期盼着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礼物,哪怕这礼物就是一块糖,或者一道好菜,这也足以让你兴奋不已。那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孩子,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礼物是一个不现实的事情,所以六一儿童节每个家庭都会用他们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心意。
最羡慕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上学以后大家都会凑在一起,讲得到的什么礼物,那时候要是谁家里给孩子买了玩具,大家都会在放学以后,跑到他们家门口外面等着他拿出礼物看看,虽然现在看来那些礼物不值什么钱,也非常之简单,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的情况下,谁要是有这样一个玩具,那就成为了最幸运的人,大家轮流拿在手里参观,之后交给拥有者让他给大家表演玩具的功能,之后大家便各自回家,带着不同的感觉和幻想,自己曾经幻想过,将来长大了,有钱了一定会买很多自己喜欢的玩具。
我曾经写过自己的一个同学,对我非常之好,他从家里面偷出来的钱,叫上我一起去潇洒,当时我就纳闷,为什么把钱都买成好吃的,不买点玩具之类的物件,后来那个同学告诉我,不能买玩具,那个东西被家长看到了,问你从哪来的你不好说,买吃的吃完了,家长看不见,所以还是买吃的最安全,自己非常佩服这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同学的智商,人为他考虑问题真的想得很仔细,后来知道虽然他在这方面表现出来了“才智”,但是,孩子永远不知道他所做的事情不会是圆满的,总有一些蛛丝马迹暴露在家长的面前,后来终于东窗事发,自己也成为了受害者,现在想想主要是让好吃的东西馋的,失去了立场,同流合污。
六一儿童节到来的前夕,自己就在幻想着节日会有什么样的好事情,阿姨或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礼物,自己也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幻想着家长给买自己十分想要的那些玩具,其实,那些玩具就是同学们展示给我们的,自己那时候对玩具的品种根本没有概念,居住在部队大院里面,几乎看不到玩具,一年里大人带着到院外面去,也都是走马观花,也不会带你到儿童玩具柜台那里,所以玩具的想象力仅停留在看到过的那些物件。
六一儿童节的早晨,阿姨把你给叫醒,让你换上学校统一要求的白衬衣,蓝裤子,干干净净的自己觉得人模狗样,早餐同样是老一套,稀饭馒头和咸菜,唯一不同的在你的稀饭里面加了一勺糖,那就是幸福的具体体现,那时候食糖是定量供应的,平时里没有机会品尝这样的甜美,所以看到阿姨把糖放在稀饭里面,心里面那个激动无法言表,用最慢的方式品尝这种甜到心窝里的感觉,希望这种幸福的感觉一直延续,只有阿姨在身后不停地催着你赶快吃饭,别迟到了。
中午回到家中,发现比平时里多了一道肉菜,那就是我曾经写过的蒸肉松这道菜,虽然自己家教中告诉我们,吃饭道菜的时候,只能从自己的盘边上去拣菜,但是,已经面对这样好吃的饭菜,自己还是拿着勺子,一下子就把眼前的部分挖了下来,狼吞虎咽的把饭吃完,用这种速度来感觉不一样的幸福,假如阿姨心情好的话,还会给我们每个孩子发一毛钱,让我们去自由消费,这种突然到来的幸福,你会感觉有一种眩晕。但多半是阿姨从口袋里面拿出几粒糖果,分发给我们,当然这也是一种幸福。
儿时物资贫乏的年代,所有一丁点的不一样,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一勺糖,一粒糖果,多一样炒菜,得到别人馈赠的一个树棍,都可以让你幸福的感到眩晕,现在知道那种幸福的感觉是最甜美的,也是最真切的。现在独生子女的孩子们,除去天上的星星摘不下来,得不到之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发现他们已经没有了我们曾经的那种真切感受幸福的那种感觉,那时候更多的人易于满足,而现在的孩子好像失去了这种品味美好生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