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上海(之四)

(2014-04-17 07:07: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都说上海人有素质,有涵养,自己与同行们交往似乎感觉到了这些,他们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做事情的认真负责,因该说是事无巨细,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这些都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不像北方人那样,属于火柴头型,稍一抹擦,就自燃的情景,所以说南方人的性格有他特有耐性的特点在其中,这也是家里面掌柜的喜欢的类型之一,很遗憾自己没有一点点这方面的特点,用掌柜的话说,我是顺毛狗,顺着摸,怎么都行,戗着自己,无论怎样都不行,一句话,没素养。

 

自己知道这些,掌柜的说几句,我都不做声,假如她忘了我的耐受性,继续发泄她积压在心头的那些不满,我便会用一种“没水准”的震怒,将她所有的表达,一并的予以否认,所以这些年里面,掌柜的不愿意搭理我,知道这是一个“朽木不可雕也”的烂货,让他自己去发展吧,毕竟都不是年轻人了,让自控力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知道苦口婆心是一种奢望,采用那种絮絮叨叨,一定会适得其反。

 

北方人的性格暴躁,而南方人就细腻的多,记得三十年前第一次去上海出差,是跟着自己单位里的同事,那个人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当兵的时候给中央大领导开车,走南闯北去了不少地方,跟着他去上海修车,一天早晨出去办事情,在旅馆的外面,见到一个争吵的场面,后来分析出来,在上班的路上两个人因骑自行车不小心,两个人相互碰撞了一下,其实,相互间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可能是那句话没说好,两个人就争吵了起来。

 

上海人虽然性格温顺,但是骨子里面好热闹的性格没有改变,但凡有两个人在争吵,一定会围着一大堆看热闹的人,感觉好像看两个人的争吵,比上班还要要紧是的,我们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好奇的挤进去看到两个人相互间的在争吵,像两只公鸡在争斗一样,两个人的脑袋一会离着很近,一会又离着很远,至于他们吵得什么,我是一句也听不清楚,但是感觉他们没有停止争吵的意思,自己的同事站在那里看到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大声的对那对吵架的人说,还不赶快动手,一下子就解决问题了。随着话声一落,围着吵架的那些人,扭过身来,目光一起落在了同事的身上,他不好意思的赶快离开了。

 

这是多少年里面留在记忆深处的那一幕,后来自己跟同事多次提到过这个情节,后来自己知道,这叫“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动手是野蛮人的做法。其实,自己的那个同事,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就在他被众目睽睽的注视下,他要是彰显个性,可以站在那里不走,他的“仓皇而逃”证明他的内心里的发虚,害怕引起众怒不好收场。

 

上海人的温顺在上个世纪自己的记忆中,还有就是他们特有的“共同存在”上,自己年轻时候还没有“感情开窍”,而自己的那个同事已经是结过婚的人,晚上天黑以后,他叫我跟他一起去看“西洋景”,自己不知道“西洋景”是什么,跟着他去了黄浦江边上,在哪里看到了很有秩序,依次排列的那一对对男男女女,在那里旁若无人的谈情说爱,真的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有秩序,依次排列坐在那里的男男女女,有勾肩搭背的,有相互接吻的,还有倒在怀里面的,似乎在那个特定的空间里,不存在任何的外人似的,而他们的左边与右边同样是几乎没有空间距离的男女,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在谈情说爱。

 

那时候自己觉得男女的事情非常之神秘,竟没想到在这里成为了一种大众的表演方式,如同在广场播放的电影一样,别忘了,那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年代,可是在大上海的黄浦江边上,这些男男女女任凭路边的人怎样的去看,旁若无人。倒是自己的那个同事流连忘返,过足了视觉的瘾,假如不是那一对对的情侣们相继的离开,感觉他想过一晚上的眼瘾。现在知道那时叫精神意淫。

 

那时候觉得上海人思想相当的开放,后来知道是不得已的开放,是由于那些工薪阶层的百姓的孩子,没有更好的场合去谈情说爱,黄浦江边上的这个地方就成为了他们谈情说爱的天堂,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与现在绝然不同,钟点房、小公园、夜总会、灯红酒绿的那些场合都可以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再也不用把最隐私的那些画面公布于众了。

 

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是否依然是这样已经不得而知,这次到上海没有时间去留意这些事情,倒是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上海人的脾气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也许这是一个个例,但是作在哪里看到那些急匆匆的人,看到那些不耐烦的人,自己觉得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的不断升高,让更多人习性发生了变化,至于这种变化是对是错,不想在这里去论述,时代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表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上,我一直是这样去想的。

 

在饭店里,我亲眼见到过一个场面,知道现在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耐性,这是一个年龄与我差不多的上海男人,进了饭店以后,叫了服务员点菜,服务员按照他的意思点了他需要的菜品,便转身走了,没过一会时间,那个男人就在那里大声的呼唤服务员,服务员赶紧的跑过去,问有何贵干?他大声质问服务员,为何不给他上菜,他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服务员没解答他提出的这个问题,说,我叫经理来解释这些,说罢便走了。

 

很快就来了一位面带微笑的女经理站在了那位急不可耐的上海男人的面前,听完男人的重复叙述,那个女经理将开给他的票拿在手里看了一下之后,跟他说:单子上显示,你点菜的时间是十一点二十分,而现在是十一点二十三分钟,你等了三分钟,就说我们迟迟不给上菜,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那个男人听了以后,自己知道没有理由,便不再说什么了。

 

我跟女儿说,在上海的这两天里发现了很多可以写的事情和人物,这个性子着急的男人,就是代表这座城市开始表现出浮躁的事例,不仅如此,在去往机场的出租车司机,所表现出来的急不可耐,也同样是这座城市给这里的百姓带来的生活压力的一种折射,那风驰电掣的速度,不是表现他驾驶技术的娴熟,是印证了他急于挣钱养家糊口的焦灼心里。那些在地铁里面对怀抱婴儿熟视无睹的现象,告诉大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考虑过文明程度是否与之相匹配?一个不匹配的发展社会,不是我们构想的理想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