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之三)
(2014-03-05 00:01: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第一次跟团书记去了东北,说实话伤了我的元气,不是身体的事情,是经济上的元气,虽然那时候出省的差旅补贴每天只有五角钱,但是,对于工资极少的我来说,那就是我外出的“唯一”生活费用的指望,虽然从老母亲那里要了一些路上的食物,还假模假样的问老母亲,我去东北想要点什么?老母亲随口说了,方便的话,买点木耳回来,自己记在心间,可是,那趟差旅去了十几天,自己省吃俭用,自己的积蓄没舍得用,总以为可以赚点差旅补贴,结果是自己什么也没有,到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那点存款全搭上了。
后来知道通过这次出差,团书记揩了不少油,不仅把欠帐还了大部分,还赚了一个好人缘。带回来的物品除去给了大领导一点,其他的物品都让他给卖了,黄豆、白酒,在北京说给领导买的哪些物品一起高价卖给了同事,那时候物资紧缺,看什么都是好东西,不说是哄抢,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我们辛辛苦苦背回来物品一点不剩的卖光了。后来听说那箱子关东烟带回去给了他父亲,说是专门从东北给买的,老父亲知道他的经济情况,问了买烟的价格,一分不少的给了这给“孝顺”的儿子。
从那以后自己再也不想跟他出去出差了,也真怪了,从那以后他出差的机会就很少了,为何原因不得而知,分析原因估计是这位团书记那次东北之行,侵吞了本应是京城哪位领导的“财物”,估计那位副科长会跟京城的大领导用电话的方式报功,而大领导不知所措,当得知这些事情之后,他打电话给小城的战友讲了这些事情,老领导给现任领导反映了这位团书记的表现,大家知道了他的品行,也就防着他再犯毛病。
几年后,单位领导转给我一封信,是一封来自东北的来信,信中反映接待科的一位姓宋的“科长”,在疗养期间借他一百元钱,到现在不还,希望帮助查实。这时候单位里的老领导作古的、退休的,一句话,老人基本上都回家歇着了,曾经的那些事情,没有几个人了解,领导转给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估计听说团书记跟我不错,让我私下处理这件事情,因为这时候那位书记已经属于我分管的部本成员,谁去管这些事情。
新来的院领导多半是复转军人,他们用军人的作风管理,就地方而言,有的情况下有效,有的时候就没有效果,疗养院就这样一天天的下滑,而这时已经不干团书记的这位,看准了担任院领导的这些复转军人的软肋,用他特有的献媚和送礼的方法,将这些人拿下,他成为了领导眼里面的能人,虽然领导也不时听到老同志跟他们提及这个人的品行,但是,已经深陷其中的领导顾不了那么多了,让他负责一摊子事情,后来终于让这个人捅了一个大窟窿,领导看不好办了,我成为临危受命的接替者,这曾经的“团书记”成为了我的部下,听任我管理,而那时候的他,已经揩国家油,揩的脑满肠肥,我行我素,根本不听我这个曾经手下人,现在他的领导的话了。
你想一下,移动电话刚刚在市面上有,价格还是三五万元的时候,他手里就有这样一个代表财富象征的物件,有时候自己在想,什么人有什么样的经济能力,是在明白不过的事情,一个单位的一般工作人员,花销超出他的工资数额之外,就应该了解他的这种经济实力来自于何处,是海外的关系,还是重了大奖,而那时候根本没有摇奖这一说,那么突然间的暴富,肯定是不正常的一件事情,单位的领导只要简单的一查,便知到这其中的因由,后来我知道什么是沆瀣一气,那位曾经的团干部采用的手段很简单,也很拙劣,先把当官的嘴给堵住,在为所欲为。
关于东北那封信,我找到他跟他谈了一次,把这封信的内容大致告诉了他,让他解释一下是怎么回事情,他听了表示出万分的恼火,好像他受了多么大的冤枉是的,就差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控诉了,他说:这个没良心的,借他一百元钱,还以为我赚了,他疗养结束,走的时候我给他买的啤酒和海鲜那不是钱?还敢跟我来要,算算账我还要管他要回来我垫付的款项。自己知道这笔钱根本要不回来,更知道这些情节都是杜撰的,别说这一百元钱,我借给他的那些钱,他都以各种理由赖掉了。
找他谈完了这次话,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自己将谈话的内容写了一个情况说明,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寄了过去,再就没有了音信,估计那封信寄去以后,那位东北老乡看了以后会气炸了肺,绝对是杜撰出来的事情,到后来这位曾经的团书记,借遍了单位里所有可以能借的同事,他那时候已经得了“消费综合征”,不花钱他难受,最初捞的那桶金子,早被他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消费的一干二净,就像赵本山说的那样:人最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了。
没钱花以后,他会想出各种理由找人去借,后来他已经债台高筑到吓人的程度,妻离子散是一个必然,他连自己的媳妇都骗走了将近二十万元,临死前“黑社会”的人四处寻找他,扬言找到他追帐加“卸腿”,其实,听说社会小哥还真的找到他一次,他声泪俱下的讲述他的不幸,居然感动了社会小哥,限定他时间还款,放他走了。
想想看,他脱逃后会怎样,一定会“销声匿迹”。不仅如此,小城很多的银行都在寻找他,并密切关注他的银行卡的动向,后来知道他到最后办了大量的银行卡进行透支消费,让黑社会和金融机构的所有人都遗憾的是,这个借遍小城的人,最终因突发疾病,死在一个偏僻的小屋里面,一了百了。
据说黑社会的那个人,还是第一次吃了这样的哑巴亏,想想能让黑社会的人吃亏上当的,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说过,“团书记”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只是用错了地方。后来我见过那个气势汹汹社会上借钱给他的那个“黑社会”,在座的另一个人故意气他,说:“都说你厉害,没人能逃过你的手心,怎么在那个老兄就能借了钱不还,你们还找不到他,以后别吹自己多厉害了。”那个社会小哥恶狠狠地说:马勒戈壁的,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一个真正的恶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