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三百三十四)
(2013-12-05 05:24: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免职文件下来以后,虽然还有“绳套”没卸下来,但是自己感觉轻松了很多,毕竟派来比我年轻的继任者,在业务上开始接手,毕竟他也有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无需我在考虑更多的事情,看到新的负责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势,觉得这种更换有点晚,五年前让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到现在已经成为行家里手了,从这一点上去看,干部到点下来的制度确实是一件很不错的举措,一个干部在位置上干长了,确实也就从感觉上麻木了,就要有一种能上能下的机制,让愿意干活,还想进步的年轻人有盼头,这般想去,自己也太自私了,即便可以找组织的原因,其实,还是自己愿意包揽大权。
接任者是我二十年前共事过的同事,他在我们共事前,听说是某一个小城的厂长,有着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工厂的管理经验,与机关的做事方法有着天壤之别,他没有沉浸在小厂长的自我满足之中,在遇到考公务员的机会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考公务员,顺利的进入了机关,而我那时候从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借调到机关帮助工作,而且已经到了第二个部门工作,在那与他一起共事,当时都是大头兵,比他感觉有优越感的是,我已经在机关团委担任副书记职务若干年了,机关里的许许多多人都烂熟。
接任者当初是一个热血青年,想把自己在企业里的好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后来最美好的想法,在机关这湾深水泥潭中搁置下来,你即便再有能力,也绝不可以明目张胆的表现出来,机关里的那些老同事,遇到的事情多了去了,不仅如此,机关看问题的角度与企业是绝然不同,一个是直视,一个是俯视,假如你不了解这种不同,你就会事事处处被动,他就成为了这样一个被动的人,心气再高也没有用处,在机关里面的事情,你当大头兵,就不要有自己的看法,干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井水不犯河水足以。几次挫折之后,踌躇满志的他也就像撒了气的皮球,开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了。
后来上级要求兴办企事业单位,我则在这兴办的过程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去做了,最初我跟着领导兴办的是一个编制有近百号人的事业单位,领导考虑我比较年轻,在这样一个大单位里做事感觉有点难,所以在我们筹建完成以后,让我回到机关,将那个单位交给了一个他们审定特别适合的人,那个人是一个劳动模范,为人处世感觉都很谦恭,当初他并不在系统工作,而是在民政局下属的一个单位里干副厂长,就这样把他请来,并委以重任,正处级领导干部的头衔让他幸福了一阵子,就像我的继任者一样,把企业管理的那一套拿出来应对机关工作的现实,结果我不用说就知道了,到最后可以用焦头烂额,溃不成军来形容,自己庆幸没有让我去负责,到这位主任退休的时候,那个一度红遍全国的企事业,不在现实面前关张歇业了,带着遗憾,带着懊悔,退休回家了。
这位劳动模范无论如何想不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自收自支的现实,让他这个从全额拨款的民政单位来到这里,到后来的几年中,他们每个月只开最低工资,区区几百元,而工作量却一点不少,抬抬搬搬的事情,本不应该他亲自来做,可是没有了经济效益,没有了职工的合情合理的工资保障,人心也就散了,再也不愿意为企业付出本应付出的心血,无奈之下,领导们只好率先垂范,几乎每天装卸货物十余吨,就这样一干数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悲苦交酸。
庆幸没有留在兴办的第一个单位,在筹建第二个单位的时候,我曾经与我的接任者有过一次谈话,他对我离开机关很是不理解,认为我的选择是一时冲动,我记得我跟他说过的,我的性格不适合在机关里工作,喜形于色这是机关工作的一大忌讳,自己越来越感觉适应不了这些,将来一旦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会有一个很不好的未来,因为当初帮助工作,已经三年以上了,自己曾经的单位已经衰败得一塌糊涂,回不去已经成为现实,假如机关不让自己继续呆在那里,绝对就是下岗回家,所以我只好抓住这样的机会,离开让自己无法从心里去适应的地方,我还跟他说,你年轻还有希望,我已经到了这把年纪,再不抓住机遇,估计会后悔一生。
这句话不幸被我言重,我在这个单位尽心尽力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小单位人也少,所以自己用心工作就行了,几个人在闹腾也到不了哪去,更何况都是新人,清一色手下的都是年轻人,高学历,有水平,自然就好管理,加上自己在机关的人脉,一点点地看到了成色,虽然后面也经历了“大起大幅”过山车般的变故,毕竟船小好掉头,经过几次调整,终于从激流险滩中穿过,走入了平稳,这些继任者看得非常清楚,后来我们见面,他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即便在机关里面论资排辈,最终也可以混上一官半职,但是,哪里压抑人性的特殊环境,让很多人吃惊了苦头,忍辱负重成为了一种常态。最终他选择这里,估计也是悟透了这些,让自己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革命历程。哈哈,不过是自己的猜想,或许他还有更宏伟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