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三百零六)
(2013-09-12 05:55: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单位调来一个新同事,年轻漂亮,大学毕业生,看到她,你自然会想到,曾经刚刚参加工作的自己,但是,今非昔比,这些九零后,与我们的从前绝然不同,他们更率真,更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像我们固守传统的沿袭,师傅就是自己在单位上的父母,一切都要听他们的,因为你的进步,取决与他们跟领导的反应,所以,忍气吞声是经常的事情,一旦师傅失去了耐性,感觉这个人也就完了。
她坐在面前,展现出她青春活力的一面,知道刚从象牙塔里面出来,憧憬着踏入社会的每一步,希望自己可以发挥大学里面学到的更多的知识,从她的个人简历上,你可以读到这些,你从她的眼睛里和面部表情中,同样的也可以感觉到这些,这是新踏入工作岗位人的通常做法,一种欣喜与激动,一种揣揣不安,一种心里没数,七上八下的感觉。
我说不上来饱经风霜,但是,面对这样的年轻人,自己不好说更多的什么,如实地告诉她,这里希望是你往上升的一个平台,不希望这里是你养尊处优的安乐窝。这些她似乎觉得我说的有点怪怪的,更多的人希望干好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证实自己的价值,我觉得那些老套的叮咛,已经不适应现代青年人的感觉了,与其这样,不如实话实说。
这里更多的人,只看到了工作上的一面,不知道这其中隐藏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风险,这项工作受制于大环境的影响,受制于某些大领导的感觉,他们既可以把这件所谓的好事情,视为他们政绩中的一个亮点,当然也可以把这件事情,像抹掉桌子上的灰尘一样,轻而易举,政绩也好,麻烦也好,就在于他们内心里的感觉。
我曾经在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也不知深浅的根自己的同学夸海口,说我们这个单位是多么的重要,首先把这里的老干部一一的举了出来,有老干部的地方,一定是有一定位置和等级的地方,这一点自己没有讲错,一度这里被人用很羡慕的目光注视着,自己亲眼看到单位里的老干部,一言九鼎的作风。
后来知道了,一个单位的好坏,除去领导人的工作责任心之外,更多的是领导的经营头脑,在计划经济年代里面,受计划分配的影响,不需要出去找客源,等着分配的计划足矣。所以感觉良好,觉得是一个权力部门,岂不知,这些所谓的优惠条件,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就显现出它的致命弱点,过去讲求的服务与待遇,早就不成为什么事情,而管理与经营,成为了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而更多的管理者没有这样的能力,成为了跟不上时代的人。
单位里后来的败落,不应该归罪于领导的无能,他们同样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但是今天看来,最大的受害者是单位里的员工,领导竭尽全力地想去改变这一切,但是,头脑里固有的那种观念不改变,所有的改变,不过是隔靴搔痒,遇到关键性的问题,就变成了另一番景象,自己亲眼看到,那些乱了方寸的领导,最后受制于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成为了他们的帮凶和同路人。
好在自己趁着溃不成军的时候离开了那里,所以自己到现在一直有这样的信念,属于你自己经营的阵地,你不去认真地对待,想出更多的办法,你面临的一定是必然的衰败,这是一种必然,用中国话说叫做:不进则退,更何况我从事的这项工作,是在社会保障力度达不到现实要求的大环境下的一种“补偿”,这种补偿是暂时的,随着社会保障力度的不断完善,我们的优势也逐渐地变得无关紧要。
自己说这些,年轻人自然不明白自己真实表达的意图是什么,会须她感觉到这个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家伙,是故意在年轻人面前卖弄他的所谓经验,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我多年来的深刻感受,说经验谈不上来,但是,我的这种直觉,自己一直认为没有错,因为,这种征兆呈现给我的感觉,就是走向自己曾经感觉的不同方向。
当然,自己也告诉这位年轻的员工,在这里混事实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根据现在年轻人的水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面,适应这里所有的工作,这里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需要更多的是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现在的年轻人,做目前这些工作,不在话下,但是,希望不要限于这里的那些工作,希望利用空余时间,多学一点工作之外的知识,让自己成为适应社会的多面手,我不敢跟直白的说,你只有成为了多面手,你才可以面对这里说不定哪天就会败落的残酷现实,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去另一个你可以展示才华的地方,这个社会真正需要是有能力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