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三百零七)
(2013-09-17 07:46: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职场论道 |
一点没忘记领导那一脸不悦的表情,感觉他是一个工作狂,对手下的人要求只有一个,随时随地都要考虑工作,包括上厕所也要想一下,自己工作中还有那些疏漏,很多人跟不上他的节奏,感觉极不适应,听说有的人感觉到了压力,还有的人住进了医院,精神高度紧张,最后实在受不了了,虽然自己对这些并不以为然,因为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实际业绩,在短时间内显现不出来的,需要用时间和新想法去改观。
大家似乎还没从前任领导的工作方法走出来,我用无为而治,形容前任领导的工作方法,靠大家的自觉性,给大家一个宽泛的工作环境,不需要事无巨细的去管理细枝末节,所以更多的人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做着,这种方式,对于愿意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来说,是最好的工作环境,同样,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来说,这样的大环境同样可以“浑水摸鱼”。
现任大领导,自己感觉是一个领导型、工作型的干部,同样也知道他刚刚坐在一把手的位置上的心理想法,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嘁哩喀喳的一番举动,真的让那些慢条斯理的人感觉到压力,那些已经习惯了前任领导工作作风的人,同样感觉是空前未有的压力,新思路、新举措、新改观,这些事情都不是一蹴而成的问题,压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来了。
我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被领导召见,坐在大领导面前,大领导问我,你有什么想法?回答: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光荣离岗待退了,自己已经做好了退下来的一切准备,所以工作的事情,让我的继任者去想吧。领导的脸,感觉出一阵比一阵难看,其实,自己也顾及不了那些了,领导更直白的跟你说,发现你革命意志衰退的很厉害,这样如此,单位的工作会有进展吗?党员的先进性就这样的表现吗?
领导接着讲,以前他在的某机关里面的同事,眼看到了点,但是,他们的工作依然热情很高,组织上委派的工作,一丝不苟的认真工作着,而且,主动为领导担负责任,这样人的工作精神是怎样,相比之下你的这种感觉又是怎样,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对工作的不同之处,而且那里的更多人,都是在组织没找他谈话之前,没有一个像你这样,表现出急不可耐。
与领导在一起,特别是像这样的话题,一定想办法给领导一个台阶下,自己主动跟领导说,听领导这一席话,自己知道了我身上的不足之处,知道与你讲的那些机关干部的差距在哪里,也知道差距有多大,自惭不如,希望领导给予指点迷津,自己一定在组织部门尚未找我谈话,让我退下来之前,继续发挥余热。
大领导似乎太了解像我这样人的心理,面无表情地问我,你准备如何干好现在的工作?我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研发新的保障计划是确保发展的一个可行之举,自己已经在去年年底做了这个计划的方案,索性就先在基层中搞调研,倾听基层的意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确保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择时推广出来。
领导接着问,还有哪?知道领导对我只做这一件事情不满意,说实话,自己还真没想那么远,一直在想退下来以后自己的事情,觉得领导的咄咄逼人,有点不知所措,只好灵机一动,想起了另一个自己去年研发的计划,跟大领导说:在推行出新计划的同时,继续将去年致力于向外来工所设计的一个试行计划,继续进行调研,看一下在这些人群里的反应,假如反映好的话,同样可以在小城推广。
领导面色感觉略有舒展,知道自己的这些话语,说到他的心里面去了,这是一个有着菩萨心肠的人,他心里面想的,不是那些有足够经济实力参加进来的人,而是那些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人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去面对的对象,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群体。
自己知道大领导的思路并没有错,但是,解决这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我自己感觉是一个极有难度的事情,因为,急需要帮助的人,都是一些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是我们造成的,是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加上企业领导想法的不一样,造成了面临困难的局面,更直白的说,那就是社会保障力度不到位造成的现象。
我们不是社会救助机构,所以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上面的人已经给介定好了,所谓的维权,不过是在大的社会保障的范围内,找一个小的“突破口”,去展示一下这个组织,可以做的小事情,被“专家”誉为:拾遗补缺。这个成语的内涵,不需要多解释就知道了,更直接的是,我们量化工作的业绩,同样适用经济手段。这个社会呈现给大家的正是这种逆反,最需要社会援助的群体,也正是游离于社会保障的群体,这种感觉荒谬的事情,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晕晕乎乎从大领导那里出来,一直在想,这不是出乎意料之外吗?已经做好了下来的准备,现在领导干脆告诉你,在组织部门没找你谈话之前,一定要继续干好手头的工作,而且还不允许有任何的松懈,目标很明确,无需扬鞭自奋蹄。自己回办公室跟手下的人讲这些,他们会以为你想尽办法推诿,不想离开这里,到这时候就暴露出来“官迷”本色了,靠,这算那一门子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