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大西北的感动与感受(之一)

(2013-07-15 00:03: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山玩水

应该说,自己浑浑噩噩活了这些年,一致认为自己一心向善,但随着自己经历的逐渐增加,最让自己感觉愧疚的是,所谓自己的一心向善,不过是自己的感觉而已,这些年自己没有一点发自内心里的行善之举,所谓参加上级组织的所谓捐助,自己也迫不得已拿出钱来,去慰问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弱势群体”,更有消息说是大部分被截流,例如郭美美事件等等,现在知道这不是行善的真实,不过是一种“被动行善”而已。

 

当我听说《城市信报》老总,当然也是著名作家戴升尧要去大西北去捐助孤儿院的孩子们的这件事情,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去了解真实情况,接受现场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时机,我主动提出来,想与之一起去亲身感受一下,戴总没有拒绝我的请求,给了我这次深刻了解和感受贫困地区的孤儿们生活的真实场景的机会,当我知道这种无私的捐助活动,已经搞了许多年了,这次给甘肃省甘孜州夏河麻当乡,“化旦尖措孤儿学校”捐赠活动,已经是他们今年发起的捐助活动的第二次,作家戴升尧在我的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了许多,也感到了自己内心里面与戴总的真正差距。

 

都知道戴升尧对佛学颇有研究,他送给我的那本《菩提树下》就写了他对佛教的感悟,这些年他的助人好施,以不足为奇了,我曾在资料中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当年梁武帝问达摩祖师,他建造寺院无数,供养僧人无数,所做善事无数,可有功德?达摩祖师说,没有。洁净圆满的成道者才算有功德。这就是说,只管去做,不要放在心上,嘴上,做着一切只为成就打基础,为善急人知,善处既是恶根!执著了,反倒没有了!

 

一切世善皆成无漏。就是发了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后,做世间善事就是功德。

 

我虽然不是佛教徒,但是宗教倡导的与人为善的观念,我还是比较赞同的,我想这也是宗教可以历经数千年,生命力依然的一个必然,与人为善,就是我们当下概括为的“正能量”,也是我们执政党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吻合,在我看来,善就是爱,善举就是爱心,行善的爱是一种大爱,它排除了功利,排除了阶层,它是人性中最具有闪光点的精神所在。

 

当下很多有爱心的企业家,社会名流都在做着慈善事业,听戴升尧讲,每次的爱心捐助活动,都会得到小城爱心人士的积极和踊跃的参加,例如这次的捐赠活动,原本已经将捐赠的善款筹备好了,可是在即将启程之前,四川又发生的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戴升尧他们的团队,将这些已经收到的捐赠款,毫不犹豫的捐赠给了四川地震灾区,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中小学生。

 

事隔不久,又开始了这次捐赠活动,戴升尧告诉我,青岛的企业家和市民令他感动,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接到了来自各个企业和百姓的捐赠物品,将近七万余件,善款三万余元,使帮助化旦尖措孤儿学校的慰问物资得以顺利筹集。我自己想象不到这些物资会是什么样子,当一辆十吨重的大货车缓缓驶进,甘肃夏河麻当乡化旦尖措孤儿学校大门的时候,我内心里的那种感动,那种震撼,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人世间的大爱。

 

就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在电视里看到了一档名人采访节目,而那一期是采访著名歌星韩红,采访的内容也是从她这些年来为西藏家乡昌都的父老乡亲,做的那些善事开始讲起,一直演到她乐此不疲的行走在全国各个贫困地区,带着募集来的善款与物资,用她内心的大爱,真诚的去帮助那些贫困的人群,那些失明的特殊人群,而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认为通过这种无私奉献的活动,能带给她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的感觉。

 

当我们的社会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最容易让我们失去方向感的,就是对物质的贪婪追求与索取,让我们变得唯利是图,利益关系变得赤裸裸,在这种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更多的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让贪婪的想法任其在社会中发展,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那些人,还有社会发展过程中,被“遗忘”的那些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当我们的贪婪到了一种无法忍受的程度,我们发现我们对物质的那种贪婪,是一种掠夺和贪婪的最终表现。

 

也只有在这时候,所有的爱心慈善,就变得异常的光彩夺目,其实,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只有一个物质的标准,它还有社会伦理道德的标准,而检验这种精神层面的标准,我想就是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我记得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不要到外界事物中去寻找善,你到自身中去寻找:如果你不做善事,你就不会找到它。”

 

我在猜想,戴升尧也许同样是这样的去感受为贫困地区孩子们,捐赠带给他内心的那种快感,与成就感。在我们去往夏河的路途中,听到了身为企业老总,又是一名作家的戴升尧讲述给我们的那一件件助人好施的故事,他的一言一行,也成为感染我的一种必然,第一次近距离参加这样的爱心捐助活动,可想而知自己的心情会是怎样,很遗憾这种爱心来得有点太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