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二百九十九)
(2013-09-02 06:05: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不是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自己也是根据脑子灵光的情况来看,那天情绪好了,才思泉涌,拉不住了,半天时间,怎么也要写个三五千字,而那天没感觉了,坐在电脑前,脑子就是不出信号,就像昨天这样,从早晨坐在这里,感觉没东西可写,便开始看新闻,看的没感觉了,去上班,单位上杂七麻八的事情,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回到家中吃完晚饭,又回到写字台前,依然没感觉,索性关掉电脑,不写了。
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写作文,不知道怎样去描写,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东西,所以在语文课里面,但凡自己“被逼无奈”的造句,或写作文,自己绝对会让老师看了以后火冒三丈,绝对是胡乱写一通,也不知道逻辑混乱,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结果是,好同学的作文和造句,成为了正面的范文,我则成为了反面的典型,念到我不负责任的造句,或作文时候,都会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用“好”字造句,我写了“我好”,老师在课堂上“表扬”我说:“怎么看也没看到你哪好”。
这种不愿意写作文的习惯,一直到上了高中开始有点改变,改变的不是自己发现“技不如人”,而是感觉那些文笔好的男女同学,会招来不同性别同学的关注,朦胧的性意识,让自己有了一种不确切的感觉,人太差了,不会引起别人对你的好感,也失去了接近好同学,特别是漂亮女同学的可能性,或许是这种潜意识在作怪,自己竟然开始注意作文的“质量”。
我曾经写过,在初中和高中期间,比较偏爱的学科就是语文,但也是差的一塌糊涂,错别字,阅读量,都无法与同学们相比,但碍于面子,自己悄悄把家里面老父亲放在书柜里面的书,拿出来翻阅,躺在床上,看上没几分钟,便昏昏欲睡了,后来自己深刻理解“书是安眠药,一看就睡觉”的内涵。以至于到现在也不敢躺在床上看书。
高中期间,每学期都有学工,或学农活动,特别是到农村学农,自己“诗兴”大发,写了不少既不像顺口溜,更不想诗歌的句子,居然自己觉得自己已经是“诗人”了,其实都是自己胡诌八扯的一些大白话,倒是同学老师为了鼓励我学习,把那几首自己写的诗歌,编到了班级“诗选”里面。
毕业以后,为了给自己上学期间关系不错的同学写信,展示自己的“文采”,自己利用周末放假期间,从书上或杂志上摘抄一些,自己认为经典的句子,加上自己装作老城的可笑看法,不知天高地厚的给同学们寄去,也不管他们看了以后是一个怎样的心情,现在来看,我写的再烂,他们也会原谅我,在他们的心目中,我能写出这些字来就算很不错了,不需要去要求什么质量和内涵。
倒是,这种通信的书写,对自己写作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之后参加工作以后,自己成为了“能写”的人,年轻人经常找我帮忙最多的是,给他们的女朋友写情书,为了这事情,我还得罪了某一个姑娘,她认为我不应该为那些没文化的男士,写这些虚假的情书,是帮助他们欺骗女性,助纣为虐。
单位上一个小年轻,看上了一位本单位的娇小玲珑的姑娘,那个青年找到我,恳请帮他写一封情书,回报是从疗养灶“顺”几个馒头给我,自己觉得很划算,从书本上抄了一些,加上自己胡编了一些,让他重新抄了一遍,之后给他心目中的“维纳斯”送了去,随后那位漂亮的姑娘,找到那位年轻人,告诉他,让他说实话,讲出这封信是谁写的,不讲实话就拉倒,那位男青年自然不敢说自己写的,把我给卖出来了。
工作十年以后,自己已经成家立业了,写情书的事情,已经不再干了,改成写检查,那时候更多的人写检查,心里面不服气,所以就不客观的去谈论问题,给领导的感觉,就是在那里狡辩,而我写的检查,从内心深处找问题所在,给领导的感觉,是触动了灵魂,其实,自己了解领导心里面是怎样想的,再加上那时候的领导也没有多少文化,看到一份检查,写了三四张纸,自然就认为态度诚恳。
我们同事,因工作疏忽,造成了国家物资的损失,让领导批的是痛哭流涕,让她写出深刻检查,不然的话一定严肃处理,那位同事最后找到了我,让我无论如何帮她写一份检查,她给我的好处是,以后免费提供信封和单位上的便笺,自己自然很高兴,很认真的替她写了一份长达四页纸的检查,分管领导看了以后,为她的认错态度诚恳,给予了肯定,原来准备给她处分,因检查态度非常之诚恳,网开一面,接受教训,下不为例。
事过二十多年,原本不愿意动笔的我,写作成为了自己休闲的一种方法,觉得“想到哪写到哪”并不局限于形式和内容,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无拘无束,也就让自己轻松了不少,久而久之,把这些既没思想性,又没艺术性的文字,堆砌到了将近数百万字,好像这种对生活的有感而发,还会持续一个阶段,觉得这样的表述,像发泄一样,有利于内心的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