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二百九十六)
(2013-08-18 06:27: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现在说:人轻薄如纸,一旦不足为奇,表现在方方面面上,例如单位里的那位老同事,因病去世了,所在单位应该如实告知单位里的同事,包括离退休在家的同事,让他们有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关系好一点的,一定会送曾经共事的同事最后一程,这是一个基本礼道,也是情里之中的事情,而现在想做到这样,几乎是不可能,不知道现在单位里的领导怎样想的。
前两天,去殡仪馆送朋友的老父亲,巧遇自己的老领导的告别仪式,心里面百感交集,毕竟他是我曾经单位的老同事,而且,他的做事为人,可圈可点,他的正直与严谨,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即便我们不是特别的熟悉,即便他知道自己老父亲曾是他的领导,但这绝不影响,他按政策依法办事的规矩。
马科长是一个转业军人,到我曾经工作的单位,也不是立刻就当了科长,而是在行政上呆了一阵子,现在知道是领导要考察一段时间,才可以按排岗位,这并不是领导的狡猾,而是领导的无奈,自己亲自看到,领导接纳的复员转业军人,不长的时间,便成为了领导头痛的对象,军人用他们的思维方式,面对地方上的一些事情,基本上是不对称,所以难免在观念上有差距。
记得曾经有一个转业军人,最初是干保卫工作,他的工作作风,给我的感觉,就是深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毒害,看任何事情都会上纲上线,自然汇报材料,就不间断的放在领导的办公桌前,至于这位保卫干部心里面是怎样的想法不得而知,而他们的那种不依不饶,让院领导失去一贯的好脾气,让他不要如此的兴师动众,小题大做,把他写的汇报材料退了回去。
后来他对领导的不屑一顾和批评,怀恨在心,写信给北京最高领导机构,他自己想不到的是,这些信件进了邮局的分拣处以后,就被分给了市里面的有关机构,随后就回到了单位领导的办公桌上,这样的信件,最初每封都要向上级单位讲明白,随着这种事情的不断增多,领导也变得气急败坏,免去了那位转业军人的职务,成为了办公室的一般工作人员,让领导没有想到的事,撤了他的职务,他更有时间向上面写报告了,到后来这位同事,变得更加歇斯底里,市里面最后认定,属于不正常范畴,也再不让单位写汇报情况,对他的反应置之不理,那个人退休以后,也不再折腾了。
当然,不和谐的转业军人的事情很多,最初的单位是一个很多人都向往的单位,且不说是规格高,院领导都是一些老干部,女院长是老红军,延安护校毕业的老革命,在她之前更是有资历的老干部,可想而知,复员转业军人都希望到这个“旱涝保收”的单位养老,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纷纷调入到这个单位,由老实巴交的,也有刺头。
马科长算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从来不多言多语,给人的感觉严肃有余,分配他去做财务科长,听过他的一次自我推介,很客观,很谦逊,给我留下的印象很好,回家里面跟老父亲说起这个人,老父亲亲切的叫他:“小马”,同时,说了他在部队里的表现,一贯制的老实人,工作上用兢兢业业形容不为过。
这样一个讲政治、讲原则的人,为何迟迟没得到提拔,我现在觉得是一个谜,一些本不应该在他之前提巴的干部,悄然地走上领导岗位,而他则用一种沉默面对,其实,大家心里面都有一杆秤,知道谁应该被提拔,但是,很多事情就这样的荒诞,假如我不离开那里,也一定会像马科长那样,原地踏步走。
马科长何时退休的,我早已经忘记了,到是,他的继任者,我依然很熟悉,是一个很干练的女同志,年轻时候是一个很不错的篮球高手,正因为有这个特点,被破例引进来,当初单位的女篮,在卫生局系统有一定的知名度,据说,深受前任领导好的工作作风的影响,在她在任期间,对那些不符合规定报销的单据,绝不寻私,让有些领导很不爽。
有人说,长期的郁郁寡欢,是致癌的一种必然,马科长在退下来以后的不长时间里,便查出了患癌的情况,随后的时间里,他是怎样熬过与疾病作斗争的经历,不得而知,但是,最终没有逃过死神的眷顾,在遗体告别大厅里面,见到身着海军军服的他,头边上放着的是他的深蓝色的棉军帽,他就用这种不变的军人气质,向所有人表明,军人不屈的性格。
看到失声痛哭的老同事,知道是为失去这样一位好人而伤悲,我心里就有一个想法,马科长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