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二百八十二)
(2013-07-09 06:35: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职场论道 |
人的虚伪是一件很害人的事情,但是,想防备人的虚伪似乎更难,因为,虚伪是最容易满足一个人虚荣心,很像穿了一件漂亮的外衣,或许一个人最初是知道这些,但在普便虚伪的大环境下,很容易就迷失了自己,听到别人恭维你的话,自然有一种内心的满足,也不去分析一下这个人说的这些话,处于什么目的,到底是赞扬,还是在那里讽刺,犹如皇帝的新装。
不过话又说过来了,现在谁还敢直白的说实话,都知道说实话是一个人的耿直性格的外在表现,但更知道实话是破坏气氛的一种必然,在大多数人的恭维下,让一个人飘飘然也,内心感觉升到一定的高度,陶醉在那个高度上,就在这时,耿直的人说话了,并没有见得高到哪去,这是对大众评判的一种反驳,想想被吹起来的那个人会怎样去想?那些奉承的人又怎样去想。
所以耿直的人在现实社会中成为了不合时宜的人,要想流俗就要与大众一致,就要见到皇帝穿着他的新衣,招摇过市的时候,用赞美的口吻,用一种由衷地感叹,去称赞皇帝新衣的华丽与精彩,那怕是装出来的,这也许就是我们所成为的“现实的活着”,说出皇帝赤身裸体的那个人,即便是在正确,也在当下这个社会成为了“异己”。
百姓这样去做,无外乎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更多的人不愿意去刨根问底,大家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活着,人云亦云觉得没什么不好,大众审美情趣就是一种盲从,一个人说好,大家随和,形成了共识,觉得成为大多数人当中的一员,自认为就是一种“普遍认知”,我们的父母官希望是这样,大众的盲从于愚昧,成为他们管理中的轻而易举。
第二个,恐怕就是更多的人,惧怕“淫威”,某一个当权的人,做了某一件事情,除了迎合某些人溢美之词,溢于言表,更多的人附和,他们知道你不附和,或许就成为不识时务者,就成为了异己,既然说好话,不废银两,这种廉价的认同,自然成为更多人轻而易举的行为,而且会须可以得到好处,谁愿意去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有人会问,是什么事情刺激你,想写这方面的文字,自己很清楚,在快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自己同样要面临着相同的事情,那就是你会听到和感受到,与你在岗位上是绝然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或许是你觉得不好受的一种必然,因为没有了利益关系,不形成相互的伤害,也就变得真诚的现实,对你的评价就成为了一种真诚的必然,那些曾经让你飘飘然业的恭维,不复存在,评价你的不过是好于一般的界定。
我认识一个官员,在某一个地方任职,在任期间,大家感觉是众星捧月,他内心感觉同样十分良好,似乎他每想做一件事情,在征求大家意见时候,大家都用“绝妙想法”的口吻认同,久而久之,这位官员真以为自己的想法高于常人,忘记了这些赞许之后的那些真实,他开始膨胀,做了很多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事情,而最终这些事情成为让人在背后戳脊梁的事情。
这位官员终因年龄问题退出历史舞台,接下来的事情就让更多的人看不懂了,新一任领导的作风,与之大相径庭,否定之否定,成为了新一任工作作风的一种特色,那位曾经感觉良好的“落地凤凰”,对于迅速发生的这种转变,很是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势已去,他只有去感受这种让他不悦的现实。
这种从天上掉到地下的必然,其实,对于他们而言,其实早应该知道,但是,在一个大的环境中,久而久之的耳闻目染,自己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判断的能力,成为了穿皇帝新装的人,问题出在大众的媚俗,更出在自己内心虚荣的一种渴望,关键问题在于,似乎每一个人都很难逃脱这样的命运。
现在想想自己也同样不能免俗,自誉为“喇叭匠”的我,所写的文字,也都以赞誉和表扬为主,自己觉得这是一种鼓励,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与之自己想发绝然不同的效果,或许对那些没有判断能力的人来说,这种赞誉就是一种无形的戕害,但是,让我直白的去说那些人脸上的灰,自己还真的有点不忍心。
其实,这就是大众心理的一种表现,大众心理普遍是“于人方便,于己方便”,让更多的人生活在自己假想的梦幻中,没什么不好,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一个人要具有这样的素质,既可以飘在半空中,享受一种内心的飘飘然,又可以让自己落在坚硬的土地上,面对更酷的现实,做到宠辱不惊,这才是一个人应该达到的境界,应具有的坚强的内心。对于我而言,期待下辈子再去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