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当代艺术家画展有感

标签:
杂谈 |
分类: 音评影论 |
富有寓意的“惊蛰---在场的思念”
---参观当代艺术家画展有感
这个题为“惊蛰---在场的思念”的当代艺术画展,是著名画家刘传宝发信息告诉我的,由于开幕式那天有事没有去,而是第二天,我自己一个人去了哪里,看了这个画展,总的感觉不错,有一些新的作品展出,我想把这个画展命名为:“惊蛰”,或许含义就是艺术创作的崛起与复苏,节气与创作的完美结合。
这次当代艺术画展的意图很明确,就像传宝在引言中说的那样:“一如主题,此次展览将呈现这样一个事实,青岛的当代艺术创作正以春雷惊起的昆虫一样,逐渐苏醒并走向活跃。展览力求多维度多样性真实地呈现青岛的当代艺术的生态现状。当前,我们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构建艺术家的自信心,重塑青岛艺术的前卫性。使青岛当代艺术活动走向繁荣,让人们注目于青岛富有张力的文化精神。”
我漫步在罗马大厅的展室里面,欣赏着艺术家们的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和带着他们深刻内涵的装置作品,我想这才是艺术家带给这个城市的福祉,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并不悠久的城市,正是拥有了这些感受清贫,奉献艺术的艺术家们,财险的有了文化的氛围,有了这座城市的厚重。
我们去感受画家用他自己的构图,来表现他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感觉,无论是当代或者传统艺术的画家们,都是如此这般的去表达自己这种思想,知所呈现不同的图像,就是他们的一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所以我自己感觉艺术是相通的,假若不是这样,艺术就没有他的生命力,就像我们语言呈现的不同一样,但他所表达的内涵是一致的。
我不是画家,对传统与现代知之甚少,但不妨碍我去欣赏,和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这些画家展示给我呢的色彩与画面,特别是现代艺术的手法,给了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你可以从看似不规则的画面之中,去找到与你想象中相吻合的那个切入点。也正是带着这种随心所欲理解的心情,每一次的观摩与学习,都会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艺术家的表达,与作家采用的表达十分的相近,写实主义也好,魔幻现实主义也好,最终是在表达人生中的那些共性与差异,善与恶的表现方式,事实摆在观众面前,是赞扬还是批判留给了观众去评判,当然,通过绘画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了解艺术家内心里面的真实想法,就像作家讲述给我们的那个故事就是他自己的观念一样。
就像著名画家刘传宝说的:“当代艺术没有既定的纯粹的形式,当代语言无所不用,文字,声音、戏剧,影像,大众媒体等。绘画走出平面限制。雕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与自然,环境,展场,都已超出了传统审美的判断。同时,当代艺术也不再仅仅是技术和审美,甚至有时与其无关。也不再是绘画语言的个性特性,重要的是观念,以什么样的思想进行创作,以什么样的观念对待技术。‘艺术提供的不仅仅是欣赏更重要的是引人思考’(杜尚)。艺术表达的是你对世界的看法,因此只有不断地超越,不断的冒险,不断的质疑。‘最完美的艺术不可能与现实叠合,艺术具有超越性‘(阿多格若)。是超越现实的精神,感知未来世界和全新精神的一种方式。”
就在这个画展参展期间,我有幸又参加了这些艺术家的对话,在那里翔实听了参展艺术家的艺术构思的想法,觉得这种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对于像我这样对绘画不太了解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补习的机会,自己为有这样纯粹专业的学术讲座而感到高兴,而那些参展的艺术家也绝非等闲之辈,在聆听他们的艺术构思的过程中,感觉到他们对艺术追寻的那种执著,感觉到他们艺术功力的身后,在每一幅作品后面,凝聚着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凝聚着他们用色彩和构图权势者对我们社会的认知。
也许通过他们的解读,我们更容易走进这些艺术家内心的真实,更好的欣赏他们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唯美和内涵。艺术家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家像要告诉我们啊写,我们在这些作品前面,同样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去看待这些艺术作品,你或许从中可以得到一种启发,因为我们知道,对艺术所有的想像,都不会影响作品的影响力,它可以引导你去无尽的遐想,这也许就是艺术作品的伟大之处。
美术馆罗马大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