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一天(中)
临近中午十一点,家里面掌柜的问我,中午给孩子做点什么吃的,我知道在这之前,她已经给孩子准备了海产品,还有她一直没舍得吃的大闸蟹,掌柜的告诉我,主食由她准备,副食系列由我准备考虑,知道当母亲听女儿天天加班加点,十分心疼,想在饮食上给补一下子,在我没注意的情况下,她给女儿做了银耳汤。
十点五十分,家的大门有了敲门的声音,开门见到久未见面的女儿,拖着她不大的行李箱,感觉出她满面倦容,女儿告诉我们,她已经长达四十八小时没有合眼了,假如她不是回家过年,估计就没有春节这一说了,加班加点,成为了她们司空见惯的事情,用孩子的话说,中国现在经济低迷,他们的企业也是举步维艰,用人方面是越少越好,自然就成为了人少活多的现状。
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这是历来如此,即便这样到外企工作,还是中国大学生趋之若鹜的事情,女儿最初到那里很不适应,那种高强度工作的氛围,与国外曾经有过的经验大相径庭,后来知道,那里竞争之惨烈,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女儿说,与她一起进公司的二十几个人,两年下来以后现在只剩他们两三个人了。
别看外企给你的工资,相对于国企高一些,但是,他们盘剥员工的能力,远远高于大陆企业,孩子说,加班加点不在话下,一个项目下来,不仅限时限人,完成不了任务的扣罚,也让所有员工敢怒不敢言,假如某一个员工无法适应工作,他们不会直面的去跟你谈解雇你,而是将你调回总部,不给你任何事情做,也没人理睬你,在那里看着别人干事情,这样下来一两天,不得不主动提出辞职。
女儿回来六天,初五返回所在城市,说还要回去加班,上班后就要把手头自己审计的财务报告提交给上级,之后就要去外地审计,妈妈听到这些心疼不已,让女儿赶紧吃点东西,洗洗澡睡觉,可是女儿说,已经到这份上了,已经没有了睡意,等晚上一起睡吧,之后便打开行李箱,递给了我和孩子她妈妈的礼物。
不要以为是什么高档的礼物,孩子只要有这片心,哪怕是一张纸,也觉得情义无价,礼物是孩子专门从哪座城市里挑选的,一人一个口杯,杯子里面有孩子画的图画,而且还附上了女儿为爸爸和妈妈准备的祝福词语,说心里话,自己看到那幅画着自己与孩子小时候的图画,心里面涌动的是激动与百感交集,似乎把我拉回了女儿小时候的情景。
女儿在给我的口杯上,画了一幅带着墨镜的我,与依偎在我身边的女儿的头像,她这样写道:“老爸永远是长发,戴墨镜,毛衣上有块皮补丁,最激情,最善良,可以撑得起一片天的爸爸。”另一段写着:“女儿永远是坐在爸爸肩上,自行车后座上,脸大,眼小,泪珠大的女儿,有一天,女儿会为爸爸撑起一片天。”
很愧疚孩子的这段记忆,孩子从小自己对她做得很少,一直是孩子她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而自己记忆中的就是,退回去二十五年,还在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到周末的时光,女儿的母亲值班,女儿也会闹着要跟妈妈去单位,但是单位有纪律,不允许带孩子值班,我就会带着泪眼涟涟的孩子,把她放到自行车的横梁上,去往女儿最喜欢的中山公园,先是到动物园看动物,之后自己坐在草地上,看着孩子欢快的玩耍,直到她筋疲力尽,才带她回家。
孩子在写给她妈妈的口杯上的文字是:“妈妈永远是最最美丽,最善良,最事无巨细的妈妈,希望妈妈永葆青春,天天好心情。”另一段写道:“谢谢妈妈把青春和美丽给了女儿,可是女儿却不及你的万分之一。”这些文字就是当父母的最大的精神满足,当然也是当父母最大的自豪,女儿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到我们这个年龄,感觉更多地不是为了自己活着,一边是老人需要照顾,再就是牵肠挂肚的孩子,中国人就是这样一辈辈的过来,似乎老天爷布置的任务,就是照顾老人,培养下一代,把自己生命的接力棒传给孩子,他们用自己理解的生活,沿着老一辈铺设的路径,继续生活,传承下去,意义不是好与坏,而是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到来的这一切,自己知道我是一个幸运儿,拥有一个贤惠的掌柜的,拥有一个懂事孝顺的女儿,由这些足以。

女儿曾经我戴墨镜的记忆
妈妈在女儿的心目中
三岁时的女儿
在空疗居住期间的女儿,毛衣、帽子都是她妈妈给织的。
托儿所时的女儿和她同一天生日的好朋友,对饮料有特殊的感情

妈妈从小教给她干活

这张照片留在女儿的记忆中
一岁多一点的女儿
二十五年前一家人
准备上小学时同龄的孩子们,现在更多的人已经大学毕业,开始谈婚论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