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的“城市记忆”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物素描 |
我心里的“城市记忆”
--参加旭峰美术馆开馆仪式暨著名画家尤良诚“城市记忆”画展有感
知名当代艺术家、青岛油画协会副会长、著名画家尤良诚发信息给我,让我有时间参加定于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三日上午十点,在位于小城上清路12号的旭峰美术馆举办的题为“城市记忆”尤良诚作品展。自己没二话便答应了下来,并不是我多懂画,而是作为艺术家的尤良诚的朋友,以及对他的人格力量,对他的艺术造诣,对他审视世界独到的目光,以及他用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色彩,都是吸引我的地方,更是给我提供新感觉的一种动力。
当接到信息的时候我还纳闷,为何要在那里举办画展,尤良诚与她的爱人共同开办的“138艺术仓库”,享誉小城,“138艺术仓库”揭牌庆典仪式,我去那里近距离学习了,而且从去年开办以来,艺术活动不间断,今年又在这个属于他闷的“138艺术仓库”举办了数场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和学术探讨活动,那里已经成为了小城的艺术家的活动场所,也成为了我们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亮丽的风景线,我曾在自己的博文中有所介绍。
艺术家、画家尤良诚自己说道:“这次个展的作品,是他这些年观念绘画的一个总结,是我从小生活的环境和生变熟稔的任务开始的直觉观察的印象与反思。《城市记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马赛克风景》系列;二是《消失的风景》系列。作者认为马赛克系列是通过我与城市的距离,采用绘画的空间审视手段,体现对城市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反思与批判。是理性的。”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他这次画展的《消失的风景》部分,这是他艺术探索中的新感受,他是这样讲述的:“你能注意到这一点,恰恰是我想为观赏者提供的一种思维途径,以往的经验中,画框尽是起到连接、固定和点缀效用的东西,观者注意到的仅仅是画面本身;其实,单纯的这种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它往往禁锢我们的思维张力。比如说雕塑所引起的观感效果一定和其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而我想通过这种试验,让观者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人与画共存共思的体验。一幅模糊的灰色调风景画面,配上一幅花纹凹凸有致,看起来略显笨重的边框,同样都产生一种带有历史性的过去式联想,这种相同元素的叠加,就是放大视觉瞳孔,从而产生画面本身所达不到的张力体验。我想表达的是:身处展览其间,一切因素与感受皆是体验,让你突然心悸的那一点,便是当下观赏的顿悟。”
在开幕式现场,看到了小城诸多的艺术家们,当然,也有不少赶早市经过的大爷大妈们,他们提着从早市买来的粮食与蔬菜,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些画作,他们虽然无法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但是,他们会须知道,物质的丰富,同样也造成了人们对文化艺术的一种追求与渴望。
虽然有人说“艺术是懂它的人自己的事情”,其实,我觉得有些偏颇,中国有句俗语,感觉说的更有道理,“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对于更多的观众而言,吸引他们的除去绘画的本身,以及摆放这些艺术品的场合,以及热闹非凡的氛围,而我们更多人没有感觉到的是,这种吸引从人性深层次去看,这是人潜在艺术追寻的表现,只不过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罢了。
艺术无国界,绘画又何妨不是这样?我曾经看过一部法国影片,艺术家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选择了不同国籍的孩子,让孩子们随心所欲的画出自己的随意表达,不局限题材,不局限画法,这种看似幼稚的绘画,却表现了人类最淳朴的情感,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也就是像艺术家尤良成说的那种“心悸般的那点顿悟”。
写到这里倒想起了一位大师曾经说过的话,我想这也艺术家,画家尤良诚想表达的意图。“艺术的每一种类都是美的,正像生活之全体皆美一样,它们有大部分相同的理由。艺术包括了所有感受:从最基本的生命活力、个体存在以及连绵不断的感觉,直到人类知觉的充分舒展,人的爱与恨、狂喜与痛苦、启蒙、智慧等等。”
鲁迅公园海边
尤良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