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吉林--寻找故土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一旦产生了怀旧情绪,那绝对是人的一种衰老的表现,也许有人不愿意承认这些,但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感觉到了这些问题,不说别人,包括自己也同样是迅速的往衰老的地方跟进,自己感觉写得最顺手的就是回忆从前的文字,觉得那些事情是那样的有意思,这种意思包含了经过实践以后的感知,有破云雾见晴天的感觉。
通过自己的这种做法,也知道了我大领导的真实想法,曾经把最美好的青春韶华,在那里度过,而且这也是他政治资本中的一个坚实的奠定,没有曾经的这段光荣历史,还真说不定他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官宦子弟在我的感觉里基本就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子承父业,混得很好,很讲政治,结果父辈交给他的接力棒,继续前行。当然,也有与之相反的,走向了老革命一代人与之奋斗的反面,成为了纨绔子弟。
这绝不是我的臆想,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非常之普遍,我曾经写过的京城住过的那家大领导家里面就是如此,到现在他们依然生活在曾经的风光无限的遐想中,而现实已经告诉所有的人,这是一个基本上破落的贵族家庭,他们的不切实际造成了他们现在生活状态的一种必然,用一句了解他们的人说过的话,他们已经是这个曾经无比辉煌家庭的掘墓人。
大领导去延吉寻找他曾经从其他省市转战到这里的部队,想看一下曾经的营房,在他记忆里的那片山林,那一望无际的大豆和高粱的农田,以及他见到过的那些带着花头巾,脸上挂着红云的那村漂亮的年轻村姑们,年轻时候经历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变得是那样的美好,其实,哪会心里面可并不是这样想的,过去了就成为了一种怀旧的资本。
这种事自己干的比大领导还多,在我与掌柜的结婚以后,蜜月旅行去了京城,去了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领她看了大灰楼和自己居住的门廊,还饶有兴致的带她到了我上小学的学校,北京七一小学,在学校外面打谈起自己的种种经历,其不知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可以说是自己最让家长头痛的事情,为此也是自己被家长揍得最多的岁月。而介绍的时候绘声绘色,好像自己在那里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
我曾经写过,到了小城之后,自己被人利用,成为了学习毛选积极分子,参加数个代表大会,授予了区级少年奖状,一件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也真的感觉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好学生了,而那时的自己依然是一个狗屁不是的坏小子,不过是没有让自己表现出来的机会,趁着自己兴奋,竟然想起来给京城小学的班主任写信,表白自己的“丰功伟绩”,现在想想老师见到那封信,会是多么的沮丧,教了这些年的学生,竟然一封信里面大白字有如此之多。
感觉到领导满怀激动的心情,我一大早出去拍片子,竟然发现大领导起得不我还早,他远处喊我吓了我一跳,他告诉我,昨夜几乎没睡着觉,希望今天早点吃饭,之后赶紧去找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而通过他的介绍知道他在这里当的是侦察兵,到处去探访和侦察,难怪他的记忆力是那样的好,用他的话说:他的记忆力与他干侦察兵不无关系。
早饭后与延吉工会的领导握手告别,他们的办公室主任和办事处主任,给我们带路,前往我们领导提供的地点,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微蓝的天空,洁白的白云,以及即将成熟的水稻,一路上可以用美不胜收的景色来形容,自己也顾不着领导的想法,不停地开创拍照,觉得到处是美景。
美好的想法总是有一种结局,就是大失所望,一路上的奔波,到了他指定的地方,远远看到一个类似兵营的地方,我们在那里驻足,发现那里是一个海军的兵营,而不是向领导说的陆军兵营,再往前走,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了一座桥的跟前,车队停了下来,延吉的朋友告诉我们,这已经是尽头了,在过了桥就是往回走的路了。
大领导站在那里眺望了很长时间,自言自语道:可能早就拆掉了,咱们往回走吧。延吉的朋友建议在那里照张相,算作是到这里寻找过自己战斗的地方,他们依次排开,在那里留了一张合影,便开始往长春赶,在去往长春的路上,大领导一言不发,我知道他自己也对这种寻找感到唐突,本应该想到三四十年过去了,所有的变化都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