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兰州(上)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对兰州很多人不屑一顾,认为虽然是大西北重镇,但是,天气、环境、自然条件都无法和内陆,特别和沿海城市相比,最初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随着不间断地来到这里,彻底改变了自己曾经的想法,兰州的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是我们无法感知的,且不说上千年的历史,在这里呈现在你面前的那一切,就像那滚滚向东的黄河水,承载着历史和文化,记得高尔泰曾经在他的笔下记述过,在马路上或作坊里说不准会遇到何等人物,解放以后,一大批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平反以后就落户这里,用人才济济形容不为过。
当我知道又要到哪里的时候,心里面有了一些激动,除去可以见到热情好客的朋友同仁,还可以站在黄河边上浮想联翩,即便朋友告诉我实在不好意思,因公在外回不来,但是,我知道他一定会安排得非常好,用我的话说:你不在更好,更自由一些,每每到这里第一顿饭总是让我找不到北,这里的“车轮大战”和划小拳都是他们的利器,没点耐性,没点酒量就等着挨行了。这里人的热情一点不低于号称是“好客山东”的山东人,感觉他们的热情是从内心里发出来的。
其实,除去这里的人文景观之外,对我更有诱惑力的是兰州拉面,几乎每次来朋友会安排在最有名的拉面馆让我品尝,当然,朋友告诉我正宗的拉面应该到马路上去吃,看到蹲在那里举着大碗吃拉面的才有味道,也最正宗。久而久之,自己对这一口似乎有了一种留恋,当听到要来兰州的消息时候,自己心里面萌生的激动,估计包含了很大程度这方面的原因。所以在家里面自己有意识吃得少一点,知道把胃口留到兰州,让我想起去年的那顿“姜水面”,那才是味道绝佳。
朋友电话里问我,想在兰州看点什么?告诉他,只在宾馆里休息,办完事就走,他笑得声音很大,知道自己的这种习惯,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笑料,跑到千里之外的地方,蹲在宾馆里面,那不是脑子有病吗?其实,自己感觉兰州市内的景点,该看的也都看了,例如:已有百年历史的黄河大铁桥,以及连着的黄河对面的白塔公园,我不止一次的站在大铁桥上驻足观望。
前年跟着兄弟们到西部考察,兰州停留期间我们一起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在那里认真了解了中国彩陶业的发展史,而甘肃又是彩陶业的发源地之一。更糟的时候,应我的要求专门去了一趟兰州大学,在那里感受了高尔泰曾经讲学的地方,遗憾的是那里更多的教授已经不知道这个曾经的教授了,假如不是我在兰州大学出版社设在校园内的书店,买到了一本建校百年的纪念册,上面有一篇介绍高尔泰的文章,我真的会怀疑高尔泰是否在这里执教过。至于到《读者》编辑部参观,不过是走马观花似的,现在想想一本杂志搬到如此大的发行量也是属不易,也彰显着文化的厚重。
在机场见到了久违的同仁,约定好第二天早晨去一家新开的拉面馆吃拉面,告诉我这是一个正宗惠民的参观,生意火爆的很,比我曾经吃过的马子禄、穆尔勒都要正宗,讲的我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记得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里面就有介绍拉面的故事,而且是我每次都去的马子禄拉面馆,正宗拉面的四种颜色我还能记住,红、黄、白、绿,红色是辣椒油,黄色是拉面的颜色,白色是拉面里的配料白萝卜片,绿是香菜的颜色。
带着自己美好的印象,带着一种期盼,想着那碗飘着浓郁香味的拉面,还有特别酱制的牛肉片,腌制的小咸菜,慢慢的睡了过去,在梦里梦到我一个人站在饭店门口,遇到一个熟人问我:站在这干什么?我说等卖早点,那个人哈哈大笑,说,你不知道这个店早就不干了,你没看到大门已经落了那么多的灰尘,我自己一看,还真的像熟人说的那样,心里面那是一个懊恼,转身想走,正巧与她撞了一个满怀,自己从梦里醒来,屋里漆黑一片,靠,就馋到这份上了。
第二天吃了两碗,一碗是“韭叶”,一碗“精细”,吃得我满头大汗,同人笑着问我:昨天没吃饭吧?你这两大碗决不是小事,今年拉面大赛的选手,四分半钟吃了三碗,感觉你不到五分钟吃了两碗,可以参加比赛了。考,这是表扬我,还是笑话我,不管那些,一句话:真好吃,明天接着来。